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游子吟]教学设计 苏小丽

《游子吟》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借助注释理解诗歌大意

2、过程与方法

教学中以创设情境、自主参与、合作探究、诵读感悟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3、情感与态度

(1)感受母亲对诗人深切的爱及诗人对母亲的思念

(2)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和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重点:从读图入手,创设情境,理解诗歌大意,体会情感。 教学难点:联系实际,讲述生活中妈妈关心,爱护自己的事例。 教具:《儿行千里》歌碟,插图。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铺设下文

1、 同学们,你们还记不记得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发生了许多感人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救援人员在救援过程中发现垮塌的废墟中一位妇女双膝跪着,整个上身向前匍匐着,双手扶着地支撑着身体只是身体已经变

形,经确认,她已停止呼吸,可是她弯曲的身体下面,却躺着他未满6个月的孩子,小孩安静的睡着,在包着小孩的棉被里,发现了妈妈的手机,上面是这位伟大母亲在最后一刻写下的短信:亲爱的宝贝,如果你能活着,一定要记住:我爱你!

2、 听了这个故事,同学们有什么感受?请你们说一说。

3、 生谈,今天,我们将再次走进另一位母亲,去体会她那深沉而伟大的爱,也就是伟大诗人孟郊写的脍炙人口的诗歌《游子吟》。

4、 齐读课题,解题

游子:出门远游的人。 吟:吟唱 吟诵。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 题目:出门远游人的吟诵

孟郊:唐代伟大诗人,早年丧父,有其母养大成人,他曾多次参加考试都未考中,,直到46岁才中了进士,50岁当上了溧阳县的一个小官。做官后,他首先想到的是把母亲接到府上,来报答养育之恩,这首诗就写在母亲来溧阳前。

二、 初读古诗,读中感悟

1、 范读,曲折,并画节奏

孟郊到底为母亲吟唱了什么?今天,老师想扮演一回诗人孟郊来吟唱这首诗,大家说好不好?那么,希望大家在听老师朗诵时,试着用“单斜线”画出本诗的节奏 (师读生画节奏)

2、 大家喜欢这首诗吗?根据刚才老师的读法,按照你画出的节奏,自由放声朗读两遍。

3、 同学们读的真投入,那么谁来说说你画出的节奏是怎样的,(生谈诗的节奏)

4、 根据节奏,全班齐读

5、 一首诗,要读好它,除了把握好节奏,还要读的入情入景,这首诗是一首抒情诗,因此在朗读时,语速要缓慢而流畅,语调要略带哀伤,要给人一种亲切、温馨。如行云流水一般的感觉,(师领读,生跟读)

6、 根据刚才的指导,请同学们再有感情地读一遍。

7、 个别学生朗读(3人)

8、 男女赛读(备用)

三、 研读古诗,理解诗意

1、 刚才,我们用了不同的方法读了全诗,同学们不仅读的深入,而且读的透彻。今天,老师还给同学们带来一份特殊的礼物,看!这是一幅画(出示画)。那么,现在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画面,看图中画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概括一下画面的内容吗?

2、 生 概括

3、 师 其实画面的内容也就是诗中第一句所讲的内容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在给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

4、 那其他四句是什么意思?

看黑板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5、 这四句诗呢,我们采取小组合作的方式去学习,学习时每个小组先通过对照注释,理解黑板上这些生词的含义,然后根据理解讨论诗句的意思,讨论完后,由本组的记录员做好简要的记录,再由汇报员做一汇报,看哪一组讨论交流最棒。

6、 生讨论,交流,记录,汇报

师相机指导,重点突出后两句

7、 对照图片,师激情旁述,总结诗意

(高昂情调)是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看着这幅醒目的图,让我们不禁想到: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在一个低矮的茅草屋里,一位年迈的老母在昏暗的油灯下,为将要出远门的儿子缝制衣服,她一针一线缝的那么细密,生怕儿子迟迟不能归来,再看坐在一旁的年幼的儿子,他望了望母亲爬满皱纹的额头,望了望她花白的头发,又望了望母亲干枯而粗糙的手指,眼睛湿润了,于是拿起笔。不禁写下这首诗(背诵)

四、 联系实际,抒发真情

师:听着同学们申请的吟诵,我们已经从诗人的字里行间体会到了一颗无限博大的慈母心和一份思念母亲的游子情(板书);母亲用爱心养育着我们,用智慧启迪着我们,用真情沐

浴着我们,她们是多么的可亲可敬,在生活中母亲是怎样爱你的?当你生病时,当你做错事时,当你取得优异成绩时,母亲是怎么做的呢?此时的你最想对母亲说些什么?

五、 总结

母亲深深的关爱中,我们一天天成长,而她却一天天衰老,可是不管怎样,母亲的目光总在我们的背后,我们永远是她心中最牵挂的孩子。最后,让我们把一首《儿行千里母担忧》送给我们最亲最敬的妈妈,祝福她永远幸福安康!

作者:苏小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