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1.水稻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度:剑叶(52)%.倒二叶(

1、水稻叶片对产量的贡献度:剑叶(52)%、倒二叶(22)%、倒三叶(7.7)%、倒四叶(17.7)%。

2、水稻“三化一管”栽培技术是指产品(优质)化、旱育壮秧(模式)化、全程(机械)化、突出本田叶龄诊断(计划化)管理。

3、水稻壮苗标准的量化指标:地上部分(3、3、1、1、 8);地下部分(1 、5、8、9)。

4、水稻稻瘟病的种类主要分为(苗瘟)、(叶瘟)、(节瘟)、(穗颈瘟)、(枝梗瘟)、(谷粒瘟)。

5、水稻施肥种类可根据施肥时期的不同分为(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

6、绿色植保技术的用药原则是(安全)、(高效)、(广谱)、(低毒)、(环保)。

7、水稻移栽田分期施除草剂时,第一次施药在移栽前(5-7)天,第二次施药在移栽后(15-20)天。

8、垦区推荐防治水稻稻瘟病主要药剂有(75%三环唑)、(25%咪鲜胺)(加收米、多菌灵)等。

9、玉米的“棒三叶”是指果穗叶及上、下两片叶。

10、水稻苗床摆盘时,装盘土厚度标准为2公分

11、11片叶的水稻品种盛蘖叶位为第6叶。

12、水稻移栽时的“三带”是指带肥、带药、带增产菌下地。

13、玉米播种深度正常情况下为3-5cm 。

14、玉米缺(N 或氮)表现为株型细瘦,叶色黄绿,影响光合作用,延迟雌穗分化等;缺(K 或钾)表现为生长缓慢,叶片黄绿或黄色,叶片边缘象烧边;缺(P 或磷)表现为幼苗根系减弱,生长缓慢,叶色紫红。

15、水稻冷害的类型有哪些,防御障碍性冷害的时期、方法?

分为延迟型冷害——营养、障碍型冷害——生殖、稻瘟病型冷害、混合型冷害

防御障碍性冷害在剑叶叶耳正负5厘米,遇低于17℃以下的温度时,灌水层17厘米以上,以水保温。

16、防止水稻倒伏的主要做法有哪些?

1)选择抗倒品种

2)改进施肥措施:①有机肥+化肥提高土壤肥力,是防倒的最重要措施。②减氮;增磷钾;调整比例,增施钾肥、硅肥。③调整基氮,防前期过旺。倒3、4叶(有效分蘖后期)追肥最危险。

3)适期早插秧:(晚插则遇高温、肥效集中,积累少、茎秆软弱,早插(T 较低) 则营养生长长,生长慢、积累多…)

4)密度:控制密度,密植倒伏的原因,就是长势旺,节间细长,皮层薄,木质结构差。

5、灌溉:有效分蘖终止期至颖花分化始期晒田,十分有效。粘土和高产田要彻底晒田。

6)防治病虫害

7)(日)间株或割株 :

17、水稻盐水选种比重为多少?如何确定?

盐水比重为1.13,可用鲜鸡蛋法,可将鸡蛋横浮于水面中,露出5分钱硬币大小时,盐水比重为1.13。也可用比重计测量。

18、水稻秧田管理四个关键时期的标准是什么?

①、第一个时期――种子根生长期

从播种到不完全叶出生,时间7-9天,管理的重点是促进种子根健壮生育,根长的粗长,根毛多、须根多。育苗先育根,育根先育种子根。种子根1条,种子根充分发育,则秧苗茎基部变粗,吸收能力增强,秧苗能早期超重(秧苗在离乳期前超过自身种子重量),分蘖芽发育好。种子根发育期管理重点是控制温度最高不超32℃,最适温度25-28℃,最低温度大于10℃,温度超过32 ℃及时通风。水分管理不使床土过干、过湿,即保证幼苗的生理需水,又要保证床土有足够的氧气,提高胚乳转化率,使种子根伸长、长粗、长出较多的须根和根毛。中茎长度不超3mm ,覆土过厚处适当挠掉,露种处适当覆土。此期不浇水,缺水落干处适当补水。

