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舌尖上的中国]固定镜头分析

《舌尖上的中国之转换的灵感》固定镜头分析

教本二班 2011415174 唐丽杰

《舌尖上的中国》是纪录频道推出的第一部高端美食类系列纪录片,从2011年3月开始大规模拍摄,是国内第一次使用高清设备拍摄的大型美食类纪录片。共在国内拍摄60个地点,涵盖了包括港澳台在内的中国各个地域,它全方位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文化。向观众,尤其是海外观众展示中国的日常饮食流变,千差万别的饮食习惯和独特的味觉审美,以及上升到生存智慧层面的东方生活价值观,让观众从饮食文化的侧面认识和理解传统和变化着的中国。这部纪录片大气、和谐的展现中华美食,落脚点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其在故事架构上,主线铺陈色香味俱全的美食和一段由普通民众(厨子)的点点滴滴的故事汇编成民间美食历史。《舌尖上的中国》追求真实精美的画面,实地取景记录大量野生动植物的状态和人类生存的活动,前者仍处于依葫芦画瓢的阶段。为了在制作上达到国际范,器材使用了索尼F3、单反相机。在保证高画质的前提上,充分利用其便携式和低成本的优点。片中各种场景为追求浅景深都用到大光圈的镜头来拍摄,焦外成像呈奶油般的效果让人眼馋。 转换的灵感主要介绍了豆腐、黄酒、泡菜、酱油、腊肠的制作工艺,豆腐、黄酒、泡菜、酱油、腊肠,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具有一种芳香浓郁的特殊风味。这种味道是人与微生物携手贡献的成果。而这种手法被称作“发酵”。中国人的老祖宗,用一些坛坛罐罐,加上敏锐的直觉,打造了一个食物的新境界。要达到让食物转化成美食的境界,这其中要逾越障碍,要营造条件,要把握机缘,要经历挫败,从而由“吃”激发出最大的智慧。

这段固定镜头是姚贵文的妻子—王翠华包嫩

豆腐的详细过程,王翠华用小块的纱布把不成

形的嫩豆腐紧紧包裹起来,如不抓紧时间时间,新鲜的豆腐就会变馊。体现了王翠华包嫩豆腐

手法的纯熟。

这段固定镜头是当地人民从大板井里提水,始

建于明代初期的大板井,直径达到惊人的三米,

几百年后依然不失活力。中国人相信,水能滋养人的灵性和觉悟。这一点就仿佛水对豆腐的

塑造,两者间有一种不可言喻的共通。展现了

水的灵动以及对豆腐的塑造的重要性。

这段固定镜头是王翠华对丈夫的不满,说他没

有优点都是缺点,又懒又笨,但字里行间又透

露着对丈夫深深的爱意。而姚贵文说妻子全是

优点,幸福与满足洋溢在他们的脸上。姚贵文

和王翠华围绕着豆腐的生活清淡辛苦。丈夫最

大的愿望是能够去远方的大湖钓鱼,虽然他从

来没有钓过鱼。在这对夫妇眼里,每一颗豆腐

都很珍贵。它们能够帮助自己供养子女,过幸

福安稳的生活。构图以中景和近景为主。

这段固定镜头是胡学兵在卖豆腐,体现了豆腐的价格便宜以及在当地的受欢迎程度。构图以近景为主。

这段固定镜头是毛豆腐上面的毛的生长,这些绒毛是霉菌、酵母菌和其他细菌们是否和谐生长的指标,直接关系到发酵的进程以及最终的味道鲜美与否,体现了聪明的中国人对这些细小微生物的聪明运用。构图以特写为主。

这段固定镜头是方兴玉的长女用酸水点卤的过程,制作毛豆腐的关键是在于用自制的发酵酸水来点卤,酸性物质可以使大豆蛋白凝固,酸水的意义在于伴随着点卤的过程,其中的微生物们也随之流入。体现了制作毛豆腐过程的复杂。构图以近景与特写为主。

这段固定镜头体现了绍兴人的不温不火,这儿没有大都市的繁华,有着古村古巷的宁静与祥和。绍兴,自古的繁荣富庶之地。他们对传统的固守,也有滋有味的流淌在舌尖上。如今,绍兴人家仍然乐于枕河而居,享受其中的一份闲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