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某车站暗挖区间专项施工方案

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土建施工04合同段

郭庄子站-大井站暗挖区间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中国中铁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土建施工0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1年04月

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土建施工04合同段

郭庄子站-大井站暗挖区间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

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土建施工04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11年04月

目 录

1、 编制依据及原则 .............................................................................................................................. 1 1.1、编制依据 . ................................................................................................................................... 1 1.2、编制原则 . ................................................................................................................................... 1 2、 工程概况 . ......................................................................................................................................... 1 2.1、工程简介 . ................................................................................................................................... 1 2.2、工程地质情况 . ........................................................................................................................... 5 2.3、水文地质情况 . ........................................................................................................................... 6 2.4、不良地质情况 . ........................................................................................................................... 6 2.5、完成情况 . ................................................................................................................................... 6 2.6、工程重难点分析 . ....................................................................................................................... 6 3、 施工方案 . ......................................................................................................................................... 7 3.1、区间总体施工方案 .................................................................................................................... 7 3.2、人员上下竖井方案 .................................................................................................................... 9 3.3、马头门进洞施工方案 .............................................................................................................. 10 3.4、出土方案 . ................................................................................................................................. 12 3.5、洞内通风防尘、供风、供水、供电、照明及运输 .............................................................. 12 4、 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 .................................................................................................................... 14 4.1、上下台阶法施工 . ..................................................................................................................... 14 4.2、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 15 4.3、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 .............................................................................................................. 20 4.4、钢筋网施工 . ............................................................................................................................. 22 4.5、格栅钢架及临时仰拱施工 ...................................................................................................... 23 4.6、喷射混凝土施工 . ..................................................................................................................... 25 4.7、初支背后注浆 . ......................................................................................................................... 27 4.8、区间隧道二衬施工 .................................................................................................................. 28 5、 超前地质预报 ................................................................................................................................ 28 6、 风险源应对措施 ............................................................................................................................ 28 7、 区间隧道发生坍塌或空洞处理措施 ............................................................................................ 28 8、 隧道遇大粒径孤石处理措施 ........................................................................................................ 29 9、 施工监测方案 ................................................................................................................................ 29 9.1、监控测量目的 . ......................................................................................................................... 29 9.2、监控量测人员组织 .................................................................................................................. 29 9.3、监控量测人员职责 .................................................................................................................. 30 9.4、监控量测布点图 . ..................................................................................................................... 30 9.5、监控量测项目 . ......................................................................................................................... 32

9.6、监控量测控制标准 .................................................................................................................. 32 9.7、监控量测预警值 . ..................................................................................................................... 33 10、 工期计划 . ..................................................................................................................................... 33 11、 机械设备及人员配置 .................................................................................................................. 34 11.1、机械设备 . ............................................................................................................................... 34 11.2、现场管理人员组织机构 ........................................................................................................ 35 11.3、劳动力安排 . ........................................................................................................................... 35 12、 质量保证措施 .............................................................................................................................. 35 12.1、组织保证措施 . ....................................................................................................................... 35 12.2、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 35 12.3、质量记录管理 . ....................................................................................................................... 36 13、 安全保证措施 .............................................................................................................................. 36 14、 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 37 15、 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 37 15.1、应急抢险队伍 . ....................................................................................................................... 37 15.2、应急抢险的器材、设备 ........................................................................................................ 37 15.3、应急措施 . ............................................................................................................................... 38 15.4、与内部单位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联系与沟通 .................................................................... 39 15.5、线路地点 . ............................................................................................................................... 41

郭庄子站—大井站暗挖区间

安全专项施工方案

1、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 (3)《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 (4)《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

(5)《轨道交通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修订版)》(QGD-007-2005); (6)国家及北京市、行业有关地下工程施工的法律、法规; (7)北京地铁14号线04合同段郭庄子站~大井站区间设计施工图; (8)北京地铁14号线(01合同段)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009地铁详勘14-11);

(9)项目进场后现场踏勘、调查取得的资料; (10)本企业从事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1.2、编制原则

(1) 确保“节点工期”的原则; (2) 确保“文明施工”的原则; (3) 确保“安全第一”的原则; (4) 严格遵守规范、标准的原则; (5) 环境保护的原则。

2、工程概况

2.1、工程简介

郭庄子站~大井站区间线路下穿京石高速、卢沟桥路后,沿丰体南路一直向东延伸至大井站。本区间暗挖段设计左线里程ZK8+554.962~ZK9+052.2(长度497.238m ),设计右线里程YK8+544.147~YK9+052.2(长度508.053m ),采用矿山法施工。线路位于丰体南路下方,侧穿大井南里4#、8#楼。隧道下穿数条雨污水管及上水管,隧道拱顶埋深13.0~9.0m,隧道主要穿越卵石-圆砾层。地下水主

要为潜水(现状水位位于隧道基底以下)。为方便施工、确保工期,于线路YK8+751(ZK8+761.157)设置施工横通道,在区间正线施工结束后,对横通道封堵回填。

本区间衬砌类型采用马蹄形断面,复合式衬砌,初期支护采用喷混凝土+格栅钢架措施,二次衬砌采用模筑钢筋混凝土,两次衬砌之间设柔性防水层。辅助工程措施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掌子面喷射混凝土封闭等。

区间结构主要分三种断面:

(1)1-1标准单线马蹄型断面,断面尺寸为6.48m ×6.57m (宽×高),初衬厚度250mm ,上下台阶法施工;

(2)2-2单线马蹄型断面,断面尺寸为6.68m ×6.67m (宽×高),初衬厚度250mm ,上下台阶法施工;

(3)3-3双线马蹄型断面,断面尺寸为12.46m ×9.834m (宽×高),初衬厚度350mm ,双侧壁导坑法施工,临时支撑墙(板)厚度300mm ;

区间共设置2个竖井进行施工,1号竖井及联络通道设置于里程左线ZK8+557.712(右线YK8+546.897)处,井深22.3m, 该竖井联络通道运营后兼做泵房;2号竖井位于明挖段起点处,即里程左线K9+052.2(右线K9+052.2)处。

图2.1:郭庄子站-大井站暗挖区间平面图

3

4

2.2、工程地质情况

(1)人工堆积层

粉土填土○1层:黄褐色,稍密,湿~稍湿,局部为粉质粘土填土,含砖、灰渣,植物根;杂填土○11层:杂色,稍密,稍湿~湿,含砖块、灰渣、碎石;细砂填土○12层:黄褐色,松散,湿,含砖、灰渣,少量圆砾填土;圆砾填土、卵石填土○13层:杂色,稍密,湿,含砖、灰渣。该层厚度变化较大,一般厚度1.50~3.40m ,局部为5.00m ,土质不均,厚度变化大,工程性质差。