②、第二个时期――第一完全叶伸长期

从第一叶露尖到完全展开,时间5-7天,此期管理重点做好调温控水,地下促发与第一叶同伸的鞘叶节5条根系,地上部第一叶鞘高3cm 以内,不得使其伸长过长,以控制与第一叶鞘同伸的第二片叶的长度,防止徒长。出苗80%左右,在早晚及时撤出地膜,增加光照,促进绿化。棚内温度最高不超28℃,最适温度22-25℃,最低温度大于10℃。晴好天气自早8时至下午3时要打开大棚两头或多设通风口,阴天也要通风,散出潮气,降低棚内温度、湿度,练苗控长,如遇冻害,早晨提早通风,缓解冻叶枯萎。此期不浇或少浇水,使床土保持旱育状态,苗床过干处适当浇水,使秧苗生长整齐一致。

③、第三个时期――离乳期

从2叶露尖到3叶展开,经过二个叶龄期,时间10-14天,此期间胚乳养分耗尽, 第2叶生长略快,第3叶生长略慢。管理重点是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根8条根系生长,地上部控制第1叶与第2叶、第2叶与3叶的叶耳间距各1cm 左右,即第二叶叶鞘高4cm ,第三叶叶鞘高5cm 。棚内温度最高25℃,最适温度20

-22℃,最低温度大于10℃,多设通风口,加大通风量,进行大通风练苗。要掌握“低温有病,高温要命”的道理,在连续低温过后开始晴天时,要提早开通风口,并喷浇PH 值4.5 的酸水,防止出现立枯病,高温晴天也要提早通风,严防高温徒长。如有冻害在棚内加设增温措施防止冻害。如已有冻害,也要提早开口通风,缓解叶尖萎蔫。在水分管理上,做到“三看”浇水,一看土面是否发白和根系生长情况;二看早晚叶尖水珠大小;三看午间高温时心叶是否卷曲。如出现床面发白、根系发育良好、早晚叶尖水珠变小、午间心叶卷曲,要在早晨8时前(越早越好)适当浇水,一次浇透。苗床用水必须在晒水池(水罐)内增温后使用,水温最好在16-20℃。

⑴防止水稻早穗 水稻秧苗2.5叶期,棚内温度不能超过25℃,这是防止早熟品种早穗的主要措施。 ⑵防治水稻立枯病 发现中心病株及时喷药防治。

⑶秧田化学除草 10%千金60-80毫升/亩,兑水茎叶喷雾或与排草丹混用防除秧田杂草。

④、第四个时期――移栽前准备期

秧苗3.1-3.5叶(钵摆大苗4.1-4.5叶),时间2-3天,管理重点控制水分,此期不浇水,蹲苗、壮根,使秧苗处于饥渴状态,以利于移栽后发根好、返青快、分蘖早。移栽前一天做好插前三带工作。

⑴磷酸二铵125-150克/平方米,均匀撒在苗床上,用喷雾器喷少量的水,使肥料粘在苗床上,防止运秧肥料损失。

⑵70%艾美乐6-8克/100平方米,兑水6公斤喷在叶片上,预防前期潜叶蝇危害。

⑶天然芸苔素、生物肥等,按照使用说明书使用。

19、水田两秋、三常年:秋整地、秋做床,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制造有机肥

20、六大制度:轮作制度、耕作制度、用种制度、施肥制度、植保制度、灌溉制度

水稻生产技术措施

1、优质稻品种不断优化

1.1品种选择

优质品种是发展优质稻生产的前提,要选用经过审定推广并符合国家粳稻优质稻谷标准,适应市场需要优质粳稻品种。根据GB/T17891—1999的标准,以整精米率、垩白度、直链淀粉含量、食味品质作为主要定级标准,其余各项指标如有两项指标不合格,但不低于下一个等级指标的降一个等级,任何一项指标达不到三级标准的,不能作为优质稻谷。

1.2严格控制品种熟期的选择

从寒地及井灌特点出发,选用当地安全抽穗成熟的中早熟优质品种,确保低温年份正常成熟。以11片叶极早熟品种为主。

1.3提高供种质量

统一加工,质量达省一级标准,使用经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的本区域品种,按原种生产“育、繁、推”一体化工程,实现生产用种原种化。良种良法配套,防止异品种混杂,造成商品品质等级下降。

