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陈子昂和他的诗

  陈子昂,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出生于唐高宗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又说唐高宗龙朔元年,即公元661年),卒于武则天久视元年(公元700年)。陈子昂字伯玉,别名陈拾遗,梓州谢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祖父陈辩,“少习儒学,然以豪英刚烈著闻”,一生未入仕途。父亲陈元敬,博学多闻,亦生性豪爽,太宗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乡贡明经擢第,拜文林郎”,但“忧艰不仕”。青少年时期,陈子昂家境较为富裕,到十七、八岁时才上学读书。他勤奋好学,刻苦读书,一生成就卓著。他不仅喜好文学,擅长于诗歌创作,亦写作了不少政论文章、奏疏,谋求在政治上有所建树。唐高宗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他中了进士,唐睿宗文明元年(公元684年)被授予麟台正字。武则天长寿二年(公元693年)升任右拾遗。

  陈子昂进入仕途后,时值武则天当朝,任用酷吏,朝政黑暗,滥杀无辜,民不聊生。他不避权贵,屡次上书谏劝,主张任用贤才,劝功赏勇,轻刑法,薄徭役。垂拱三年(公元687年),武则天曾计划开凿蜀山经雅州道路,攻击生羌族,他也竭力反对。他情真意切,言辞直率。但是虽有一颗赤子之心,却很少得到赏识与采纳,甚至遭受打击、排挤与陷害。长寿三年(公元694年),他曾因“逆党”罪名被牵连入狱,三个月后获释出狱。

  垂拱二年(公元686年),陈子昂跟随左补阙乔知之率领的军队出征西北居延海、张掖。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东北契丹族李尽忠叛乱,攻陷营州,他又在军中幕府担任参谋,与建安王武攸宜出征东北边疆。两次征战,走出京城,使他对边陲局势和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有比较清楚的了解和切身感受,从而影响了他的人生观及诗歌风格。圣历元年(公元698年),陈子昂被解职回乡。久视元年(公元700年),遭射洪县令段简陷害,冤死狱中。

  陈子昂一生的主要成就体现在其诗歌创作方面,在短暂的一生中,他创作了大量诗歌。他去世后,友人卢藏用将其诗文编为《陈伯玉文集》。在此基础上,后人又陆续编写了《陈子昂先生全集》、《陈子昂集》、《陈子昂诗集》、《陈子昂诗注》、《陈子昂及其文集之事迹》等多种版本。陈子昂诗作流传下来的有100多首,其精华有《感遇》(共38首)、《登幽州台歌》、《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共7首)等。陈子昂的诗歌思想进步,内容丰富,语言激越、刚健,对于整个唐代的诗歌及后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陈子昂的诗歌不仅结构严谨,语言质朴、刚健,特色鲜明,而且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充满积极的现实主义精神。如《感遇》之四:“乐羊为魏将,食子殉军功。骨肉且相薄,他人安得忠?吾闻中山相,乃属放麑翁。孤兽犹不忍,况以奉君终。”诗人列出两则对比鲜明的历史故事,夹叙夹议,借古讽今,抒发自己对现实的深沉感慨。全诗质朴雄健,寓意深远。诗中写了两个历史人物:乐羊和秦西巴。乐羊是战国时魏国的将军,魏文侯命他率兵攻打中山国。乐羊的儿子在中山国,中山国君就把它杀死,煮成肉羹,派人送给乐羊。乐羊为了表示自己忠于魏国,就吃了一杯儿子的肉羹。魏文侯重赏了他的军功,但是怀疑他心地残忍,因而并不重用他。秦西巴是中山国军的侍卫。中山君孟孙到野外去打猎,得到一只小鹿,就交给秦西巴带回去。老母鹿一路跟着,悲鸣不止。秦西巴心中不忍,就把小鹿放走了。中山君认为秦西巴是个忠厚慈善的人,以后就任用他做太傅,教育王子。

  一个为了贪立军功,居然忍心吃儿子的肉羹,骨肉之情薄到如此程度!这样的人,对别人岂能有忠心呢?一个怜悯孤兽,擅自将国君的猎物放生,却意外地提拔做王子的太傅。这样的人,对一只孤兽尚且有恻隐之心,何况对他的国君呢?实质上,诗人通过这首诗,有力地针砭了当时的政治风气,表示了对武则天宠用酷吏的不满。