(2)新近沉积层

粉土○2层:褐黄~褐黄(暗)色,中密,稍湿,属中压缩性土,局部粉质粘土夹层,含云母、氧化铁;粉砂、细砂○23层:褐黄色,中密~稍密,湿,属中低压缩性土,局部粉土、圆砾夹层,含云母、氧化铁;圆砾、卵石○25层:杂色,中密~稍密,湿,重型动力触探击数N63.5=23~50,属低压缩性土,钻探揭露卵石部分:D 大=8cm ,D 长=10cm ,D 一般=3~5cm ,亚圆形,级配一般,含中、粗砂约30%。该大层层顶标高约44.79~53.05m 。

(3)第四纪沉积层

卵石○5层:杂色,中密~密实,湿,剪切波速vs 值=331~447m/s,重型动力触探击数N63.5=33~75,属低压缩性土,钻探揭露:D 大=10cm ,D 长=12cm ,D 一般=3~5cm ,亚圆形,级配较好,含中砂约30%;中砂、粗砂 5 [1]层:褐黄色,密实,湿,标准贯入击数N =41,属低压缩性土,含云母、细砂夹层,局部含圆砾。该大层层顶标高43.25~50.75m 。

卵石○7层:杂色,密实,湿~饱和,剪切波速vs 值=452~708m/s,重型动力触探击数N63.5=50~100,属低压缩性土,钻探揭露:D 大=12cm ,D 长=14cm ,D 一般=4~6cm ,亚圆形,级配较好,含中砂约30%;中砂、粗砂○71层:褐黄色,密实,湿,标准贯入击数N =83,属低压缩性土,含云母,局部混圆砾;粉质粘土○74层:褐黄色,湿,可塑,属中高压缩性土,含云母、氧化铁。 该层层顶标高36.98~42.29m 。

(4)第三纪沉积岩层

粘土岩○13层:棕红色,湿,极软岩,胶结中等~差,全风化~强风化,含少量云母及中粗砂粒,局部含少量砾石;

砾岩○131层:棕红色~灰棕色,湿,半胶结~弱胶结的极软岩,成岩性较差,全风化~强风化。胶结物以粘粒组为主,局部为砂粒;易掰碎,砾石粒径一般2cm×3cm~6cm×8cm,磨圆度中等。

砂岩○132层:灰~灰红色,湿,细粒结构,块状构造,全风化~强风化,岩芯呈短柱状、

碎块状。该大层层顶标高为15.06~25.23m 。 2.3、水文地质情况

郭庄子站~大井站区间地面下45.00m 深度范围内的松散沉积层中主要分布1层地下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根据区间范围内已有水文观测孔中的水位量测结果,当前水位标高在31.72~24.90m 左右,埋深在22.58~25.08m 左右。区间结构位于现状地下水位线以上3.0~6.0m 。

2.4、不良地质情况

区间地表以下4.00~21.00m 之间普遍分布粒径大于20cm 的漂石,分布随机性较强,其中漂石分布较为集中的深度段的有2段:

1)地表以下5.00~6.00m ,粒径一般在20~30cm 之间,最大粒径为35cm ,漂石含量约50%~60%;

2)地表以下12.00~15.00m ,一般粒径为20~30cm ,最大粒径35cm ,漂石含量约50%~70%。其它深度段的卵石一般粒径3~9cm ,最大粒径20cm 。

区间地下分布的大粒径卵、砾石其分布规律在空间上具有随机性,并无明显的成层规律,随着平面位置的不同,各层大粒径分布情况可能会有较大不同。 2.5、完成情况

郭庄子站-大井站区间1号竖井开挖全部完成。

在竖井及横通道开挖过程中每1m 进行地质记录,并整理归档,为正线开挖提供参考。 为了优化超前注浆参数,分别在郭庄子站-大井站区间1号竖井开挖面及横通道掌子面进行小导管打设及超前注浆试验,从而得出了适合本区间地质的注浆参数。 2.6、工程重难点分析

(1)作好马头门加固处理,确保安全进洞是重点。

(2)区间右线隧道断面大,围岩稳定性差,左、右洞间间距小,为一级自身风险源,具有一定施工难度, 合理安排施工顺序,确保施工安全是难点。

(3)区间下穿多处环境风险,二级风险源9处,三级风险源6处,如何保证隧道安全、快速的通过风险源,保证其正常运行是难点。

表2.1:危险源分析及处理措施表

(4)区间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卵石⑤层、卵石⑦层,如何对孤石进行处理,减少开挖孤石时对地层的影响是难点。

3、施工方案

3.1、区间总体施工方案

区间根据断面尺寸不同,分别采用台阶法预留核心土及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其中标准单线断面(见图3.1) 采用台阶法预留核心土施工,单洞双线断面(见图3.2)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区间开挖必须严格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施工原则,做到随挖随支,现场加强监控量测,并及时反馈信息,根据实际情况修正设计参数,

确保施工安全。

竖井及横通道开挖及初支完成后再进行区间正洞开挖,待区间结构施作完毕后,施做联络通道二衬结构。最后回填剩余横通道及竖井,恢复原地貌。

区间K8+785~K9+052.3段右线为单洞双线大断面,左右线隧道净距3.0m ,区间开挖先施工右线,在施工左线标准断面,同时右线施工时采用径向锚管加固左右线之间的隧道土体,左右线掌子面错开距离不小于30m 。右线大断面开挖支护过程中,对大断面进行监测。

区间初衬土方对向开挖贯通时,两工作面距离10~15m时,封闭一侧开挖面的掌子面,由另一侧开挖贯通。 (1)设计支护参数

表3.1:区间标准隧道断面结构参数表

(2)区间隧道断面图

图3-1:标准单线马蹄型断面

图3.2:单洞双线马蹄型断面

3.2、人员上下竖井方案

楼梯是为方便施工人员上下,专设的竖井上下通道。楼梯与竖井提升区域用铁丝网分隔开。楼梯踏步板采用防滑钢板制作,初衬施工时预埋角钢,楼梯的坡度为40度。楼梯踏步高度为0.20m ,宽度为0.25m ,长度为0.7m ,休息平台长度为1.5m ,宽0.65m 。楼梯侧面图如右图所示。