1.4根据需求安排生产

根据市场及订单需求,有计划的安排生产名、特、优系列品种。

2、提高旱育壮秧技术

2.1旱育秧田规范化

本着确保旱育、便于管理、利于培育壮秧、运苗方便等要求,选择地势高爽平坦、土壤肥沃偏酸、背风向阳、排水良好、水源充足、无农药残毒的旱田或水田,设臵适当集中的固定高台秧田,做到合理布局。秧田内建成具有井(水源)、池(晒水池)、床(秧床地)、路(运输道路)、沟(排水及引水沟)、场(堆肥场、堆床土场)、林(防风林)等基本设施。坚持做好两秋(秋整地、秋作床)、三常年(常年固定、常年培肥地力、常年制造有机肥和培养床土)。育秧棚型,由中棚尽快向钢骨架大棚方向过渡,消灭稻田内小棚平地育秧。积极发展育秧微喷技术。

2.2旱育壮秧模式化

运用“增氧壮根、提高胚乳转化率、器官同伸”等理论,按不同苗类型育出标准壮秧。

2.2.1选定秧苗类型

根据所用品种熟期和移栽方式,在保证安全抽穗成熟的前提下,选定育苗的秧苗类型。机械插秧,用早中熟品种,用中苗移栽,中苗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苗高13厘米左右,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

3、1、1、8”,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一叶鞘高3厘米以内,1和2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2和3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3叶长8厘米左右,地下部根数为“1、5、8、9”,即种子根1条,鞘叶节根5条,不完全叶节根8条,第1叶节根9条分化待发。百株地上干重3克以上,每盘播芽谷100-110克。人工插秧和摆栽钵苗,用中、早熟品种,以大苗为主,大苗叶龄4.4—4.5叶,秧龄35-40天,苗高17厘米左右,带1-2个分蘖,地上部茎叶结构为“3、2.5、1、1、1、11”即中茎长不超过3毫米,第一叶鞘高2.5厘米以内,3个叶耳间距各为1厘米左右,4叶片长11厘米左右;地下部根数为“1.5、8、9、11”即第2叶节根11条分化待发,其余与中苗相同,百株地上干重4克以上,每平方米播芽谷200-250克(6盘)。人插中苗每平方米播芽谷250-300克(6盘)。钵育大苗,选用486孔钵盘,每钵播芽谷3-5粒,育成2-4苗。

2.2.2做好臵床,配好床土

臵床上秋季整地做床高出地面8-10厘米,早春除雪晾地,大中棚3月中旬扣膜,促进土壤化冻,提高土温。每100平方米臵床施腐熟优质有机肥200-250公斤,尿素2公斤、磷酸二铵5公斤,硫酸钾2.5公斤,均匀撒施并耙入臵床0-5厘米土层内。摆盘播种前1天,每100平方米用1%硫酸水(1公斤硫酸加100公斤水)300公斤调酸,使土壤PH 值达到4.5-5.5,5小时后用30%恶霉灵(土菌消)每100平方米3-4毫升或30%瑞苗青水剂120毫升加水300公斤浇施。

床土配制,按3份土、1份腐熟有机肥,均匀拌好过筛。用壮秧剂调酸消毒施肥时,按产品说明书的用量混拌均匀,闷好待用。用移栽灵防治苗期立枯病,床土可调酸,按常规施肥,播种前每平方米苗床用移栽乐2毫升对水3升均匀喷施。

2.2.3做好种子处理

种子出库后,选晴暖天气,晒种2-3天,结合脱芒进行风筛选。按每公顷本田用70千克种子,用比重1.13盐水(50千克水加大粒盐12.5千克,搅拌溶解均匀)选种,选好的种子用清水漂洗1-2次,洗去附着盐分。

用25%咪鲜胺(施保克、使百克)乳油25毫升+0.15%天然芸苔素乳油20毫升或0.13%康凯,兑水100-120公斤,浸种100公斤水稻种子。水温保持11-12℃,浸种消毒5-7天,使用催芽器催芽。根、芽露出1毫米左右呈“双山”形为准,在阴凉处晾芽待播。

2.2.4摆盘、装土、播种

在臵床上浇透底水,进一步整平的基础上,在播种前2-3天摆盘,装床土厚2.5厘米,喷足底水,播种压入土中,覆土0.5-0.8厘米。用钵盘育苗时,在臵床浇足底水基础上,趁湿摆盘将钵体压入泥中,每钵装土深四分之三,浇水后播种覆土(播种后覆土时,不要用含壮秧剂的土覆盖,以免发生药害)

