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新课标]20**年高考地理总复习质量检测(2)[解析]

质量检测(二)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4分)

(2014·河北保定高三调研)下图示意某一河流的某一测站在2008年7月18日至20日测得的降水量和径流过程曲线。读图完成1~2题。

1.测站附近开始出现泛滥洪峰的时间约是降雨停止后的(  )

A.9小时                          B.18小时

C.27小时                         D.36小时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降雨止于18日12时,而开始出现泛滥洪峰的时间为19日6时左右,故降雨停止后的18小时左右开始出现泛滥洪峰。

答案:B

2.如果未来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该地河流径流过程线的“洪峰”点却呈现向左移动的情形,这最可能是由于(  )

A.测站下游开始修筑堤防

B.测站下游大量引水灌溉

C.测站上游植被遭受破坏

D.测站上游兴建大型水库

解析:在相同的降雨情况下,洪峰点却向左移动,这说明出现洪峰的时间提前了,这显然与测站上游径流汇集的速度加快有关,这最可能是由测站上游的植被遭受破坏、植被涵养水源的能力下降导致的。

答案:C

(2014·石家庄一中月考)读“我国某地潜水位埋深与气象要素相关模式图”,回答3~5题。

3.图中①②③线分别表示(  )

A.潜水位埋深、气温、空气相对湿度

B.空气相对湿度、气温、潜水位埋深

C.气温、潜水位埋深、空气相对湿度

D.气温、空气相对湿度、潜水位埋深

解析:由于该地位于我国,其气温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左右,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左右,故①曲线表示气温;由于气温与空气相对湿度一般呈正相关,即气温曲线与空气相对湿度曲线形状大致相似,故③曲线表示空气相对湿度;由于该地潜水的补给主要为大气降水,故潜水位埋深与降水量有关,即②曲线表示潜水位埋深。

答案:C

4.该地可能位于(  )

A.东北平原                       B.太湖平原

C.华北平原                       D.珠江三角洲

解析:由图可知,该地最冷月的气温在0℃以下,应为温带地区,同时根据潜水位埋深变化趋势可知,春季该地潜水位埋深变深,说明此时蒸发量大,降水少,用水量大,结合选项中的四个地区可知,华北平原此时为春旱,灌溉用水较多,造成潜水位埋深加深,因此该地可能位于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春季气温低,蒸发量小,潜水位埋深变化不大。

答案:C

5.当潜水位埋深小于5米时,该地区(  )

A.空气相对湿度小于50%

B.盐碱化加重

C.月降水量在50mm到100 mm之间

D.月均温高于15℃

解析:由图可知,当潜水位埋深小于5米时,该地区处于7、8月份,其月均温高于15℃。空气相对湿度大于50%;此时正值雨季,盐碱化不严重;月降水量在100mm以上。

答案:D

(2014·乌鲁木齐第一次诊断性测验)从陆地吹向海洋的风,称为离岸风,反之称为迎岸风。下图为世界部分地区离岸风和迎岸风分布示意图(图中箭头表示风向)。据此完成6~7题。

6.成因与海陆热力性质有关的离岸风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由图可知,②③为迎岸风,①④为离岸风。①为印度半岛冬季的东北风,是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答案:A

7.与⑤处离岸风不具有相关性的是(  )

A.上升流                         B.渔场

C.海雾                           D.雨林

解析:⑤处为离岸风,受此影响,沿岸形成上升流,海水上泛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易形成渔场;在离岸风的影响下,深层冷海水上泛起到降温作用,海水表层水汽遇冷凝结,多海雾;沿岸形成荒漠景观,并没有雨林景观。

答案:D

(2014·河北邯郸高三质检)下面的左图为我国某河流河道示意图,该地岩石主要为砂岩,甲为一河心沙洲,P、Q为航道;右图为该沙洲一年内面积变化统计图,古人把宝藏藏于“右岸”,“自飞瀑右行八百步”。读图完成8~10题。

8.该河流可能位于(  )

A.吉林                           B.湖北

C.山西                           D.云南

解析:由右图可知,该沙洲在春季和夏季,有两次面积变小的过程,其中夏季减小的较多,说明该河流在春季和夏季有两次河流流量变大的过程,即出现小的春汛和较大的夏汛,其河流的补给类型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雨水补给,在我国有上述两种补给类型的河流应在东北地区,故该河流可能位于吉林。

答案:A

9.对于该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若Q河道为该河主航道,则该河段的流向为自西南向东北

B.若该河段自东向西流,则Q河道将慢慢变深

C.若在河流上游修筑水坝,则图中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可能减缓

D.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河流上游水流较快的地方

解析:若在河流上游修建水坝,则河流泥沙会在大坝中沉积,使下游河流的含沙量减小,从而使下游河心沙洲面积增长速度减缓。若Q河道为该河主航道,结合图中指向标可知,该河段的流向为自西向东;若该河段自东向西流,则Q河道将有泥沙沉积,不会变深;河心沙洲常发育在水流速度较缓的河流下游地区。