  陈子昂在不少诗歌中,反映了他体恤人民大众,关心民间疾苦的思想情怀。他从军出征塞北,眼见将帅无能,使边民屡受胡人侵犯,不禁有感而发:“塞垣无名将,亭堠空崔嵬。咄嗟吾何叹,边人涂草莱。”武则天开蜀山取道后穷兵黩武攻打吐蕃,他又奋笔疾书,写下了著名的《感遇》之二十九“丁亥岁暮云”一篇。该篇共十六句,前十二句云:“丁亥岁云暮,西山事甲兵。赢粮匝邛道,荷戟争羌城。严冬阴风劲,穷岫泄云生。昏曀无昼夜,羽檄复相惊。拳跼兢万仞,崩危走九冥。籍籍峰壑里,哀哀冰雪行。”叙述了自发动战争以来,士兵们背着干粮在冰天雪地里翻山越岭的艰苦生活,“哀哀”一词生动地写出士兵们凄凉痛苦的心境,将诗人的怜悯悲愤表现得淋漓尽致。该篇后四句为:“圣人御宇宙,闻道泰阶平。肉食谋何失,藜藿缅纵横!”矛头直指大臣们:“你们的决策多么错误!让这些无辜的士兵们四散流离,无所栖身。”

  陈子昂一生怀才不遇,仕途坎坷,虽然志向高远,但理想却难以实现。他的这种思想在《感遇》之三、《燕昭王》等许多诗作中得到了体现。特别是一千多年来被广为传诵的名篇《登幽州台歌》,淋漓尽致地表现了诗人怀才不遇、慷慨悲怆、激愤孤傲的情绪。

  《登幽州台歌》诗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塑造了一位具有悲剧性格的抒情主人公形象。“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这里的古人是指古代那些能够礼贤下士的贤明君主。《蓟丘览古赠居士藏用》与《登幽州台歌》是同时之作,其内容可资参证。《蓟丘览古》七首,对战国时代燕昭王礼遇乐毅、郭槐,燕太子丹礼遇田光等历史事迹,表示无限钦慕。但是,像燕昭王那样前代的贤君既不复可见,自己真是生不逢时;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旷野,天地辽阔,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潸然泪下。深刻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这种悲哀常常为旧社会许多怀才不遇的人士所共有,因而获得广泛的共鸣。今天我们反复吟诵这首诗,仍可感受到一种力透纸背的苍凉古意。一己的悲哀经过漫长岁月的沉淀,历史的熏染,已成为蕴含着多少代诗人孤独感的不朽情怀。

  本篇在艺术表现上也很出色。上两句俯仰古今,写出时间绵长;第三句登楼眺望,写出空间辽阔;第四句描绘了诗人孤单寂寞悲哀苦闷的情绪,两相映照,分外动人。朗诵这首诗,我们会深刻地感受到一种苍凉悲壮的气氛,面前仿佛出现了一幅北方原野的苍茫广阔的图景,而在这一画面里面,兀立着一位胸怀大志却因报国无门而感到孤独悲伤的诗人形象,因而深深为之激动。

  陈子昂的诗作自成一体,迥然不同于当时的流行诗风。他的诗既有强烈的政治倾向又充满慷慨悲歌的豪侠气概,既有不甘平庸积极进取的昂扬情调又透露出苍凉悲愤孤独愁苦。但是,纵然心中常常盈满苍凉悲愤,陈子昂却始终能在逆境中越挫越勇,用一支狼毫书尽满腔抱负,成就一代诗骨的不屈与坚守,为千年流传的中华精神注入一股新的力量。

  参考文献

  [1] 庚舜,陆永品.唐诗名篇赏析(上册)[M].北京: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1990.

  [2] 彭庆生.陈子昂诗注[M].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3] 许学夷.诗源辨体[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

  [4] 萧涤非等.唐诗鉴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5] 国学网http://www.guoxue.com.

  [6] 诗歌库网http://www.shigeku.com.

  [7] 杨伟蓉,赖文[J].社会科学家,19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