2.2.5秧田播种期

要严格掌握播种期,育大苗要早播、中苗后播,一般以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6℃时开始保温育苗播种。最佳播种期为4月10-15日间。三覆盖(大棚膜、小棚膜、地膜)可在4月1-10日间播种,也可以以插秧期倒算日数确定播种期,中苗在播前30-35天,大苗在插前35-40天。大力推广机械播种。

2.2.6秧田管理

以稀播为基础,以同伸理论为指导,以壮苗模式为标准,以调温控水为手段,抓住管理关键时期,培育标准壮秧。

第一个时期:种子根发育期(播种至第一叶露尖)约7-9天。以培育种子根为主,棚温33℃以上要开膜通风,床土过湿处要散墒,缺水或顶盖处适当补水,露种时适当覆土。

第二个时期:第1完全叶伸长期(约5-7天),管理重点:地上部以调温控水,控制第一叶鞘高不超过3厘米,地下部促发与第1叶同伸的鞘叶节5条根系。出苗80%时撤出地膜。棚温控制在22-25℃,超过28℃通风练苗。

第三个时期:离乳期(从2叶露尖至3叶展开,约10-14天),此期管理重点是:地下部促发不完全叶节根8条健壮生长;地上部要控制好1叶和2叶、2叶和3叶的叶耳间距各1厘米左右,防止茎叶徒长。在稗草1.5叶期,每100平方米苗床用20%敌稗150克,加水6千克;或用50%杀草丹50克加水5-6千克,均匀喷洒。要加强通风练苗,2叶期棚温控制在22℃以内,3叶期控制在20℃左右。根据早晚秧苗叶尖吐水有无、中午是否卷叶、床土表面是否发白,确定是否浇水,每次水要浇足,控制浇水次数。秧苗在1.5叶和2.5叶期,结合浇水追肥一次,并喷水浇苗,防止烧苗。

第四个时期:第四叶伸长期(育4.1-4.5叶大苗时有此时期,约为5-7天),管理重点:地上部控制3和4叶的叶耳间距1厘米左右,地下部促发与4叶同伸的1叶节根9条,棚温不超过20℃,昼间揭开,夜间低温时覆盖。按叶尖吐水、卷叶及床土表面发白情况,及时补水。

第五个时期:移栽前准备期(移栽前3-4天),要控水蹲苗壮根,移栽前一天做好三带:带肥,每平方米苗床施磷酸二铵125-150克;带药(见后8.2)。

3、主要农时标准

寒地优质稻生产,必须适时完成各项农事作业,才能充分发挥优质高产技术作用,确保安全出穗,充分

成熟。

3.1大中棚扣膜。为促使臵床土壤解冻增温,在3月20日前大中棚要扣好棚膜。

3.2秧田播种。当地气温稳定通过5℃后开始播种,4月20日前结束,保证中苗秧30-35天,大苗秧龄35-40天。

3.3泡田整地。在提早完成旱整地的基础上,在水稻开始插秧前(5月10日前)最少完成泡田水整地面积60%以上。

3.4插秧期。当地气温稳定通过12.5℃时开始插秧,高产插秧期为5月15日-25日,坚决不插6月秧。

3.5齐穗期。三积温带下限井灌区和四积温带为7月25日前,确保水稻结实期间最少活动积温在800℃以上。

4稻田耕作整地技术

4.1条田建设标准化

加速老稻田改造,实现田、渠、路、林配套,灌排畅通,格田平整的条田。

4.2建立少耕、轮耕体系

有机质含量高、排水不良的低洼地,要强化排水改洼,采取深翻或深松两年,旋耕两年,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稻田,采取深翻、深松一年,旋耕两年的轮耕制度。深翻18-20厘米,深松24厘米,施耙耕14-16厘米。

4.3秸秆还田

结合深翻作,实行稻秆还田培肥地力,每三年最少还田一次。

4.4稻田整地

在充分旱整平的基础上进行水整地,充分利用水源,提早泡田整地,提高格田内平整度,扩大格田面积,高低差3厘米以内。

5、移栽时期与密度

5.1移栽时期

根据种苗型,适期早栽。钵苗移栽不伤根,可适期早栽;中苗机插或人工插,可安排在适期中间;带蘖大苗秧龄长,可在适期后段栽植,在5月25日前栽插结束,5月末进入分蘖,对利用早生分蘖,提高有效穗数,是基础措施。