图3.3:楼梯侧面示意图

3.3、马头门进洞施工方案 3.3.1、1#竖井处区间马头门施工

区间正线马头门位于横通道与区间正线交叉处。马头门跨度较大,结构受力复杂。在马头门施工时,必须采取安全稳妥的加固措施,并合理优化施工工艺。 1)施工工艺流程

图3.4:马头门施工工艺流程图

2)施工工序说明

马头门破除施工前,先安装马头门顶部临时I20横撑,间距1m 。

图3.5:区间马头门加强图

马头门采用台阶法进行施工。马头门为受力转换点,需要对马头门进行加固处理。

马头门拱部采用双排小导管进行超前加固,小导管采用Φ25×3.25钢管,环向间距300mm, 长3m ,两排小导管交错打设,小导管打设完成后,对地层进行预注浆加固,浆液采用水泥浆,配合比为1:1,注浆压力值为0.3~0.5Mpa。

马头门三榀格栅密排。马头门处混凝土破除宽度约500mm-600mm ,切除横通道初支格栅时需保留约220mm 长的钢筋,安装格栅并预埋由φ22加工成“L ”型的连接筋,与横通道格栅外露钢筋焊接锚固。连接筋环向间距0.8米,内外层交错布置。第一榀拱部格栅施工完成24小时后进行第二榀开挖,第二榀开挖过程中可破除上台阶范围内混凝土并逐渐形成核心土,依次类推,待第三榀格栅安装完毕后,进行下一榀开挖,上台阶核心土高度为1.2m ,长度3m ,宽度3m 。

区间正洞马头门破除前,对洞门范围内的横通道临时仰拱采用顶撑加固,如图所示。区间马头门进洞5m 范围内加设临时仰拱,马头门首榀临时仰拱与横通道临时仰拱焊接牢固。

临时仰拱为I22a 工字钢+C25喷射混凝土联合作用形式,工字钢两端焊接钢板,通过螺栓与格栅上已焊接的钢板连接,连接钢板采用10mm 厚Q235钢板,螺栓型号为M24×70。安装格栅时,将拱脚处清理干净并垫设木板,以增大拱脚下方土体的受力面积,控制沉降。

喷射混凝土强度为C25,初支厚度为250mm ,格栅内外主筋保护层厚度为40mm 。

待一侧马头门封闭成环10m 后方可破除相对马头门,待相对马头门封闭成环10m 后,再破除横通道临时仰拱(相对马头门范围)。

马头门破除施工顺序为:先破除左线东侧和右线西侧马头门,待左线东侧和右线西侧区间封闭成环10m 后,先后破除左线西侧和右线东侧马头门。 3.3.2、2#竖井处区间马头门施工

图3.6:临时顶撑示意图

2#竖井位于明挖区间内,待明挖区间二衬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马头门施工,破除洞口范围内的围护桩。

明挖区间端头墙二衬施工完毕后,端头墙与围护桩之间空隙采用与二衬同标号细石混凝土填塞密实,防止区间正洞马头门破除施工时围护桩发生水平偏移。

区间马头门破除前,在相邻围护桩之间采用双排Φ25×3.25超前小导管进行注浆,加固桩间、桩后土体,每个桩间打设3根,小导管长3m ,浆液采用水泥浆,配合比为1:1,注浆压力值为0.3~0.5Mpa。

单洞双线断面洞口内有8根围护桩,单洞单线标准断面洞口内有3根围护桩。围护桩的破除根据开挖次序采用风镐逐个破除,然后挂网安装初支格栅并喷砼,马头门洞口处前3榀格栅密排布置。

马头门进洞5m 范围内加设临时仰拱,之后按照区间正洞施工方法进行施工。 3.4、出土方案

郭庄子站~大井站区间1号竖井采用2个10T 的电动葫芦作为提升设备,配以2个容量2m ³的提升吊斗。将渣土暂时存放在竖井施工口一侧2m 范围外的临时存土场,存土场三面采用钢板围挡,一侧敞开以利装载机装土,提升井架采用隔音板进行全封闭。利用夜间时间安排专业渣土运输公司将渣土运至弃渣场,渣土外运满足绿色施工要求及北京市其他相关环保安全要求。竖井提升井架采用专业设计单位设计,由有资质的单位加工、安装,具体方案详见《竖井提升井架专项方案》。

3.5、洞内通风防尘、供风、供水、供电、照明及运输 3.5.1、通风防尘 (1)通风量计算

根据区间施工环境的需要,在竖井施工完成后沿竖井壁布置通风管,以满足洞内施工的环境需要,施工通风量按洞内同时工作最多人数进行计算。 Q=q×m ×k

式中:Q —计算风量;

q —井内每人每分钟所需新鲜空气量,取得3m 3/min; m —井内同时工作的最多人数,按110人计; k —风量损耗系数,取1.1。

因此,井内通风总量按3×110×1.1=363m3/min考虑。

竖井口设一台静音JBT-62能满足通风要求。JBT-62型风机参数为:外径600mm ;电机功率28kW ; 转速2900r/min;风机负压686~3139Pa ;风量390m3/min。 (2)布设要求

隧道施工中的通风应符合隧道设计和施工规范的要求,并应设专职人员管理。风管转弯处采用硬质风管,其它位置可采用软管。定期检测风量及风速是否满足现场需要。 (3)降尘措施

隧道施工采用综合防尘措施,定期检查测定粉尘浓度。洞内安排专人进行清扫及时洒水防尘。 3.5.2、供风

竖井口设空压站一座,共配置1台LKZ-175F 型电动空压机。参数为24m ³/min,压力位0.8Mpa ,功率为132KW 。送风管路采用Φ200mm 钢管,法兰盘连接。风压不够时适当增加风包调整风压。 3.5.3、供水

隧道内供水采用北京市给水系统。在竖井进口设立一总闸,送水管路采用Φ50mm 钢管,法兰盘连接。在靠近作业面设立开关阀门,用施工软管连接至作业点。 3.5.4、隧道内供电系统

竖井口设置1台800KVA 变压器,供施工机械设备和生活照明用电;同时配300KW 内燃发电机备用。用电系统布置详见《临电施工组织设计》。 3.5.5、渣土运输

由运土车将竖井旁边弃土运至指定弃碴点。 3.5.6、洞内设备布置图

见下图。

图3.7:洞内设备布置图

4、主要施工工艺及方法

4.1、上下台阶法施工 4.1.1上下台阶法工艺流程图

4.1:区间上下台阶法施工工艺流程图

4.1.2开挖支护

隧道标准断面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先完成上台阶开挖并预留核心土,上台阶开挖进尺4~5米后,再进行下台阶开挖。为确保下台阶施工安全,下台阶须先进行中部拉槽开挖,然后进行边墙开挖。