答案:C

10.若该河自东向西流,现代人要找宝藏,应该找的地点是(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

解析:若该河自东向西流,则位于河流右岸的地点为C、D两地,由于瀑布对河床具有上蚀作用,因此寻找宝藏应向下游地点寻找,即D地。

答案:D

(2014·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读“红海剖面示意图”,完成11~12题。

11.有关图中①类岩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此类岩石可能带有气孔

B.是由岩浆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

C.因水平挤压,断裂变质而成

D.可重新返回岩石圈中的软流层

解析:由图可知,①类岩石是玄武岩,属于喷出型岩浆岩,多气孔;玄武岩是由岩浆喷出地表,通过冷却凝固作用形成的,不是通过固结成岩作用形成的,也不是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软流层不属于岩石圈。

答案:A

12.图中所示区域的地壳(  )

A.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B.以水平挤压作用为主

C.以垂直上升运动为主             D.以垂直下降运动为主

解析:由图可知,红海是由印度洋板块与非洲板块张裂形成的,因此图示区域地壳以水平张裂作用为主。

答案:A

(2014·桂林市、崇左市、北海市、防城港市联考)某河流在自然状态下,两个不同时期的河岸线分别为图中的实线和虚线。读图完成13~14题。

1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实线河岸形成时间早于虚线河岸

B.河岸的变迁只与地转偏向力有关

C.甲、乙、丙三处,甲处侵蚀作用最强

D.甲、乙、丙三处,乙处以堆积作用为主

解析:图示河段甲处位于凸岸,泥沙淤积严重,乙处位于凹岸,河床被侵蚀严重,所以A正确;河岸的变迁不仅与地转偏向力有关,还与河床本身的弯曲状况有关;甲、乙、丙三处,乙处以侵蚀作用为主,且侵蚀作用最强。

答案:A

14.若图示河段形成“地上河”,其成因不可能是(  )

A.河道弯曲,水流不畅

B.防御洪涝,人工修堤

C.地壳断裂,局部抬升

D.中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

解析:中上游地区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河流泥沙含量大,再加上下游地区河道弯曲,水流不畅,泥沙沉积,使河床抬高,易发生洪涝灾害,为了防御洪涝,河防大堤越建越高,“地上河”就这样形成了。

答案:C

(2014·资阳模拟)下图为某地区的地质剖面图(图中字母表示不同的岩层),读图完成15~16题。

15.关于图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示地区主要内力作用是地壳的水平运动

B.图中有三处断层

C.飞来峰的岩性与所处地区的岩性相同

D.E处岩层的年龄老于P处岩层

解析:图示地区多断层,其主要内力作用是地壳的垂直运动;图中有4处断层;飞来峰是该区域断裂物质形成,所以飞来峰的岩性与所处地区的岩性相同;E、P岩层均位于背斜处,E处岩层年龄比P处岩层新,C选项正确。

答案:C

16.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类型及地貌成因的分析,正确的是(  )

A.图中C处飞来峰是从外地飞来的

B.甲处为背斜,顶部岩层张裂,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

C.乙处地质条件稳定,可以修建大型工程

D.甲处为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形成谷地

解析:图中C处飞来峰的岩层和当地岩层相同,A选项错;甲处为背斜,顶部岩层张裂,岩性脆弱,易被侵蚀形成谷地,B对,D错;乙处是断层,地质条件差,不能修建大型工程,C错。

答案:B

(2014·江苏南京第一次模拟考试)自然植被分布具有一定的地带性。读“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回答17~18题。

17.与我国目前自然植被分布相比,2050年出现的变化有(  )

A.热带季雨林面积缩小

B.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下移

C.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

D.植被地带性分异规律消失

解析:从2050年我国东部自然植被分布预测图可知,到2050年植被分布仍然呈地带性分异规律,热带季雨林分布的纬度比目前要高,说明其分布范围扩大,则说明气候比目前变暖了;寒温带针叶林面积缩小了;气候变暖,山地常绿阔叶林分布应该上移。

答案:C

18.自然植被分布随时间的变化体现了地理环境的(  )

A.整体性                         B.差异性

C.区域性                         D.开放性

解析:气候的变化导致自然带分布范围的变化,这体现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答案:A

(2014·黑龙江省鹤岗一中期中考试)读“澳大利亚自然带分布图”,回答19~20题。

19.和①处自然带的形成无关的因素是(  )

A.寒流                           B.大气环流

C.山脉迎风坡                     D.暖流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的形成条件。澳大利亚东北部沿海形成热带雨林,与东南信风沿大分水岭爬升形成地形雨有关,沿岸暖流增温增湿的促进作用也很显著,故B、C、D均为有关的因素。而澳大利亚东北部海岸没有寒流,所以与此无关,故选A。

