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督教哲学问题总结

宗教学总结

导论:何为基督教哲学

西方文明的两希传统、根基:

希腊---罗马

希伯来+希腊:基督教文明

文?人为。周监于二代, 郁郁乎文哉! 吾从周。(《论语八佾 》)

夫玄黄色杂, 方圆体分; 日月叠壁, 以垂丽天之象; 山川焕绮, 以铺地理之形. 此盖道之文也. (刘勰《文心雕龙-原道》)

人:文化的人。文化:生活方式。

自我与“他者”the Other的目光。文化的母体----经验与思想的边界。

基督教文明:存在、自我、人格/位格、原子与关系中的个人、主体、契约covenant, 至圣,理性、自由,平等,此岸与彼岸,至上存在者supreme being,信念、灵魂,爱argarpy ,善,罪,忏悔,救赎等。

规则、形式Law/Form

西方宗教哲学的研究范围

上帝是否存在和能否证明?

上帝的属性和其与人的属性的关系?

既然上帝存在,为什么世界上还横行恶?

上帝是否存在和能否证明?

上帝的属性和其与人的属性的关系?

既然上帝存在,为什么世界上还横行恶?

什么是宗教的基本要素和本质?什么是宗教的发展方向?

宗教的符号和语言有着什么特点,它们与宗教体验的关系如何?

基督教哲学何以可能?

哲学Philosohy :爱智慧。探究“无解”的问题?人自身向自身提出的问题!

我能够知道什么?(思辨)

我应当做什么?(实践)

我可以希望什么?(思辨+实践。幸福和目的)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越是深沉和持久,它们在我心灵中唤起的惊奇和敬畏就会日新月异,不断增长,这就是我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定律。” 康德《实践理性批判》。

哲学:生活方式Form of life!

福柯:哲学与哲人

海德格尔:贫乏时代,诗人为何?诗与思的传统

敢于运用你自己的理性!

精神Spirit/Geist的本质:自由。精神 的力量。黑格尔

“我们的责任不是制作文本,而是塑造人格,探究合适、适宜的生活方式。不是占有财富和开疆拓土,而是确立人间的秩序。”康德

基督教哲学系统:

启示与理性(启示论)

上帝论与三一论:上帝与存在

基督论:道成肉身、神性与人性、救赎

人论:人的实存、自我与他者、恶

终末论

教会论

西方基督教神学家:奥古斯丁、阿奎那、路德、施莱尔马赫、巴特、朋霍费尔、蒂利希、潘能伯格等

西方哲学家: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笛卡尔、莱布尼茨、康德、黑格尔、祁克果、尼采等。

第一章 上帝与存在

本体论Ontology:存在及存在者的序列。希腊哲学、自然神学:亚里士多德---阿奎那传统。上帝:“最完美/至高存在者”supreme being. Highest being. 上帝的本质与存在(安瑟伦—康德论辩)

关于上帝的根本问题:

西方哲学的三大转向:

本体论(“有”,有“什么”?beings ),希腊----认识论(“知道”什么?),近代----语言学(“谈论”什么?“谈论”的意义何在?),20世纪

认识论问题:

上帝可知、可被认识吗?

如何认识上帝? 认识上帝的可能性条件是什么?

有关上帝的知识能否证实,Verification ?是否合理,Justification ?

本体论ontology 问题:

上帝确实存在吗?

上帝的存在与世界的关系?有限存在与无限存在的关系

语言学问题:

谈论/言说 上帝是否有意义?

如何言说上帝?

Word of Man , Word of God. 人言与圣言

“存在”Being

上帝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

作为最高实体的上帝---希腊宇宙论

作为绝对主体的上帝-Highest Subject---自我意识。笛卡尔、德国观念论Idealismus 传统。

三位一体的上帝

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

本体论:Ontology

安瑟伦(1033-1109) ,曾任拜克修道院院长,后任坎特伯雷大主教,是关于最完善存在物的存在的本体论论证的创始人。下面的节录出自安瑟伦的《宣讲》,接着是《为愚人辩》中高尼罗回答的节选和安瑟伦的答辩。

一个对象存在于心中是一回事,而理解那个对象实际存在着又是一回事。当一个画家预先构思他将绘制的画时,这幅画已存在于他的心中,但他此时尚不会把它理解为实际的存在,因为他还没有把它画出来。但在完成此画后,画家便不仅在心中有了这幅画,而且也了解它实际上存在着,因为他已经制造了它。