5.2栽植密度

根据品种类型、气候条件、土壤肥力及栽培水平来确定。一般穗重型品种稀些,穗数型品种密些;活动积温高的地区可稀些,活动积温低的地区宜密些;肥地稀些,瘦地密些;栽培水平高的可稀些,反之宜密些。

机械插秧,以30厘米×13-15厘米为主,每穴3-4苗,平方米确保22-27穴,如有缺苗适时补插。 人工插秧,以(40+20)×13-14厘米为主,每穴3-4苗,平方米确保25穴。

钵苗摆栽,以(40+20)×16厘米的规格为主,确保平方米20钵以上。三积温带下限井灌区,宜大面积推广体苗摆栽,提高栽插质量, 加强插秧机手的培训和机具维修, 备贮零部件供应, 保证插秧效率和机插质量. 人工插要做到苗数均匀, 每平方米穴数均匀、满(地头埂边插满)。

6、施肥技术(见12页水稻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7、灌溉技术

寒地水稻灌溉的基本要求是:壮根、增温、节水、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发展水稻可持续生产。

7.1节水灌溉,制定用水定额

改革按面积收水费为按用量收费,超过标准价的办法,推进节水灌溉。

井灌、提水灌区,公顷用水量5250-6000立方米.

7.2综合应用井水增温措施

井水灌溉必须配套四项主要增温措施,即设臵井供水面积2%-3%的晒水池,池内设隔墙晒水,并扣膜增温,出水口用叠板式闸门,取增温表水灌田;井口设15-20米长小白龙,扎孔喷水增温;延长灌水渠道,采用宽浅式水渠,扣膜增温;推行夜间灌水,浅水灌溉,严禁串灌。

7.3灌溉

7.3.1泡田整地期灌溉。泡田水深为翻耕垡片的三分之二,水整地后保持水层3-5厘米,不宜落干防土变硬。

7.3.2插秧至分蘖期灌水。插秧时灌花达水,插秧后及时灌水到苗高三分之二水层,增加泥温促进扎根返青。当多数(50%以上)植株叶尖早晚吐水、发出新根时,进入返青,撤浇水层至3厘米左右,以浅水增温促蘖,早生快发。至有效分蘖临界叶位(10叶品种6叶、11叶品种7叶、12叶品种8叶),撤水晾田或晒田3-5天,控制无效晚生分蘖,及时转入生育转换期,为壮根及茎粗进一步打好基础。

7.3.3长穗期的灌水。进入长穗期以后,实行间歇灌溉,即灌溉3-4厘米浇水层后停灌,堵住水口,任期

自然渗干,直至地表无水,脚窝尚有浅水时,再灌3-4厘米水层停灌,如此反复。当剑叶叶耳间距正负5厘米期间,为水稻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中四分子形成小胞初期,对17℃以下低温最为敏感,为防御障碍型冷害,根据天气预报,如有17℃以下低温,应以水温18℃以上的水,灌水层17厘米以上,以免受冷害。如无低温,可继续间歇灌溉。出穗前3-4天可晾田1-2天,进入出穗保持浅水。

7.3.4结实期的灌水。齐穗后由浅水层转入间歇灌溉,到出穗后30天以上进入腊熟末期停灌,到黄熟初期排干,过早停灌严重影响品质和产量。

8、主要病、虫、杂草防治

8.1防治稻瘟病

在7月初后防治叶瘟,孕穗期、始穗期、齐穗期分别防治节瘟、穗颈瘟和枝梗瘟。推广的药剂有如下几种,可选择使用(每公顷用药量):

a.75%三环唑(稻艳)375-450克;

b.25%咪鲜胺乳油0.9-1.5升;

c.42%春雷霉素(加收米)1500克;

d.40%稻瘟灵(富士一号)900-1125毫升;

8.2防治潜叶蝇、负泥虫

首先是培育壮苗,带药移栽,插秧前1-3天,苗床施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3%呋喃丹颗粒剂等;在本田要浅水灌溉,保持叶片直立,可减轻虫害。在幼虫初发期,用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4-6克/亩、25%阿克泰水分散颗粒剂6-8克/亩,喷雾防治。喷药前应将稻田水排出,喷药1天后灌水。

