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0**年大学生就业问题修改好的论文

大学生就业问题

院系:

班级:

姓名:

目 录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就业制度变迁一说

二、 当今大学生就业情况数据统计

三、 当今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四、 大学生就业——当专业与就业面对“尴尬”

五、 如何破解大学生就业问题

1、

2、

3、

国家政策 企业支持 个人奋斗

引言:

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科学、合理地配置大学生资源是实现国家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日益成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作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大学生就业难题由大量错综复杂。相互渗透的因素交织而成。要解决这个难题,一方面需要政府制定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方针、法律、制度、法规;另一方面需要大学生提高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

一、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学生就业制度变迁一说

(一)统包统分制度

统包统分就业制度大致从建国出奇一致延续到20实际80年代中期,其主要特征是以政府编制计划于搞笑实施计划相结合。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以及当时经济建设的需要,作为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大学生,在当时属于一种稀缺社会资源。为更好的发挥这一稀缺社会资源在国家经济建设中的作用,中央提出了“同意计划、集中使用、重点配备“和”在适应国家建设需要的基础上贯彻学用一只的原则“等一系列毕业生分配的方针政策。

(二)由供需见面逐步向双向选择过渡制度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末,我国大学生就业制度开始由供需见面逐渐向双向选择过渡。这一阶段的就业制度是以通过“供需见面”落实“切块计划”,逐步向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双向选择”过渡为主要特征的。

(三)以市场为导向的自主择业制度

20世纪90年代末以后,我国实施的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大学生自主择业就业制度,其总体特点是大学生就业政策与市场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可以2002年为界,将这一阶段的就业制度划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1.以毕业生自主就业为主要特征的自主择业制度时期

2.以毕业生为主的主要特征的自主择业时期

2003年大学毕业生超过212万人,2004年达到280万人,2005年达到340万人,2006年达到410万人,2007年达到495万人,2010年全国毕业生规模已达630万人,比去年增加20万人,而记者从教育部获悉截至7月1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2.2%,同比去年增长4.2个百分点,实现就业人数455.6万人,同比增长40万人,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曾经有人对200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在面对大学生求职问题的看法时,5%的大学生选择“乐观”“一般”的占40%,而选择“不乐观”的占到了55%,大多数学生已认识到就业寒冬的来临,强烈的危机意识正在学生内心形成强大的动力。

并且大学生就业在就业区域、就业单位性质上结构性矛盾突出,大学生就业时所考虑到的因素大多是“符合自己的兴趣,有发展空间”,这只能过人占61.1%,就业城市仍是以选择东部发达城市的居多,它已占28.82%,也有近五分之一,即17.65%的毕业生选择了回出生地发展,关于就业单位、国有企业,仍是大学生就业的首选,个就业单位对大学生的吸引力从大致小依次是国有企业(32.25%)、外资企业(21.88%)、政府部门(15.63%)、自主创业(12.5%)、民营企业(9.38%)。

在面对就业观时,40%的人选择考研继续深造,各有25%的人选择先就业后择业和自主创业,只有不到10%的同学选择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瑞然全国高等教育系积极开拓就业市场,为毕业生尽可能多地提供就业岗位信息。截至目前仅各地教育系统为2010届高校毕业生举办现场和网络招聘活动1万多场,提供岗位信息430多万个。岗位信息数与去年同比增长9.5%,但由于毕业人数过多,再加上往届毕业生竞争,就业压力一人时分秒严峻。

近年来,在各地小院,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取得了明显紧张。截至6与额5日,今年全国大学生自主创业人数总计达到8.8万余人,比王奶奶大幅度增长新航,地方各级政府和高效恭维大学生设立创业扶持资金达16医院。建设大学生创业基地2056个,总面积达到330万平方米。举办创业培训5539场次,覆盖学生达88万余人,举办各类创业大赛,创业讲座等活动今晚唱,参加学生超过150万人。尽管如此,大部分大学生认为2010年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它已经占65.13%,只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33.30%),热门为通过努力应该可找到工作。

有人曾对许多企业和用人单位惊醒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具备的条件如下:①专业知识和技能丰富的毕业生(87%),②能吃苦耐劳(88%),③动手能力强,有创新精神(86%)④有事业心和责任感(78%)⑤学历(74%)⑥思想政治苏轼较高(58%),⑦有组织管理能力,善于交际(52%),很多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和经验不足,这是影响他们就业的一个中国要因素。

二调查中企业于昂对求职的必备看法如下:1、学历(77%),2、沟通能力组织能力(67%)