所以,即使愚人也确信,至少有某种无与伦比的东西在他心中存在着。因为当他听说这个东西时,他理解它。凡所理解的都存在于他的心中。但是,确实有一种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它不能仅仅存在于心中,因为,设想它仅仅存在于心中,那它还可被设想为也存在于现实之中,这就更伟大了。

所以,如果那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仅仅存在于心中,那么比它伟大的东西还是可设想的。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因此,毫无疑问,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它既存在于心中,又存在于现实之中。

上帝是不可能被设想为不存在的。──上帝是可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的东西。──可以设想为不存在的东西并非上帝。

巴门尼德:存在必然存在。非存在必然不存在。

柏拉图:理念、理型Eidos

命名与理解:

我们可以用两种方式设想某一事物:⑴按照词语的含义设想这一事物;⑵理解这一事物本身。就词语而言,上帝可以被设想为不存在;但在事实上,上帝却不能被设想为不存在。

在一种意义上,设想一个对象,只是设想指示该对象的词语;在另一种意义上,设想一个对象,却是理解作为实体的对象本身。

实体:本质、具体实体

在前一种意义上,上帝可以被设想为不存在;但在后一种意义上,上帝却根本不能被设想为不存在。根据事物本身的性质,任何一个知道火和水是什么的人也不能设想火会成为水,尽管这在言词上是可能的。

所以,任何了解上帝是什么的人也不能设想上帝不存在,尽管他在心里说这类话,但它们或者没有任何的含义,或者具有某种奇特的含义。因为上帝是无与伦比的伟大的存在者。完全理解此点的人也一定理解,这种存在物的存在是如此真实,以致即便在概念上也不能是不存在的。因此,理解上帝如此存在的人,不能设想上帝不存在。 从本质essence 推论出存在exist 、实在reality :

1. 上帝是可以设想的无与伦比的伟大存在(或无限完美的存在)

2. 现实存在(既存在于心中又存在于现实中)比可能存在(只存在于心中)更完美

3. 上帝必然存在

旧约 -- 创世记(Genesis) -- 第 1 章

1:1起初,神创造天地。

In the beginning ,God created the heaven and the earth.

1:2地是空虚混沌。渊面黑暗。神的灵运行在水面上。

1:3神说,要有光,就有了光。

And God said, Let there be light: and there was light.

思考: 此处的上帝观念与安瑟伦的上帝观念有何关系(相同、不同)?

圣经的上帝和哲学的上帝

上帝的观念

上帝是无限完美/最高的存在者 perfect being

上帝是最高的、神圣的存在者,是绝对完美的终极实在Ultimate Substance.

创造者Creator :超越时空世界又创造时空世界的绝对实在Absolute Substance. 实在/实体Substance :sub-, 在底下、根。变化的现象Pheromone 背后的不变者eternal 。必然存在者。比如:道、水火地风(原子实在论)、上帝、精神、单子 存在的类比 analogy of Being:存在者的序列的起点与终点、最高存在者---上帝 思与在。逻各斯logos/道:话语Word

思与在/有的同一

高尼罗对安瑟仑的反驳:

“他就应当首先表明,这个假定的优美的岛屿,就像一个真实无疑地存在于某个地方的事物一样存在着,而不是作为任何不真实的对象或其存在具有不确定性的东西存在于我的心中。”

高尼罗的反驳:

混淆想象与现实。

迷失岛的例子

难以或不可能发现不存在者---迷失岛

西方哲学:概念、定义。用概念去思维。

概念是判断的基本环节。

安瑟伦的反驳:

无与伦比的存在者,必然是上帝。迷失岛的完美性没有上帝的完美性高。上帝是可设想的完美存在者之序列的终点、极限。

上帝不可被设想为“不存在”。因为上帝的存在,没有开端和终点---有限。上帝—无限。 因为上帝的存在 ,是人类“设想”的根基。上帝—存在—有。------笛卡尔的论证。 康德的批判:

康德Kant ,1724-1804. 德国哲学家,启蒙运动的集大成者。《纯粹理性批判》Critique of pure reason,1781.《实践理性批判》1788、《判断力批判》1790.

目的:为理性划定边界,为信仰/信念留下空间。

认识论批判:理性认识上帝和理性证明上帝存在是不可能的!

知识的界限---自然。经验。现象。

自由、上帝存在、灵魂不死---信念。

纯粹理性批判的目的:

解决「先天的综合判断」、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而又扩展了知识内容的真正科学知识是「如何可能」的问题?

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知识何以可能?