上台阶超前下台阶4~5米左右,核心土沿隧道中线对称设置,核心土长度为3米,高度为1.6米,宽度为3米。确保核心土两侧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土方开挖每次进尺为0.75m (遇重大风险开挖进尺调整为0.5m ),边开挖边支护。施工时进行严格的监控量测,并根据量测结果来调整设计参数。

开挖时严禁开挖“神仙土”,由上至下逐层开挖,下台阶掌子面土体预留坡度为1:0.8左右。下一榀土方开挖时必须将上一榀格栅钢筋及钢筋网片附着的土体清理干净,尤其是拱脚处格栅内的土体或沙袋清理干净,不能留死角,否则导致喷射混凝土形成空洞或不密实。拱脚处垫设木板,以增大受力面积,控制沉降量。 4.2、双侧壁导坑法施工 4.2.1、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工艺

本隧道右线YK8+785~YK9+052.3为大断面,长度为267.2m ,采用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大断面分6个部进行开挖,每部均采用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核心土预留长度3m ,且各台阶根据现场土层实际情况采用1:(0.7~1.0)放坡。

图4.3:标准断面开挖纵断面图

表4.1: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步序表

图4.5:隧道施工步序平面示意图

4.2.2、双侧壁导坑法施工方法

严格遵守" 管超前、严注浆、短开挖、强支护、快封闭、勤测量" 的原则,切实做到信息化施工,防患于未然。

1)测量

开挖前,先测放处①部开挖轮廓线,并红油漆标示出来。 2)超前小导管注浆

本区间所属地质为卵石层,可直接采用凿岩机推送,若遇到坚硬岩石夹层,可先用凿岩

机钻眼成孔后再推送。注浆采用单液水泥浆,压力控制在0.3~0.5Mpa内,若出现有水地段,则改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3)①部开挖及支护

导洞开挖采用台阶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开挖进尺为0.5m ,严格控制超挖欠挖,安装初衬及竖向中隔壁,并设置锁脚锚管。预留核心土长度为3m 。

4)②部开挖及支护

②部直接刷坡开挖,坡度为1:0.8,安装初支格栅及中隔壁,并封闭成环。①部和②部掌子面错开不小于5m 。

5)③部开挖及支护

①部开挖进尺15m 后,施作③部拱顶小导管注浆加固,然后开挖方法跟①号导洞一致。安装初衬及竖向中隔壁,并设置锁脚锚管。

6)④部开挖及支护

跟②部开挖及支护一样。③号和④号导洞掌子面错开不小于5m 。 7)⑤部开挖及支护

③部开挖进尺15m 后,施作⑤部拱顶小导管注浆加固,然后开挖方法跟①号导洞一致。施作初期支护及剩余中隔板。

8)⑥部开挖及支护

跟②部开挖及支护一样。⑤号和⑥号导洞掌子面错开不小于5m 。 7)二衬施工

根据施工安排,尽量减少工序之间的相互干扰,区间初支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区间二衬施工,具体工法详见下阶段《区间及横通道二衬施工专项方案》。

8)施工注意事项。

(1)本区间大断面在右线,左线为单线标准断面,左右线之间隧道净距为3.0m ,在开挖过程中,优先施工右线大断面,同时在开挖过程中采用径向锚管加固左右线之间隧道土体,采用Φ25钢焊管,L=3.5m,间距1.0m ×1.0m 梅花型布置,每环打设6根。为确保安全,右线大断面开挖应超前左线标准断面不小于15m 。

(2)区间初衬土方对向开挖贯通时,为保证施工安全,两工作面距离10~15m时,应封闭一侧开挖面的掌子面,由另一侧开挖贯通。

(3)掌子面停工暴露时间不得连续超过12小时,如果出现停工应及时将掌子面喷层封堵(掌子面封堵厚度50mm ,单层φ6.5@150x150mm钢筋网片;封堵面设置单根长2.0m ,ø25@1×1m 超前小导管,并注1:1水泥浆)。

(4)下一榀土方开挖时必须将上一榀格栅钢筋及钢筋网片附着的土体清理干净,尤其是拱脚处格栅内的土体或沙袋清理干净,不能留死角,否则导致喷射混凝土形成空洞或不密实。拱脚处垫设木板,以增大受力面积,控制沉降量。

(5)超前小导管及径向锚管的打设应不扰动围岩的稳定,初期支护应做到快封闭。 4.3、ZK8+761横通道施工

为区间二衬施工方便,确保工期,区间隧道在立场ZK8+761(YK8+751)位置设置施工横通道,横通道结构尺寸为4.1m ×4.6m (宽×高),长9.62m ,采用上下台阶法开挖。

区间正洞开挖支护经过横通道位置时,在横通道两侧密排三榀格栅钢架。区间正洞超前横通道15m 后即可进行横通道马头门破除施工。

马头门破除前采用超前小导管注浆加固,横通道马头门破除方法可参照“3.3、马头门进洞施工方案”。马头门前三榀格栅密排。采用上下台阶法施工,先开挖上台阶并支护,贯通后再开挖下台阶,初期支护封闭成环。

该横通道待区间正线二衬施工完毕后方可封堵回填。 4.4、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

区间超前支护采用Φ25×3.25超前小导管,格栅设临时仰拱时L=1.75m,无临时仰拱时L=2.0m,每榀打设,环向间距300mm ,外插角10~15°,拱部120°范围内打设。

单洞双线断面与标准断面之间采用径向注浆,径向注浆锚管采用Φ25×3.25超前小导管,L=3.5m,每隔一榀格栅打设一环,每环打设6根,间距为1.0m ×1.0m ,外插角45°,边墙打设,梅花形布置。

Φ8注浆孔(梅花型布置)

4.4.1、施工工艺流程

图4.7:小导管施工工艺流程图

4.4.2超前小导管及浆液材料

(1)在一般土层超前小导管采用外径Ф25,t=3.25mm钢焊管。 (2)对自稳能力较强的亚粘土地层可不注浆。 (3)粗砂及砂砾(卵)石层采用单液水泥浆。

(4)中砂、细粉砂一般情况下采用改性水玻璃,有水情况下采用水泥-水玻璃双液浆。 (1)单液浆(水泥浆)