3、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82%)4、吃苦能力(80%)5、人品(56%)。

不同的学校,在不同的地方,毕业生所得的工资大卫不同,从三千只讲以前多,人儿大学生不能以此为准,这可以作为参考,或许自己所毕业学校不太奥,但要树立正确的的就业观,不要成为高不成低不,能多锻炼还是多锻炼为好。

希望大学生们可以从以上数据中有所收获,也希望毕业生都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好工作。

当当今个人价值的市场经济时代,人的商品属性越来越凸显,个人理想为高价后的地方也是无可非议的,人王高处走。古今同理,但如今的时代,大学生就业难成了当今最热的话题之一。

普通大学生都认为就业难,找到一份让自己满意的工作不容易,而。大部分企业认为中国大学生对社会需求而言,不是太多,二是太少,就业难的问题,只是难在心上,,难在观念上,难在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就业意识上。

在大学生群体上,如今和国务相比,已经截然不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当今社会,许多高校都普遍扩招,是大学生数量骤然只能加,从而导致毕业生群体增加,在踏入社会的时候,面临飞、更大的就业压力。在社会阶层方面,以前是由于国家开办高校,学校更重视学生教育的发展,使学生相对的具有较高的素质,而现在,越来越多的民企都开始开办学校,从一定角度来看,是从利益出发,对教育素质相对忽视,使学生素质普遍降低。在走向社会的交际圈中,会面对就业难的压力。

在就业模式方面,过去是分配,大学生从高校走向社会,不用担心自己的工作没有保障,因为在过去的年代,大学生本来就是稀缺资源,在社会群体中,相对会凤毛麟角,放在人格一个地方都会有很大的价值。即使进入一个企业之中,也会为企业带来意想不到的经济效益。他们就是一个有很大潜力的群体。但在现在的社会,就业形势更多的趋向于自主择业,在大学生的群体当中,国家不会无条件的保障你有份工作,而是让你自己去为自己创造一份价值。大学生根据自己以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自己的职业,跟能提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更多的是如今的啪嗒的大学生群体,在如今严峻的就业像是面前,想从自己爱好出发找一份工作不是想象的那么容易。

同时,现在中国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服务业为次,这个是主要原因,而制造业人才的招聘非常简单,只要你懂技术就可以了,所以大多公司主要是学历比较低的员工,也并不想要学历高的学生,因为大学生要求待遇高,而且容易跳槽,这样公司会留不住人才。

供需差:毕业生供需矛盾突出是历年来社会工人的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直接原因。从2001年至2005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从114万增加到338万,是扩招前的3倍,然而,用人单位增加的比例却远远小于此。

选材难:应届毕业生不吃香,在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同时,用人单位普遍存在着选材难,好多企业虽明知其公司的栋梁和骨干全是学生,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大学社工,但是他们每年基本上不要应届大学生。

专业难:热门专业人才过剩,近年来,一些工科院校和具有专业特色的学校追求综合发展,纷纷上马热门专业,只是这些专业的毕业生就业难度较大。

薪酬低:关于大学生薪酬期望值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但据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值平均为1600——1700元/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标准,也导致部分大学生有业不就。

假招聘: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式,推迟假招聘,先给出有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的名义收取费用,在以试用不合格理由辞退学生,大学生几页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的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除此之外,大学生再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就业心理准备不足,自我角色转换不够,及时对于大多数的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都有困难,这样的生活与现实社会自然存在一定的距离。在大学生生活结束之际,踏上岗位之前最重要的是能够迅速完成自我角色的转换,做好就业心理准备。在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有80%以上的大学生不能够及时完成角色转换。只是再就业面前面临巨大的压力。

转业与就业面对“尴尬”:当前我国大学生转业不对口现象相当普遍,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成因,我们可以从政府、搞笑、高校毕业生个人等方面进行分析。

自1999年以来搞笑大规模的扩招,在校大学毕业生共古古怪怪人数急剧上升,毕业生人数也逐年增加,而这一过程也正好与中国社会发展急剧转型时期相吻合,产业结构的比阿奴哈与社会结构的转型天那个是促进就业结构的转变,社会事业问题空前突出,大学生就业率也随之不断下滑,而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择业时忽略自己转业我能提,而选择先就业,这也就早车工了教育资源的浪费,人才不能“尽其用”的局面。

(一)国家的就业政策主要有以下几点

1、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工作的毕业生,基于薪酬或生活补贴;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线以下农村基层就业,并鲁行一定服务期限的毕业生,试试相应学费和助学贷款,对应正如服务兵役的搞笑毕业生实行学费补偿和住穴道贷款。

