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课程期末复习指导

一、期末复习相关问题的说明

(一)有关考试形式:半开卷

1.操作方式:一张A4纸,手写上你考试需要的内容。不能复印,不能打印。进入考场只能带上这张自己整理好需要内容的A4纸。

2.这种考核形式要达到的目的:

(1)使同学们能自己学会整理所学内容,下面的期末复习指导是在做引领。自考学生的启示。

(2)引导同学们制作(这张A4纸)学习卡片。在读以后书籍的过程中,能把主要内容摘录下来。

3.请老师不要做标准答案(这是对学生学习和思考权利的剥夺),同学们应该自己动手。若发现某考点的答卷雷同,学校将以作弊论。

(二)期末复习指导的解读:

1.试卷设计依据:教学大纲、考试说明、教材。囿于考试形式的限制,一门学科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有时难以全部设置在试题中。《人类成长与社会环境》课程期末考试以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为主线,适度考核学生对该学科知识和理论的应用能力。试题由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统一命题,期末考试形式为半开卷,卷面100分,以70%记入总成绩。希望同学们认真、全面复习。

2.题型如下:

单项选择题:10题,每题2分,共20分;

多项选择题:5题,每题2分,共10分;

辨析题:5题,每题4分,共20分;

论述题:2题,每题16分,共32分;

案例分析题:1题,共18分。

3.针对性应试策略及答题方法解析:

基本解读是,通过容易得高分难。好在练习题都在网上了,如果平时认真学习,期末考核不会陌生。

单项选择和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核基础知识。网络课程的每章后面,都有练习题及答案,可以帮助同学们解决这类问题。需要特别提醒的是,考试时看题目要仔细,练习题中出现的题目,在试卷上可能会做出一些调整,比如备选答案ABCD的顺序可能会换一下。

辨析题:考核的是同学们的综合能力。基本思路是先判断正确与否,然后说明理由。基本上每套试卷从判断这一个环节,以错误居多,每套试卷中也都有正确的。无论正确错误,都要说明理由。由于采用的是半开卷,没有专门设置名词解释题,而任何课程的基本名词都应该是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因此此题型设计时考虑到把一些基本名词置于其中;能够进入这类题型中的问题还有对本门课程的基本理念、基本思路。比如:

1.成功的死亡就是寿终正寝。(考核的就是基本名词)

判断:(ⅹ)(2分)

说明理由:成功的死亡意味着我们应该像对待生一样对待死,应该将更多人为的、社会的干预介入到死亡之中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保全人的尊严。(2分)

2.人到中年,女性会进入更年期,而男性没有更年期。(基本思路)

判断:(ⅹ)(2分)

说明理由:人到中年,男性和女性一样都会进入更年期,只不过表现有所差别。(2分)

3.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基本理念)

判断:(√)(2分)

说明理由:人类行为能对社会环境产生影响,同样地,社会环境也能够影响人类行为。(2分)

论述题:(重点掌握的论述题用**表示)论述题答题要求要把原理解释透彻,并且要联系实际分析这一原理。(见考试说明)

1.联系实际分析,中年期家庭调适的主要内容。

中年期是一个很特殊的时期。对于中年人自身而言,他们有一个完整的家庭需要维护,同时又有一个属于自己的事业需要去奋斗。(1分)与此同时,中年期正好处于一个夹缝之中,上面有老人,下面有子女,因此中年期的家庭调适就同时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是对老年父母;其二是对成年子女;其三是夫妇双方自身的调适。(3分)

第一,对老年父母的调适

人到中年,除了年龄的增长之外,在心理和社会适应等方面也在发生着显著的变化。值得关注的是,中年人与老年父母之间并不总是亲密无间的,一些中年人与自己的父母因为种种原因甚至处于非常紧张的关系之中。作为家庭中坚的中年人需要及时调适,尽赡养和慰籍的义务。(3分)