每立方米浆液,水泥重759kg ,水重759kg 。 (2)水泥-水玻璃浆

A 浆液:水:水玻璃=6:1(体积比) B 浆液:水:水泥=1:1(重量比) A 、B 混合液比例:1:1(体积比) 4.4.3、施工技术措施

(1)钻孔:用YT-28钻机沿轮廓线外钻孔,外插角度10°~15°,孔深1.75m ,导管外露约20cm ,外露端支撑于开挖面后方的格栅钢架上,与格栅钢架焊接固定共同组成支护体系。视地质情况亦可采用人工打入的办法。

(2)安装注浆管:将经过加工的注浆管置入孔内,并对孔口做止浆处理。 (3)注浆压力:0.3~0.5MPa 。

(4)导管注浆前喷射混凝土封闭掌子面,导管与孔壁间用塑胶泥封堵密实。

(5)注浆:将注浆管按要求接好,开动注浆机,先进行注水试验,检查管路是否堵塞或漏浆,然后正式注水泥浆。注浆机采用ZMP712型注浆机。 4.5、钢筋网施工

隧道初期支护采用钢筋网片,钢筋网采用φ6.5钢筋,按150mm ×150mm 间距点焊制作网片。钢筋网使用前清污除锈,现场预先点焊成网片,在开挖面喷射一层砼后挂设,随受喷面起伏铺设,钢筋网应与喷砼段的钢筋网搭接联结牢固,喷射砼时不产生晃动。洞外制作网片,现场拼接。

钢筋网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如下: (1)钢筋网搭接长度为1~2个网格。

(2)钢筋网与锚杆或其他固定装置连接牢固,在喷射混凝土时钢筋不得晃动。 (3)每环格栅范围土体开挖完成后,先铺设钢筋网,钢筋网采用Φ6.5 150mm×150mm 。分段分块制作,具体尺寸根据施工现场需要而确定。

(4)钢筋网加工允许偏差为:钢筋间距±10mm ;钢筋搭接长±15mm 。

4.6、格栅钢架及临时仰拱施工

区间隧道分为标准单线断面及双线大断面两种格栅,初衬厚度分别为250mm 和350mm ,临时支撑混凝土厚度300mm 。格栅钢架结构示意图见下图:

4.6.1、格栅钢架加工

按1:1比例将格栅每根主筋尺寸在工作台上进行放样。按设计分节,通过连接板板螺栓连结。

加工时做到尺寸准确,弧形圆顺,格栅钢架节点焊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焊接成型时,沿钢架两侧对称进行,格栅钢架主筋中心与轴线重合,连接孔位置准确。钢架加工后先试拼,检查其平面翘曲和横断面误差。钢架堆放和运输时不得损坏和变形。 4.6.2、格栅钢架安装

测量定位:按设计位置现场测量定位。首先测定出隧道中线,确定高程,然后再测定钢架的纵向位置。

现场准备:运至现场的单元钢架分单元堆码,安装前进行断面尺寸检查,及时处理欠挖侵入净空部分,保证钢架正确安装,安装拱脚前,清除垫板下的松碴并铺设木板,在软弱地段,可采用拱脚下垫钢板或槽钢的方法。

格栅钢架的安装在初喷混凝土并挂网后进行,置于稳固地层上,超挖部分用混凝土回填。安装时备好风镐,随时剔除个别突出部位,保证钢架就位准确,受力可靠。

钢架与封闭混凝土之间紧贴,在安装过程中,当钢架与初喷混凝土面之间有较大间隙时

垫垫块楔紧,纵向两排钢架间用φ22钢筋连接,环向间距0.8m ,内外双层交错布置,形成纵向连接系。

格栅连接板就位后采用围焊加强,并在格栅连接板处,相对的主筋之间增加1根帮焊筋(与格栅主筋同直径),与主筋单面焊接连接,焊缝长度≥10d (d 为主筋直径)。

格栅钢架安装后分层复喷混凝土,先喷钢架处,然后喷钢架之间的砼,直至喷够设计厚度,初衬主筋内外层保护层厚度为40mm 。现场可用肉眼观察和锤击法进行检查。 4.6.3、格栅钢架施工工艺要求

(1)钢筋入库要点数验收,对钢筋的规格等级、牌号进行检验。钢筋应尽量堆入料棚内或存放在地势较高、较为平坦的地方。钢筋堆下应垫方木,使钢筋离地不能小于20cm 。运输、贮存过程中应防止锈蚀和避免压弯。加工前务必除锈干净,装卸钢筋不得从高处抛掷。

(2)为保证格栅钢架置于稳固的地基上,施工中在拱脚部位预留0.15~0.2m 原地基,架立格栅钢架时挖槽就位,软弱地段在拱脚处垫钢板或槽钢以增加基底承载力。

(3)格栅加工时按设计分节制作,节点间通过焊接角钢采用螺栓连接,加工时做到尺寸准确,弧形圆顺,格栅钢架节点焊接长度满足规范要求;焊接成型时,沿钢架两侧对称进行,格栅钢架主筋中心与轴线重合,连接孔位置准确。每片能进行互换安装,第一榀做好后在1:1的工作平台上试拼,检查其平面翘曲和横断面误差,经检验合格后方可进行批量生产。

(4)格栅钢架必须在初喷混凝土后立即架立。钢架与围岩之间的喷混凝土厚度不小于40mm 。

(5)格栅钢架平面应垂直于隧道中线,其倾斜度不大于2°。格栅钢架的任何部位偏离铅垂面不应大于5cm 。

(6)格栅钢架加工要求尺寸准确,弧度圆顺。钢架加工后要试拼,拼装允许误差为:沿隧道周边轮廓误差不大于±30mm ,平面翘曲小于±20mm 。

(7)格栅钢架各节点的连接一定要对齐,并确保牢固可靠。钢架纵向之间用连接钢筋焊接。

(8)格栅钢架安装的允许误差:横向±30mm ,纵向±50mm ,高程为±30mm ,垂直度为5‰。 (9)加工好后的格栅应分类堆放整齐,并用彩条布盖好,防止钢筋锈蚀。钢架堆放和运输时不得损坏和变形。

(10)格栅钢架按设计位置安设,在安设过程中当格栅钢架和初喷层之间有较大间隙应设垫块,格栅钢架与围岩(或垫块)接触间距不应大于50mm 。 4.7、喷射混凝土施工