2、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

3、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

4、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扶持政策。

5、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搞笑及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求采取多种方式的毕业生提供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

6、提供毕业生就业嫩嫩隔离。所有搞笑都要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实践能力

7、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

可以说,国家的政策是比较完善的了,但是具体实施时困难重重,重视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也应该重视专业问题,在操作上的可可行等等,大学生就业与专业对口都是不容忽视的,是什么样的人才,就应该在什么样的岗位上凸显自我。

(二)大学生毕业后就业与专业不对口的现象已经十分普遍,关键是看个人如何准确定位,分析自身优势劣势,提炼核心竞争力,找到合适的切入点,大学生在求职是普遍没有正确的评估自己,求职是无的放矢,面世是毫无准备,求职就业之路缺少目标,缺乏迪欧诺各位,盲目就业,职场的成功来自于准确的职业定位,明确的目标设定和可行的通道设计,而职业定位是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环节。通常来说,一个人拥有准确的职业定位,并将其最强的

竞争优势发挥最大效应,他的成功率比他人至少多出5~10倍。顶一个职业规划,需从下列三点着手:1、准确定位——认知自己定位是成功求职的基础,要想转行,首先要弄清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知道自己最适合做什么,从而取得竞争优势,只有准确评估自己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勒戒自己的个性特征,才能够更好实现个性与职业与职业之间的匹配。2、提升能力,大学生求职更应充分挖掘以往实践中的含金点。在校期间尽可能多的参加与自己职业方向相关的社会实践。3、掌握一定的熟练技巧,根据个人的专业,特长有目标的求职,凸显优势,突出专业特长。

(三)企业

中国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是我们处于分工产业链的低端,所以产业链的转型,完善产业结构刻不容缓,只有企业不断发展,不断创新,由制造业向创新企业转变,才能提供更多的岗位来满足大学生就业,而大学生也能“尽其用”。

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在一些地方和高效取得明显成效。

面对当前亚黁的就业形势,一些地方和高校把促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创新工作方式,加强服务阴道,不断拓宽高校毕业生创业渠道。

国务院推进毕业生就业,取消专科以上落户限制。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有关部门要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拓宽就业门路,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城乡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鼓励自助创业,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单位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鼓励和引导毕业生到城乡基层就业,要大力开发基层管理和服务岗位,对到农村基层和城市社区工作的毕业生,基于薪酬或生活补贴,并中能规定参加社会保险,对到中西部和艰苦边远地区线以下哦你该村基层就业,并履行一定服务期限的毕业生,实施相应学费和助学贷款代偿,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的搞笑毕业生实行学费补偿和助学贷款代偿。扩大中央有关部门试试的面相基层就业项目规模。

(二)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就业,对企业赵勇非本地户籍普通高校专科以上毕业生,直辖市以外的各地城市要取消落户西安至。企业吸纳登记失业高校毕业生,可享受相关就业扶持政策。

(三)鼓励骨干企业和科研项目吸纳和稳定高校毕业生就业。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特别是创新性企业更多吸纳高校毕业生,支持困难企业保留大学生技术骨干。承担国家和地方重大科研项目的单位要积极聘用优秀毕业生,高校的科研专项可吸收毕业生参与研究,其劳务性费用和有关社会保险费从项目经费中列支.

(四)鼓励和支持毕业生自主创业。高校要积极开展创业教育和实践活动,建设完善一片大学生创业园和创业孵化基地,为高校毕业生创业提供“一条龙”服务。对高校毕业生从事个体经营符合条件的,免收行政事业性收费,落实税收优惠.小额担保贷款及贴息等扶持政策。

(五)强化毕业生就业服务。高校及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采取多种方式为毕业生提供免费就业信息和各类就业服务。

(六)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所有高校都要确保毕业生在离校前都能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完善离校未就业毕业生见习制度,从2009年起,用三年时间组织100万为就业高校毕业生开展见习。在高等职业院校实施毕业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七)建立和完善困难毕业生援助制度。积极为离校后未就业回原籍的高校毕业生提供就业服务,将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纳入当地失业人员扶持政策体系,对就业困难和困难家庭毕业生给予重点帮扶。

1. 国家应该为企业成立大学生实习计划,凡接受大学生实习的公司,按照接纳大学生

实习的人数,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政策优惠。鼓励企业风多的接受大学生前来就

业。

2. 国家需要改革大学的许多课程设置,需要把更多的学科改造为社会和企业所需要的

实用型学科,以使学生更好的学以致用,使企业更容易找到可以使用的人才。

3. 鼓励大学生到西部或边缘地区工作,还必须要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配套,如免除其

