首页

谈充分发挥"三为主"的作用与提高教学质量的关系

  摘 要:在教学活动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三为主”原则,如何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是本文论述的内容。

  关键词:教师;学生;主导;主体;练习;教学质量

  教学活动中的“三为主”也就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练习为主线。本文就在提高教学质量的过程中,怎样充分发挥这三方面的作用,谈谈自己的认识。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的基础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是教学目的的实施者,是学生的引路人,在教学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先人概括教师的职责所谓“传道、授业、解惑”,这三项是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的“用武之地”。

  “传道”从根本上说是塑造学生的思想灵魂。教师在“传道”中的主导作用,不仅是在培养社会主义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中起重要的导向作用,而且在激励学生勤奋学习,勇攀高峰,顽强拼博,献身事业中起强大的动力作用,这可谓“德育致动”。

  “授业”,传授专业知识、技能之谓也。在学校教育中,文化科学知识要靠来传授,教师起桥梁、中介的作用。古人云:“授之以鱼,饱食一餐,授之以渔,终身受益”。因此,教师要在注意传授一定量的基础知识的同时,注重人才的智能培养,使之具有相当的自学能力、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这可谓“智能开拓”。

  “解惑”主要是指教师的释疑活动。教师要把教学知识与教学方法结合起来,每一节课都要运用灵活多样的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巧妙地设置疑点,启发学生思考,关键时刻教师进行三言两语的点拨,使学生恍然大悟,知性明澈.教师教之得法就能为学生学之得法造成一种趋势和条件,做到举一反三,闻一知十,触类旁通,从学会到会学,我们最终的目的是“教为了不教”,是教会学生自己学习,独立去发现,去创造。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学会思维,用科学的方法去思维、学习和研究问题。教师在解惑中的主导作用的发挥,可谓“方法引导”。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的标志

  所谓学生的主体作用包括“主动性”和“群体性”两重作用,都是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的主动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的积极活跃的思维,主动参与,积极动手动脑的能力。主动性来源于学习的兴趣和好奇心。因此,要提倡鼓励兴趣的教法,教育应该使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宝贵的礼物来接受。学习好比饮食,即使是一头健康的猛兽,当它不饿的时候,如果有可能用鞭子强迫它吃的食物是经过适当选择的时候,也会使它丧失其贪吃的本性。这就是说,如果不顾学生的胃口如何,用强迫手段,满堂灌的方法,其结果必然使学生纯真的好奇心的火花会渐渐熄灭,甚至造成智力的低落。

  “群体性”是指学生班集体的整体功能的发挥。教师的出发点、着眼点和落脚点都应放在学生整体水平的能力的提高上,而不应放在少数学生身上。学生学习是一种群体性活动。团结、文明的良好班风,是为教学创造良好的环境的条件。学生班集体共同的追求,共同的目标,勤奋向上,互助互学的学风,将产生巨大的互激作用和“互补效应”。这就要求教师要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加强集体主义思想教育,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主人翁感,把学生的个体和积极凝聚成群体的奋进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

  师生的教与学,要通过练习来达成,要了解教与学的效果也要通过练习来完成。因此,练习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途径,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说“以练为主线”。要充分发挥练习的功能,就要我们教师精心的研究、选择。

  练习的选择,第一要精,最大限度地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不要搞疲劳战,加重学生的负担。能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完成,要讲究效率。那样学生不会厌倦,不会产生抵触情绪。我们的练习才会有效。

  第二要新,设计的练习要新颖,学生做起来才有兴趣,才自愿地去做。做了以后才会记得,效果会好很多。如果整天是那些老生常谈的东西,学生看都不想看,哪会认真做?即使被迫做,那也是应付,哪会有什么作用?

  第三要活,练习的设计要灵活。哪些是难的,哪些是易的,学生反应如何?随时要根据不同的需要,灵活地调控。不要一成不变,不顾后果,那也是浪费时间和精力的。

  第四要有度,设计的练习可以分层次,由易到难。一个班的学生几十个,有种种差异,有些吃不饱,有些吃不了。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整体的提高才是我们的目标。因此,可以分层次做练习,对不同层次的学生,练习的要求不同。比如,有十道题,大多数做六道常规的,程度好些的可做到八道,程度更好的可做完十道。

  当然,还有很多方法,要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参与,练习的训练巩固和提高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教与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昌黎先生集》第四册,卷十二,上海商务印书馆.

  [2] 《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

  [3] 《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