隧道支护采用喷射C25砼施工,喷射混凝土厚度为250mm (双线大断面厚度为350mm ,部

分临时仰拱厚度300mm ),喷射混凝土作业紧跟开挖及格栅安装进行。采用湿喷混凝土,砂石、水泥、高效速凝剂经过搅拌机拌合后,用PZ-5混凝土喷射机喷射,在喷嘴处引入高压水。

严格控制好喷嘴与作业面的距离和高度。喷嘴与作业面垂直,有钢筋时角度适当放偏30°左右,喷嘴与基面距离控制在0.8~1.0m 范围内。

喷射料束运动轨迹,喷射顺序自上而下,先拱脚后拱顶,避免死角。隧道喷射混凝土分1~3层喷射至设计厚度, 料束呈旋转轨迹运动,一圈压半圈,纵向按蛇形状。 4.7.1、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

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图:

图4.8: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流程

(1)喷射机安装调试好后,先注水再送风,清通机筒和管路;同时用高压水(或高压风)洗(吹)受喷表面。

(2)喷射手拿起喷头,首先要检查水环眼孔,如果堵塞,用小针疏通,若不疏通,会使射水不匀,喷出的混凝土流束出现灰一条白一条的现象,既影响混凝土质量,也增加回弹量。此外,喷射手还要检查水眼是否安装合适,若安得不正,部分水流不经由水眼而直接进入喷嘴同拌合料混合,会出现沿岩壁淌浆的现象,也影响混凝土质量。

(3)喷射前,先把喷头处的水阀开动一点,即先给喷头一股水,待混合料送至喷头后,调整水阀就可把水灰比找好。调整水阀寻找合适的水灰比时或喷射中供料突然中断时,喷头应对着基面底脚,待水灰比正常后,方可把喷头对准要喷射的地点。喷射时,先注水(喷嘴要朝下,避免水流入输料管内),后送风,然后上料。

(4)拿喷头的姿势,首先应保证喷射方向与受喷面垂直,其次要使喷头操作省力、方便和灵活。当喷射侧墙的较低部位时,可将输料管夹于腋下,以减轻手腕的负担。当喷射侧墙较高部位时,可将输料管夹于两腿间或担在肩上,那样较为省劲。喷射拱顶时,除将输料管夹于两腿间外,喷头应靠近喷射手头部,这样垂直地向岩面喷射时,可避免回弹物的直接射击。

(5)输料管宜顺直放置或以尽可能大的半径弯曲。

(6)连续上料,保持机筒内料满。在料斗口设置15mm 孔径的筛网,避免超径骨料进入机内。

(7)严格控制加水量。当发现喷射混凝土成团、发亮、表面呈现湿润暗灰黑色光泽、无干斑、不流淌、表面平整且无异常回弹和粉尘,说明加水量合适;若有干斑、回弹和粉尘大,则是加水量偏小;若流淌,则是加水量过大。

(8)视基面潮湿程度酌情调整水灰比。岩面干燥,水灰比可稍大一点,基面较湿,水灰比要小一点。

(9)喷射分片进行,每片高约2m ,每片均自下部开始向上移行,喷射料束环形旋转,旋转直径约为15~30cm 。转速均匀,以2秒左右喷一圈为宜,一圈压半圈。喷射第二行时,依顺序由第一行终点上方开始,行间搭接2~3cm ,一次喷至结束。

(10)为了保证喷射混凝土质量,应对拌和料搅拌处、喷射机处和喷处的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检查。尤其在喷嘴处,必须观察喷射工艺(包括受喷面清洗质量、喷嘴与受喷面距离与角度、喷嘴移动情况)、材料特征和喷射混凝土质量,并对下述情况随时作记录:喷射的料流不均匀及发生离析;目测估计回弹物过多的原因;裹入回弹及钢筋埋置不当;喷射混凝土的平均厚度;喷射混凝土质量控制试验。质量控制试验可以在喷射混凝土质量出现问题前提出预报,使喷射混凝土质量符合规范的标准要求。 4.7.2、喷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1)喷射料在搅拌前必须过筛,混合料随拌随用,拌合料存放时间不宜过长。掺入速凝剂后,混凝土初凝时间在3~5min 左右,终凝时间控制在10min 左右。

(2)初喷砼紧跟工作面,复喷前按设计完成钢筋格栅、小导管及临时支撑的安装工作后,立即复喷砼到设计厚度。

(3)混凝土喷射完成2小时后,及时进行喷水养护。

(4)喷射混凝土要求密实、平整、无裂缝、脱落、漏喷、漏筋、空鼓等现象。平整度偏差控制在30mm 内,且矢弦比小于1/6。

(5)坚决实行“四不”制度,即喷锚工艺不完毕,掌子面不前进;喷射砼厚度不够不前进;开挖喷锚后发现的问题不解决不前进;量测结果判断不安全未经补强不前进。以上制度由工地施工员负责实施,将实施情况填入工程日志簿备查,项目经理部负责检查督促。 4.8、初支背后注浆

初支背后注浆工艺可参考前面的超前小导管注浆施工。

(1)初期支护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初支背后注浆,保证初支背后密实。注浆在距开挖工作面5m 的地方进行。注浆深度为初支背后0.5m 。

(2)注浆采用Ф32钢焊管,注浆孔沿隧道拱部及边墙布置,环向间距:起拱线以上为2.0m ,边墙为3.0m 。纵向间距3.0m ,梅花型布置。

(3)浆液采用水泥砂浆,注浆压力为0.1~0.3Mpa,配合比在进行注浆试验后确定。 4.9、区间隧道二衬施工

根据施工安排,尽量减少工序之间的相互干扰,区间初支施工完成后再进行区间二衬施工,具体工法详见下阶段《区间及横通道二衬施工专项方案》。

5、超前地质预报

区间于K8+847~K9+023处临近建筑物,并于区间范围内多次临近或下穿管线,由于管线年代已久,渗漏水情况无法从地面进行详细调查,必须进行超前探测。穿越雨水、污水、给水管线前20m 施工时,先作好地质超前预报,在开挖工作面上钻探测孔,提前掌握地层情况作好预防。钻孔深不小于5m ,采用φ50钢管插入探测孔中,观察钢管内是否有水流出,探测管四周梅花形布置φ8进水孔。每次对地质情况及涌水量进行记录。

6、风险源应对措施

郭~大区间风险源众多,其详细风险源详见“2.6、工程重难点分析”。需要加强保护措施,根据风险源的具体情况风险源部位采用超前注浆小导管,同时加强初支背后回填注浆,缩短格栅间距至0.5m, 及时封闭支护。在区间开挖过程中,加强监测力度,若发现周边建筑物或管线沉降量或变形速率过大,应立即停止施工,封闭暗挖掌子面,并采取以下措施:

(1)对管线周边进行注浆或在暗挖隧道内进行二次注浆加固,适当加大注浆压力和注浆量以主动控制其沉降;注浆压力控制在0.5~0.7 MPa;

(2)在注浆时及时监测管线变形情况,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调整注浆压力、注浆材料、注浆量和注浆部位等参数;

(3)根据监测情况及时调整开挖步距、台阶长度、封闭时间等支护参数;

(4)及时联系并配合管线产权单位对局部已产生变形,但不影响环境的管线进行修补; (5)加强监测频率,强化监测措施和要求,根据变形过大的严重程度和管线的重要性,成立现场施工指挥领导小组进行现场施工管理。

7、区间隧道发生坍塌或空洞处理措施

发生土体坍塌后,立刻进行挂网封闭掌子面,安装格栅喷射砼封闭,背后进行注浆回填。现场预备好喷射砼拌合料,随时应对土体突然坍塌事故。

对于体积不超过0.5m ³的小型坍塌或空洞可采用喷射混凝土直接喷射填充密实。对于体积不超过1.0m ³的坍塌可在空洞内塞填空心砖或沙袋,迅速喷砼封闭掌子面,预埋注浆管回填注浆。若遇更大坍塌情况,必须立即封闭掌子面,做专项方案。 8、隧道遇大粒径孤石处理措施

区间隧道穿越地层主要为卵石⑤层、卵石⑦层,在隧道开挖过程中容易出现孤石侵入隧道净空的情况。如若采用外力强行将整块孤石取出或部分凿除,极易造成原地层的扰动,甚至造成塌方的严重后果。

区间隧道开挖施工时,当孤石直径小于50cm ,直接清除。当孤石直径大于50cm ,可在孤石上方进行超前注浆加固土体。沿开挖轮廓线在孤石上钻孔,灌入膨胀剂进行静力分裂孤石。 孤石清除后按照正常工序进行施工。

9、施工监测方案

9.1、监控测量目的

监测要求施工中应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区间的初期支护以及相邻建筑物、地下管线、地面沉降、地下水位等进行监测,出现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施工,并及时通知有关单位做现场处理。实施监控量测的目的具体包括:

(1)通过监控量测了解各施工阶段地层与支护结构的动态变化,把握施工过程中结构所处的安全状态。

(2)通过对监测数据的处理、分析,采取工程措施来控制地表下沉,确保地面交通顺畅和地面建筑物的正常使用。

(3)用现场实测的结果弥补理论分析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把监测结果反馈设计、指导施工。

(4)通过监控量测对工程施工可能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的监控。 (5)通过监控量测进行隧道日常的施工管理。

(6)通过监控量测了解该工程条件下所表现、反映出来的一些地下工程规律和特点,为今后类似工程或该工法本身的发展提供借鉴、依据和指导作用。 9.2、监控量测人员组织

项目部成立专职施工监测小组,监测小组由项目总工程师直接领导,现场监测组由有丰富监控量测经验的技术人员组成。

9.3、监控量测人员职责

(1)负责监控量测计划动态管理。

(2)负责布设监测控制网、管线监测点的埋设和日常的监控量测工作,并做好监控量测记录及资料整理。

(3)负责监测仪器设备的送检、保养和保管工作。

(4)当量测结果出现危险信息时,应立即向项目负责人报告,并积极协助项目总工程师进行紧急处理工作。 9.4、监控量测布点图

监控量测平面布点图见附图,监控量测断面图布点图见下图:

9.5、监控量测项目

9.6、监控量测控制标准

9.7、监控量测预警值

10、工期计划

根据地质情况分析,本项目工程施工主要进度指标为:竖井开挖1m/天,横通道开挖1m/天,区间正线标准断面开挖1.5m/天,单洞双线断面开挖为1m/天。

1号竖井区间左线隧道施工:2011年4月16日-2012年4月6日,共357天。 1号竖井区间右线隧道施工:2011年4月16日-2012年7月17日,共459天。 2号竖井区间左线隧道施工:2011年12月16日-2012年4月9日,共116天。 2号竖井区间右线隧道施工:2011年11月26日-2011年7月11日,共229天。

11、机械设备及人员配置

11.1、机械设备

施工机械配备的原则:机械合理配置,并留有一定的备用数量,以满足正常施工;以内燃机为动力的机械设备进入本工程施工前逐台检查,凡尾气超过国家标准的设备禁止使用;配备低噪音、低污染的设备,噪音标准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防止扰民。

表9-1 工程的主要施工机械表

11.2、现场管理人员组织机构

11.3、劳动力安排

隧道开挖支护每个班组需要12人,钢筋加工及其他后勤配合人员以满足现场施工为宜。按二班制组织作业。

12、质量保证措施

12.1、组织保证措施

(1)实行岗前技术培训。凡投入本工程施工的所有人员,在上岗前均要进行技术培训,使人人对本项目的技术标准、技术要求心中有数,从而提高全员质量意识。

(2)实行质量管理责任制。上至项目经理、下至工班班长,层层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并实行奖罚制度,加大奖惩力度。 12.2、隐蔽工程质量保证措施

(1)隐蔽工程检查以班组自检为基础,质检员专检和质检工程师专检、抽检相结合。施工班组在班中、下班前对当天工程质量进行自检,对不符合质量要求的由质检工程师命令返工。工序中间交接时,有明确的质量交接意见,每个班组的各工序严格执行“三工序制度”即检查上道工序,做好本道工序,服务下道工序。

(2)每道工序完成并经自检合格后,邀请驻地监理工程师验收,并做好隐蔽工程验收记录和检查签证资料整理工作。所有隐蔽工程在获得监理工程师的签证后才允许进行下一道工序的施工。

12.3、质量记录管理

(1)建立项目的质量记录清单,由工程技术部资料员统一对项目质量记录进行控制。 (2)工程技术部资料员负责质量记录表的准备、发放和记录档案文整、归档保管。工程使用统一的质量记录表格,质量记录填写规范、完整、准确、有效。