第二,对成年子女的调适

中年期,子女渐渐长大,父母不再像对待婴幼儿那样寸步不离、呵护备至。但这并不意味着父母的责任有所减轻。当成年子女结婚或搬出家门后,中年父母心理上出现了深深的空缺,生活中仿佛失去了寄托和支撑,整个生活顿时乱了套,这是一种特殊的危机。(3分) 第三,中年夫妇双方的调适

中年期对于中年期夫妇来说,既是一个机遇,也是一种危机,这种双重性同样也表现在中年夫妇的婚姻生活之中。作为机遇,中年期的变化可能促使中年夫妇重新唤醒他们长期被冷落的感情生活;作为危机,中年期的变化则可能导致中年夫妇婚姻生活出现裂缝。这种裂缝如果得不到及时的修补,很有可能会摧毁中年夫妇苦心经营的婚姻生活。(3分)

能够结合实际对家庭调适的三个方面进行更深入分析和思考的,可酌情加分。分析充分的,最高可加3分。

案例分析题:(重点掌握的案例分析题所涉及到的基本原理用##表示)案例都在网络课程上有显示。本学期增加了一道案例分析题,详见第十四章。答题要求1.以所学基本原理为思考问题的基本思路;2.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给出的案例。需要注意的是,这类题目考核的是学生的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基本理论只是答题的基本思路;用自己的理解分析解释案例是考核的重点。3.有效答题字数要在400字以上。(请见考试说明)

例如,针对“丽鹃的烦恼”这一案例,需要做的有以下几个步骤: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家庭关系中夫妻关系、父母子女关系、婆媳关系及其主要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6分)

2.婆媳关系问题的原因有:心理原因,婆媳双方对家庭权力的争夺,婆婆和媳妇之间的相互关系,生理和心理问题等。(4分)并提出自己对产生问题原因的分析。(4分)

3.从家庭关系的角度,分别给出丽鹃、婆婆、亚平建议。(2分)

4.符合答题要求的字数不少于400字。(2分)

这套试卷的基本分如何拿到?给出应对考试的建议,大家可以心中有数。

(三)本课程的基本架构:三大块,可以看录像课程第一章。

二、各章节习题

第一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成长

2.人的本质

3.社会环境

二、简答

1.人的成长有什么特征?

2.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哪些因素?

三、论述

1.结合实际,论述人的行为与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弗洛伊德

2.赋权理论

3.优势视角

4.镜中自我

5.首属群体

二、简答题

1.结构功能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2.行为主义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人本主义的内容有哪些?

三、论述题

1.**结合实例,阐述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主要内容。

2.结合案例,分析赋权理论在社会工作中的应用。

第三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角色

2.性别歧视

3.性别社会化

4.父权制

5.后现代主义的女权主义

1.性别差异是什么,主要包括那几方面内容

2.##性别社会化的影响因素

3.女性性别歧视的表现主要有哪些

4.简述马克思主义妇女观。

三、论述题

1.性别的理论基础有哪些及其主要观点

2.性别歧视的理论误区及其主要内容

第四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家庭

2.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3.核心家庭

4.平权家庭

5.养育家庭

二、简答题

1.家庭的社会特征

2.要构成一个真正的家庭需具备哪些条件

3.##家庭关系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婆媳关系问题产生的原因。

4.家庭生命周期的阶段划分

1.详述家庭会产生哪些问题并如何克服

2.**家庭具备哪些功能并详述各功能是如何发挥调节作用的

第五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组织

2.学校

3.单位

二、简答题

1.科层制有什么特征?

2.组织主要有哪些类型?

3.简述学校的产生历史。

三、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学校对人的成长有何影响?