从主体的认识条件、能力出发

知识的两个基本来源:直观和概念

本体论:区分物自身、现象(知识论的基础)

一、感性直观=感受表象的能力(对印象的接受性)。通过直观,对象被给予我们。 纯粹直观:只包含使某物得以被直观到的形式--时空。

二、概念=通过表象来认识一个对象的能力(概念的自发性)。通过概念,对象在与那个(作为内心的单纯规定的)表象的关系中被思维。

纯粹概念;只包含一个对象的思维的一般形式。即十二范畴。

只有通过人的先天的纯粹感性形式即空间和时间,去整理自在之物(的表象即现象界)刺激感官的感觉材料,才能获得确定的感性认识

感性必须与知性结合,直观必须与思维结合,才能产生自然科学的知识 。

知识如何可能?/知识的条件?

知识由感性材料与先天形式结合而成,没有感性材料就没有知识的基础,没有先天形式则没有知识的普遍性与必然性。

认识论的哥白尼革命:

知识的规则是我在对象被给予我之前因而先天地就在我心中作为前提,这个规则被表达在先天的概念(十二范畴)中,所以一切经验对象都必然依照这些概念且必须与它们相一致。

哥白尼革命:从知识与对象一致到对象与知识一致。(我们关于物先天地认识到的只是我们自己放进它里面去的东西。)

康德的上帝观:

一、以这种知识论的观点考察“上帝”观念,认为“上帝”观念没有经验材料,不能形成知识。

二、“上帝”---纯粹理性概念/纯粹理念

三、我们只能从道德的目的出发,设定上帝存在。

认识的三个环节及其对象:

为了获得关于世界的信息,我们必须依赖于感性和知性。我们的一切知识都是开始于感官,由此前进到知性,而终止于理性。

感性sensibility :通过我们被对象所刺激的方式来获得表象的能力(接受能力) -----感性的认识对象是:感性材料sensory date

知性perception/Verstand ------借助于规则使诸现象统一的能力【构成性原则,增加知识]】

纯粹理性pure reason/Vernunft----使知性规则统一于原则之下的能力 . “原则的能力”(faculty of principles) 【调节性原则,限定知识的界限。理性自身向自身提出的原则与规范。“思”的条件。不与对象发生关系,与知性发生关系】

知性范畴表:

量的范畴:单一性/多数性/全体性

质:实在性/否定性/限制性

关系:依存与自存/原因和结果/主动与被动

模态mode :可能---不可能性

存有----非you

必然---偶然

感性、知性、理性的能力及其界限:

感性材料(sensory data)由感官所提供,现象按照一定的规则由知性所统一,通过概念和原则赋予杂多的知性知识以先天的统一性,这个任务则由理性来完成。 理性自身便包含着“既非借自感官、亦非借自知性的某些概念和原理的起源”

“既非借自感官、亦非借自知性的某些概念和原理的起源” :是什么?

纯粹理性概念/纯粹理念:

“柏拉图。。。将它理解为某种不仅永远也不由感官中借来、而且甚至远远超出亚里士多德所研究的那些知性概念之上的东西,因为在经验中永远也找不到与之相符的东西”。 理念:不是来源于经验,也不是来源于知性范畴,而是在两者之上

“理念在他那里是事物本身的蓝本,而不像范畴那样只不过是开启可能经验的钥匙。据他看来理念是从最高理性那里流溢出来的,它们从那里被人类的理性所分有,但人类理性现在不再处于自己的本源状态中,而是必须通过回忆(也就是哲学)而努力地去换回那过去的、现在已被遮暗了的理念。”(A313/B370)

至善理想---最为纯粹理性最后目的之规定依据

目的理性,取代启蒙运动工具理性

从其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的区分来寻找“上帝存在”这个判断的依据。如果上帝存在是分析判断,则这个判断的谓词包含于其主词之中;如果是综合判断,则其谓词不包含于主词之中,而必须要有经验材料。康德认为“上帝存在”显然是综合判断,但它不可能有经验材料,因而认为从上帝的概念推论出上帝存在的证明是把逻辑的谓词与实在的谓词混淆了起来,这种证明方式把存在看成分析谓词,实际上存在是实在谓词。 纯粹理性概念:

一切普泛所谓纯粹概念与表象之综合的统一有关,但其中纯粹理性概念(先验的理念),则与一切普泛所谓条件之不受条件制限之综合统一有关。

理性的实行总会有各种限制,它仅仅是一个理念,作为“有关一切可能的目的的必然统一性的理念”,它“必须作为一个本源的、至少是限制性的条件而用作一切实践活动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