上学期间的学生贷款,考研加分,可以担任的一些职务,医疗免费等措施。

4. 鼓励大学生在全国各地做村官。我认为北京前段时间提倡的大学生毕业做村官的模

式很好,可以再全国推广。大学生做村官,不仅可以加强新农村建设,给中国最广阔的天地提供最优秀的人才,加强基础组织的力量,同时还可以加强中国基础的民主建设,提高中国基础农村的行政管理能力,是一件十分总要意义的工程。

5. 应提倡在中国所有大学建立大学生就业辅导和介绍中心,这不仅仅是一个机构设置

或者是表面文章,而是要花大力气和人力物力的投入,需要配备一流的专业人员,充足得力的人手,要面向社会和企业推广和介绍大学。

6. 加强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规划。

7. 国家和社会应当鼓励大学毕业生面向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8. 下大力气开放在大学本身的实习机会,中国1000多所高校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雇

主。

9. 国家应该为企业成立大学生实习计划,凡接受大学生实习的公司,按照接纳大学生

实习的人数,给予一定的税收优惠或政策优惠。鼓励企业更多的接受大学生前来实习就业。

当代学生在面对就业寒流时,作为需要人才的企业该怎么促进这一问题的解决呢,

1.降低就业门槛,在中国.由于是人力资源大国,总量充沛.富余的人力资源与社会岗位相对稀缺的就业现实,形成了僧多粥少的就业状况,因此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学历歧视,性别歧视.社会经验歧视。

尤其是学历歧视和经验歧视尤为严重,这使得一些学生盲目追求高学历和经验而且还使得高学历者受害,一些用人单位(企业)本来可以招专科生,偏高招本科生.本可以招本科生,偏要招研究生,给大学生就业造成很多困难,还有的企业盲目的要求学生拥有现成的岗位工作经历,这使得现行体制下的大学生觉得工作越来越难找,其实企业应该明白,在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企业一定是这个社会的最前沿,不管大学怎么样去培养,不管这个学生怎么样去实习,如果你真正能够达到这个企业去了以后就能立刻派上用场的情况非常少,因为很多东西通过企业的实践,再通过科学研究的本身,再转化到大学里,这个本身就有很多年的时间。

有一个关于企业实践中最后被证明是合理和普遍认同的原理,到教科书里需要的时间大概需要20年的时间,在任何情况下,企业所产生出来的需求都是这个社会中间最前沿的需求,不管是一些很微小的技术性的改进还是大的变革,都是走在最前沿,这是我们在肯定这里面落差这样那样的原因,因而企业应该相对降低就业门槛。

比如还有一些企业在招聘要求中明确的写上只限男(女).城市户口.让学生感觉工作越来越难找,所以如果企业相对降低门槛,那么就业形势将会好转

2.合理调节薪酬,面对现在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一些企业认为解决就业问题首先应该解决学生的就业心态问题,认为学生对薪酬的期望过高,然而学生却认为企业的薪酬太低,自己就业难的问题最主要因素是自己综合能力的高低,其实大学生对薪酬期望过高是可以理解的,全世界都存在这问题,因为全世界接受高等教育的人由于人力资本投资的原因,使其必然认为他要有比较高的回报,否则高等教育不需要存在,而企业的发展需要人才,因此如果企业适当调节自己的薪酬制度,与学生达成一致的观点,则会对解决就业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3.加强企业与大学生的了解,现在大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沟通存在严重困难,这主要表现在学生对企业的专业和岗位了解比较贫乏,而且学生不具很清楚企业真正的需要的什么样的人才,对企业的用人观念不是很了解,所以导致有的学生一味的追求经验和工作经验,其实企业在任何一个国家,尤其是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一定是这个社会的前沿,不管大学生怎么样的培养怎样去实习,真正能达到.到这个企业以后就能立刻派上用场的情况比比皆是,而且在企业的过程中,企业往往对学生的了解是简单的归纳为学生就业心态问题,以及眼高手低的问题,而缺乏对学生一种深层的就业过程中的了解,所以最终导致了很大的分歧,企业认为要解决就业问题首先应该解决学生的就业心态问题,薪酬过高的问题,而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主要因素是自己的能力高低。所以只要建立了学生到企业或者是企业到学校的相互了解的渠道和平台将会对就业难问题有很大的帮助。