2.联系实际,论述单位的意义。

第六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社区

2.社会行动

3.滕尼斯

二、简答

1.简述社区的功能和意义。

2.简述西方社区发展的过程。

3.简述社会学关于社区的研究。

三、论述

1.**结合我国实际,阐述罗斯曼的社区工作三种模式。2012.7考

2.结合目前社区发展新特征,论述我国社区工作中的问题和解决思路。

第七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社会政策

2.社会服务

3.公共政策

4.社会工作

5.社会行政

二、简答题

1.社会政策的基本特征

2.社会政策的主要论域

3.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目标分析

三、论述题

1.社会性别主流化的实现方式

2.详述社会性别主流化的策略分析

第八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胚胎期

2.胎儿期

3.卵细胞期

4.出生缺陷

5.家庭秩序

二、简答题

1.胎儿期的发育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2.胎儿的出生过程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3.在胎儿的分娩过程中需注意哪些问题

三、论述题

1.请阐述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2.##**胎儿的出生对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2012.1考

第八章新增案例(网络课程上没有)

单独二胎,你准备好了吗?

单独二胎即单独二孩。单独二孩是指夫妻双方一人为独生子女,第一胎非多胞胎,即可生二胎。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进入生育高峰,2013年计划生育成为热点话题。2013年11月15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生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发布,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

的政策”,这标志着“单独二孩”政策将正式实施。

以独生子女政策为核心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严格推行。无论是众多数据反映我国人口结构老龄化、人口红利加速消失,还是30多年来中国已经积累了上亿个独生子女家庭,或是中国“失独家庭”多达百万,都说明生育政策已经到了调整的时候。据媒体报道,北京和上海都将落地单独二胎政策,符合这一政策条件的父母,你准备好了吗? 讨论问题:

1.第二个胎儿的出生对家庭的影响是深远的,请思考这些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主要从兄弟姐妹关系的调整和家庭秩序的重建这两个角度分析。10分)

2.对于是否要生育第二个孩子,请你结合“生理心理社会三合一模式”,给出符合这一政策条件的父母以建议。(6分)

3.符合答题要求的字数在400字以上。

第九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强化

2.转换生成理论

3.移情

4、母爱的剥夺

5、我向期

二、简答题

1.婴儿期自我的产生与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2.关于婴儿期语言发展的研究主要有哪些理论

3.婴儿运动能力发展的重要意义

三、论述题

1.请详述皮亚杰的认知理论及内容

2.**论述婴儿与父母的互动关系及相互影响。

第十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自我评价

2.性别认同

3.奥狄浦斯情结

4.模仿

5.性别图式论

二、简答题

1.##幼儿期游戏的意义

2.##幼儿期的发展表现出哪些特征

3.美国心理学家帕腾关于游戏的分类

三、论述题

1.**举例说明幼儿期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2011.7考2013.7考

2.关于儿童早期成长阶段的社会性别研究理论及主要内容

第十章新增案例(网络课程上没有)

《爸爸去哪儿》,你怎么看?

湖南卫视播出的《爸爸去哪儿》,获得了电视的高收视率。田亮、林志颖、郭涛等五位

父亲带着他们各自孩子及其精彩表演赢得了社会的高度关注。而五个3至6岁孩子的表演,也为我们演绎了原汁原味的幼儿行为实验。

自我介绍就趣味横生。Kimi:“我是大家好,我不喜欢大家”。郭涛儿子:“大家好,我是郭子睿,我是纯爷们”。游戏中我们看到,李湘、王岳伦的女儿王诗龄和林志颖儿子Kimi特别投缘,全程紧紧粘着小哥哥。玩到兴头上,王诗龄还霸气的捧着Kimi的脸蛋,小嘴往Kimi脸上蹭,Kimi则一副乖乖就范的表情。

2013年10月11日播出了节目第一期,5对父子从城市到农村,发生了不少趣事。Kimi卖萌依旧。年纪最大的郭子睿行事很有大哥的样子,和爸爸郭涛你一言我一语犹如说相声。郭子睿办起事儿还特别麻利,常常处于暴走状态的他堪称小神行太保。最出人意料地还要数田雨橙和王诗龄。田亮女儿先是大秀“哭功”,一副娇娇女的模样,弄得脾气很好的田亮都忍不住要发火。没成想这位小公主到了做任务的环节竟然精力无限、一个人当两个人用,充分展示了奥运冠军家的良好基因。王诗龄则遗传了妈妈李湘的能说会道和领导能力,轻松完成任务„„