(3)各部门负责本单位质量记录的填写、收集、归档前的保管。质量记录必须及时收集、归档,并妥善保存。工程完工时,同时完成竣工资料的编制。

13、安全保证措施

(1)安排专人进行现场巡视,增加巡视频率,做好巡视记录。一旦发现险情,立即停工上报项目负责人。待问题得到解决后,方能组织人员继续施工作业。

(2)针对雨水方沟及对应范围内隧道加强监测频率,每天早晚各测一次,整理好监测数据并每天通报。一旦监测数值进入预警值,立即上报项目负责人,并协助项目总工制定相关方案。

(3)临时及辅助工程按相应的国家有关标准、规范要求施工。

(4)临时供电及照明线路满足《电力施工技术安全规则》要求,电线接头牢固,电力安全工具定期检查。

(5)空压机等压力容器的安装和使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6)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一律佩戴安全帽。

(7)现场使用的安全防护用品用具及机械设备,进行不定期的抽检,发现不合格产品或技术指标和安全性能不能满足施工安全需要的产品,立即停止使用,并清除出施工现场。

(8)建立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凡进入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不得上岗作业。

(9)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度,开工前,技术负责人将工程概况、施工方法、安全技术措施等情况向全体职工进行详细交底,班组每天要向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的安全交底。

(10)施工现场和木工加工场及贮存易燃易爆器材的仓库,建立防火管理制度。备足防火设施和灭火器材,经常检查,保持良好。

(11)提升物料时必须有专人进行指挥。

(12)提升斗或提升钢丝经常进行检查。提升设备各部分,必须设专人检查。作业班组每周检查一次,项目部每月检查一次,发现问题应责成专人限期处理并作好记录。

14、文明施工及环保措施

(1)明确施工现场各区域的卫生负责人。

(2)建筑垃圾必须集中堆放并随时清理,当天运走;不用的料具和机械及时清退出场,保持场地清洁。

(3)生活区内设置垃圾箱,每日专人清运。

(4)土石方施工现场安排专人进行洒水,并配备洒水车,防止粉尘飞扬。 (5)作业场地及运输车辆应及时清扫、冲洗,保证场地及车辆的清洁。 (6)合理分布动力机械的工作场所,尽量避免同处运行较多的动力机械设备。 (7)对空压机、发电机等噪音超标的机械设备,采取装消音器来降低噪音。 (8)对于行驶的机动车辆,严禁鸣笛。

(9)合理安排噪音较大的机械作业时间,距居民较近地段,严格控制噪音,不得在夜间进行产生环境噪音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

15、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15.1、应急抢险队伍

(1)抢险队伍的组成

抢险队伍负责各区间竖井施工突发事故的抢险工作。

人员:抢险管理人员;具有二项以上特种操作技能的工人(包括:电工、电气焊工、起重吊装工、架子工等),人员20人;普通工人30人,总人数50人。

(2)抢险队伍的到位

发生突发事故,抢险队所有队员接到通知后携带抢险设备10分钟内到达现场,立即组织抢险。

15.2、应急抢险的器材、设备

(1)必备的器材:发电照明器材5台、水泵(扬程为100m )2台、切割工具1台、气体检测仪器1台、排送风器材1台、防毒面具50个。

(2)必备的设备:抢险工程车1台、挖掘机1台、汽车吊1台、注浆设备2台。 (3)可调动设备:破碎锤3把、液压剪1把、空压机1台。

(4)必备的工具:铁锹、镐、切割剪、倒链、撬棍、千斤顶、吊索具等。

(5)抢险材料:结合地铁工程施工突发事件的特点,各施工现场应储备与工程相适应的抢险材料,具体为:编织袋、土方、级配石等。

15.3、应急措施

15.3.1、区间隧道突然涌水、涌砂预防处理措施

区间隧道结构穿越的地下水主要为地下潜水以及管线渗漏产生的滞水,在施工中采取了锚喷支护及降、排水措施,故突然涌水、局部过量静水压力仅可能出现在隧道底部,但不排除存在降水盲区及水囊的可能性。

区间隧道在开挖时的降、排水过程,导致周围地下水位下降,有可能产生降水断层。断层之间水大量流失,致使断层之间出现空导层,在重力及上部荷载的作用下,出现突然沉降坍塌。对异常拟采用以下预防和应急措施:

(1)作好地质超前预报,在开挖工作面钻探测孔,孔深5m ,一旦发现砂层,提前作好预防。

(2)开挖过程中加强对地表沉降及地下水位的监测,把测量数据及时作出分析比较,随时掌握地表沉降和地下水位的发展态势,并以此来指导施工。

(3)异常沉降一般都是伴随着突然涌水或局部长期大量渗水出现的,突然涌水的预防处理措施见上,局部的长期大量渗水可通过用堵漏、注浆截水、防水砂浆封闭等处理措施。

(4)异常沉降出现后,立刻对沉降部位进行检查、加固,以防止对路面造成不良的影响。 (5)立即在沉降部位周围钻孔、注浆进行土体的加固,并截断水流失的路径,如果是在道路上,还应立即通知交通管理部门,设置警示标志,疏解交通。 15.3.2、隧道周边建筑物及管线变形过大处理措施

施工前先对建筑物及管线进行调查,并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结构加固措施,根据建筑物及周边地面状况,尽量布置地面注浆管,及时进行地面跟踪注浆。并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

隧道开挖过程中,应缩短开挖步距,调整支护参数,加厚喷砼、加强支撑、加密锚杆,在拱脚打锁脚锚杆,背后充填注浆,并及时跟进。

若施工过程中隧道周边建筑物及管线变形过大,可采取以下措施: (1)对建筑物进行结构加固;

(2)停止隧道作业,根据地面监测情况,建筑物及周边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可采用补压浆的措施,注浆压力控制在0.5~0.7MPa;

(3)布置地面注浆管,及时进行地面跟踪注浆;

(4)对管线及时采取包裹加固抢修措施,防止破裂管线进一步扩大; (5)加强监测频率和监测要求,成立现场施工指挥小组,进行现场施工管理。

15.4、与内部单位和当地政府主管部门联系与沟通 15.4.1外部单位电话联系表

15.4.2项目部内部电话联系表

15.5、线路地点

15.5.1、单位及工地位置:

(1)单位:中铁五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地铁14号线工程土建施工04合同段经理部在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花园北门丰北桥1号匝道桥下。

(2)工地:

郭~大区间1号竖井,位于卢沟桥路与丰体南路交叉口东北角处的时代广场停车场;郭~大区间2号竖井,位于丰体南路与大井路交叉口以东。。 15.5.2、附近医院路线:

(1)解放军307医院,在丰台区东大街8号。 (2)丰台医院,在丰台西安街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