4.建立校企合作机制,这种机制可以帮助学生了解企业文化,用人机制,薪酬体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学校与企业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校企合作中实现产学研的一体化,成为更加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因而建立起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即教师下到企业参加学习,研究制度,通过在企业参加专业实践,向一线的工作人员学习,提高自己的实践水平和专业技术,然后建立“校企一体”的培养平台,明确办学方向,找准市场定位,开展紧缺人才培训班,建立校企合作制度,可以不断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在教学工作中,工厂作为实习基地,按照学校人才培养计划的这一要求,负责安排学生实习.实训和专业教师的技术培训与实践活动,在现行的制度下,有的企业无法为学生提供很多的实习机会,而这种制度刚好可以填补这一空白,让学生在真正的生产和科研环境中直接感受到职业氛围和熏陶,强化学生专业技术及操作技能,如此便可造就一批专业对口人才,因此在制度上可以缓解就业问题。

5.企业提供一定优惠政策和条件帮助大学生自主创业,在大学生面对就业寒流的时刻,自主创业也是一种缓解就业压力的有效方法。例如李开复的创新工场,为大学生提供创业就业的大舞台和优惠政策。

李开复先生曾经在中国的谷歌.微软都做过领导工作,既有领导的实践经验,又有很强的创新意识,他用创新工场这种新的模式开展工作本身就是一种创新,非常值得支持和鼓励,创新工场这种方式可能会具有创新想法,有能力的年轻人提供一个更大的平台,也增加很多就业机会。目前在中国创业者通驰要面临很多挑战,如:缺少创业和管理经验.欠缺初期启动资金,难以吸引卓越技术人才等,而美国的硅谷这个创业创业者的摇篮,已经形成了从天使投资到中.后期风险投资的完整的.流水线式的体系。但是像美国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天使投资群一蹴而就的,创新工场的诞生就是解决填补这个空白,带来规模化,产业化的天使投资,帮助创业者,确保其初期的良好发展,最终完成自我创业的过程,如是这样的机构的数目的增加,中国严峻的就业形势将会有很大的好转,我想随着这样.

不管国家与企业为大学生创造怎么样的环境,破解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还是在于大学生自身的能力与态度。大学生应该:

第一、 调整心态,转变角色。对于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大学阶段过的是一种单纯而

有保障的生活,学习、生活、交际、娱乐都比较有规律。走出学校迈入社会,

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角色转变过程,在此之前,大学生首先要做的是就是调整

自己的心态,为这次角色转变在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

所谓角色的转变就是要有一个“天之骄子”的大学生,转变为一个现实的社会求职者,抛开幻想,认识到自己所处的真实位置,和社会显示,实事求是的面对就业这样一个现实问题。而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可观、冷静进入求职状态,认识社会,勒戒社会,以自身的实力积极主动的去适应社会需要。在选择社会职业的同时,也接受社会的选择。正确的迈出人生的关键一步。

第二、 转变就业观念,为谋求合适的工作岗位创造条件。受“学而优则仕”传统观

念及社会舆论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相当多的大学毕业生还不能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对就业的要求,因此,再就业中出现了重眼前轻长远,重城市,轻农村,重就业轻创业的现象。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必须转变就业观念,而且要全社会一起变。要树立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观念,这种观念就是一种在市场中、在社会上不断奋斗、自我发展的观念、国家在发展中调整经济结构,社会在发展中完善就业机制,大学生以发展的眼光选择就业方向,齐心协力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高校毕业生要降低心理预期,放下到大中城市工作.拥有较高薪酬和社会地位.工作稳定.环境宽松等就业条件: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意识,再就业过程中,化被动为主动,根据世事变化,树立资助和多元化的与时俱进的就业观。

第三、 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和择业标准。确立就业目标,一定要人情当今社会的就

业形势和自己的能力,既不要盲目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把二者紧密的联系起来,做一个比较,人后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就业定位。确立就业目标,要注意两个方面:意识正确认识自我,极认真可观的分析自己的兴趣特长,性格气质、能力水平等,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竞争力如何。现在不少城市策划过努力了人才及职业能力测评机构。二是正确认识几页形势,既考虑自己的专业和理想职业在社会上的需求量如何,竞争强度如何,自己的理想职业与自己所学的专业是否相符,如果不符合,该如何弥补,将要去求职的单位对求职者有何具体要求,等等。综合考虑以上因素,确立就业目标就比较符合实际,可以避免过高的心理预期。

第四、 敢于竞争,善于竞争。人们时常把当今的世界成为竞争的时代,达到过于国

之间的对抗,小道人与人之间的竞争。竞争冲击着人们的事业和生活,冲击着人们的意识和思想。在求职择业上也是如此。如果一个人自始至终的以良好的情绪对待学习、工作和生活,那么他就有可能在竞争中获胜。

参考文献:《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

《郎咸平》

《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