讨论问题:

1.从这一幼儿实验式的案例中,你认为幼儿期的发展表现出哪些特征?(8分)

2.结合案例分析幼儿期游戏的意义。(8分)

3.符合答题要求的字数在400字以上。(2分)

第十一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同龄群体

2.儿童亚文化

3.净化

4.催化

5.亲子型师生关系

二、简答题

1.儿童友谊的发展可分为几个阶段

2.电视对儿童有哪些影响

3.关于小学生与老师的关系请简单概述具有代表性的几种

三、论述题

1.**在学校中,对人的社会化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请举例说明。2012.7考

2.论述儿童期同龄群体的形成及意义

第十二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分离

2.个别化

3.身体意象

4.失范

5.退却主义

二、简答题

1.青春期伴随着性成熟,生理心理会发生哪些变化?

2.青少年的性教育应围绕哪几个方面展开

3.默顿列举了哪几种失范类型

4.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三、论述题

1.**青春期的主要理论及主要内容

2.如何避免或合理解决青少年犯罪问题

第十三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单位人

2.社会人

3.恋父情结

4.恋母情结

5.功能性年龄

二、简答题

1.成年期划分的主要内容

2.成年期工作和职业的意义

3.婚姻的本质和意义

三、论述题

1.**请阐述成年期的婚姻调适及成年早期婚姻会出现的异常现象

2.详述成年期择偶的理论解释

第十四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中年危机

2.在职失业

3.家庭调适

4.更年期综合症

5.中年期

二、简答题

1.中年期生理的发展与变化

2.##中年人失业的现实原因

3.中年期容易出现婚姻危机的原因

三、论述题

1.##中年人失业的影响及解决措施

2.**详述中年期的家庭调适的主要内容2012.1考

第十五章练习题

一、名词解释

1.成功老化

2.亚文化

3.社会疏离

4.老龄化

5.##老年歧视

二、简答题

1.老年期的界定及其生理特征

2.老年人学习能力的影响因素

3.成功老化的方法

三、论述题

1.**##老年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如何克服?2011.7考2013.7考

2.论述死亡的几个阶段及成功的死亡

第十五章新增案例(网络课程上没有)

“扶与不扶”,我们该换个角度思考

2014年的春晚小品《扶不扶》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正能量,一句“人倒了可以扶起来,人心要是倒了就扶不起来了”传遍大江南北。老人倒地不扶是技术盲点还是信任缺失,抑或背后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这是个值得全社会思考的问题。作为社工,我们还可以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视角,思考老年群体的生存环境。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我国正面临着有史以来老年人所占比例最多的时期。截止2013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65周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有关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老年人口的日益增多、会繁衍出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社会化大生产已取代了老年人的智力与技术,老年人不再是生产力的代表,对老年人的绝对顺从也就失去了其必然性。

社会上追求自我,讲究功利,社会、家庭中打骂、虐待、抛弃老人以至不赡养老年父母的违法犯罪时有所闻。“人到晚年百事哀”的呼声越来越强烈。在青年文化、年轻人的面孔占据人们主要视野的社会中,对老年人歧视普遍存在。独居老人死后家中无人知道;在公共服务上,老人行路难,过十字路口,交通信号灯绿灯间隔太短,老人刚刚走到中间就变灯;老人冬天洗澡,上医院看病排队,出门旅行难等一些日常生活小事,背后暴露出对老人生活的“盲点”,表现出老年歧视的倾向。

衰老是大多数人迟早要面临的自然规律的过程。如果每个人都想到自己的晚年受到什么样的待遇,那么他还会容忍上述的各种行为吗?如何正确对待老年人,缩小代沟,消除老年歧视,已越来越突出地摆在人们面前。

讨论问题:

1.什么是老年歧视? 老年歧视现象产生的原因有哪些?(8分)

2.请结合案例提出克服老年歧视的建议。(8分)

3.符合答题要求的字数在400字以上。(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