答案:A

20.自然带①→②→③体现的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是(  )

A.纬度地带分异                   B.干湿度地带分异

C.山地的垂直地带分异             D.陆地环境的整体性

解析:本题考查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从东部沿海向中西部内陆水分条件变差,逐渐由森林、草原至荒漠递变,故B正确。

答案:B

(2014·河北名师俱乐部调研二)下图为南半球雪线高度(H)与纬度(Φ)的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21~22题。

21.雪线高度的最大值没有出现在赤道附近,是由于赤道附近(  )

A.气温高                         B.山地海拔低

C.降水充沛                       D.多阴坡

解析:赤道地区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丰富,使雪线较低。

答案:C

22.甲地区与北半球同纬度地区相比,雪线高度相差不大,但永久积雪面积差异显著。主要是因为该地区(  )

A.陆地面积小                     B.深受西风漂流的影响

C.无高大山地                     D.人类开发利用强度大

解析:40°S~60°S之间比北半球同纬度海洋广阔,永久积雪面积小。

答案:A

二、综合题(56分)

23.(18分)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非洲局部区域图

材料二 ①②两地的降水量统计图

(1)比较R1、R2两河入海口河段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简述①地与②地的降水差异并分析原因。

(3)纳米比亚沿海小镇③地一年雾天平均高达125天左右,分析其多雾天的原因。

解析:(1)读图,R1是扎伊尔河,流经热带雨林气候,R2是赞比西河,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所以R1比R2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2)读图,①地位于湖泊西岸,受信风带影响时,印度洋吹来的暖湿偏东风经过湖面,空气湿度增加,携带大量水汽,在①地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多地形雨。所以较②地年降水量多。

(3)读图,③地距海近,水汽较充足。③地沿海有寒流流经,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所以雾天多。

答案:(1)R1较R2: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水位季节变化小;含沙量小。

(2)①地较②地年降水量多;①地印度洋暖湿偏东风经过湖面,空气湿度增加;受山地阻挡,气流抬升,多地形雨。

(3)③地距海近,水汽充足;③地沿海寒流流经,气温低,水汽易凝结成雾

24.(20分)下图为世界两河流流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比较分析M河甲、乙河段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

(2)简述M河与淮河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并说明理由。

(3)从上、下游和南、北两岸角度分析淮河水系的特点。

解析:(1)根据左图中等高线和经纬度信息进行区域定位,并从水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水能等角度分析甲、乙两河段水文特征的主要差异。(2)本题应根据两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差异,从水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水能等角度分析。(3)河流水系特征应从源头、流向、河流长短、河道弯曲、支流多少、流域面积、水系形态等角度分析。

答案:(1)甲河段水源补给为大气降水,且有支流汇入,水量大;流经平原地区,水流缓。乙河段水源补给为高山冰雪融水,水量小;地处山区,地势起伏大,水流急。

(2)M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小,无明显汛期;淮河径流量季节变化大,汛期在夏季。理由:M河流域的气候主要为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各月降水比较均匀;淮河为季风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3)淮河流域上游为山区,水系发达,支流众多;下游地势平缓(或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渠道纵横;淮河南岸支流短小,北岸支流长且相对多;支流呈南北对称分布,为羽状水系。

25.(18分)下图为我国东南沿海局部区域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H山脉纬度相当的东南坡与西北坡植被生长差异及原因。

(2)从地理要素的角度简述闽台两省相似的自然环境特征。

(3)比较图中M、N两河流水系特征的差异。

解析:(1)读图,图中H山脉为武夷山,呈东北—西南走向。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因此其东南坡既是迎风坡,又是向阳坡,水热条件好。西北坡是背风坡、阴坡,所以水热条件较差。

(2)自然环境主要由气候、地质、地貌、土壤、生物、水文等自然要素构成。两省的地理位置都临海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多,都是外流河,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水能资源都比较丰富。

(3)读图,对两条河流的水系状况做出分析比较。河流水系特征一般包括:河流长度、流向、流域面积、支流数量及其形态、河网形态、密度、落差或峡谷分布、河道的宽窄、弯曲、深浅等方面。图中河流M河大致自西向东流,N河大致自东向西流。M河流程比N河长。M河支流多于N河,流域面积比N河大等。

答案:(1)H山脉东南坡植被长势比西北坡好。原因:东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比西北坡多;H山脉在北回归线以北,东南坡为向阳坡,热量条件较好。

(2)地理位置:临海地区;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气候:以亚热带季风气候为主;河流:河流多,都是外流河;植被:以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为主。资源:水能资源都比较丰富。

(3)流向:M河大致自西向东流,N河大致自东向西流;流程:M河比N河长;支流:M河多于N河;流域面积:M河比N河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