8.3防除杂草

选用安全、高效、低成本、施用方便的除草剂。

8.3.1 苗床除草

苗床上选择安全性好的除草剂:敌稗、50%杀草丹、10%千金、96%禾大壮、禾阔净、60%新马歇特、48%灭草松等除草剂。

丁草胺及其混剂丁. 扑、丁. 西、丁. 卞用于苗床不安全,使用后需覆土2厘米,生产上只覆土0.5-1.0厘米。低温条件下丁草胺发生药害,高温条件下丁. 扑、丁. 西、丁卞发生药害。快杀稗使用不当易造成潜在药害,5叶期心叶抽不出、畸形,影响分蘖。以上药剂不推荐在苗床使用。

封闭灭草

水稻秧田播种覆土后,选用如下配方,对水15升,进行土壤喷雾处理。

a.50%禾草丹(杀草丹)45-60毫升/100平方米。

b.90%禾草丹(杀草丹)25-30毫升/100平方米(90%高效杀草丹含量高,低温下易产生结晶,不推荐在苗床使用。)

茎叶处理灭草

a.50%禾草丹(杀草丹)30-45毫升+20%敌稗45-75毫升/100平方米,于水稻苗后,稗草1.5-2叶期前叶面喷雾。

b.96%禾大壮15毫升+48%灭草松(排草丹)25毫升/100平方米,于水稻苗后稗草3叶期前叶面喷雾。

8.3.2 移栽田除草(建议应用两次施药)

两次性施药

9、收获与干燥技术

优质稻生产必须十分注意收获适期和稻谷干燥,收割过早,青米增加,粒重降低;过晚则着色米多、光泽不良,均使品质下降。干燥不当,易出裂纹米或过干米,严重影响整精米率。

9.1收获适期

在出穗后40天以上,活动积温达800℃以上,多数穗颖壳变黄,小穗轴及护颖变黄,其黄化完熟率达95%以上时为收获适期。

9.2机械分段收割

割茬高12-20厘米,晒铺6-7天,稻谷水分降至16%左右时及时拾禾脱谷,防止干后遭雨;机械收获,半喂入式收割机可在枯霜前收割,用其他机械在枯霜后直收。严格收脱质量,谷外糙米不超过2%,综合损失控制的3%以内。 水稻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针对垦区今年主要农资价格进一步上涨,水稻生产成本增加,比较效益下降的情况,为实现水稻提质增产增效的“一提两增”目标,结合我场情况,特制定绥滨农场2010年水稻施肥技术指导意见。

一、原则

坚持以土壤化验为基础,以配方施肥为手段,以“四保一降”为目标,依据作物需要、目标产量和肥料价格实施“三个调整”。

1、依据产量调总量。因目标产量、水稻品种、种稻年限、土壤条件确定施肥总量。地力条件好的黑土地、种植年限短、土地肥沃的地号少施;开发年限长、肥力较差的白浆土等瘠薄地号多施。

2、依据规律调比例。根据水稻生长发育对氮、钾素需求较多,在磷素达到一定水平的前提下,增加磷素水稻反应不敏感的特点,适当调整施肥比例。

3、依据价格调品种。水田施肥以尿素、磷酸二铵(或三料)、硫酸钾(或氯化钾)为主,适当增加生物肥用量和叶面肥次数,实现节本增效。微肥、生物肥和调节剂等要按照农业技术部门的指导意见使用。

二、意见

㈠施肥总量和比例

1、目标产量550~600公斤/亩。

施肥比例N :P :K=2:1:1.4

2、高产攻关田目标产量700公斤/亩以上。

N:P:K=2:1:1.8,亩施硅肥20~30公斤。

㈡施肥时期

1、基肥。氮肥总量的30%,磷肥100%,钾肥50%,硅肥100%,最后一遍水整地前全田施入或与搅浆整地同时用施肥器施入,随整地耙入土中8~10厘米。注意磷肥不能表施,以免引起表层磷肥富集诱发水绵发生。

2、蘖肥。氮肥总量的30%,在水稻返青后(4叶期)立即施入,分二次使用,第一次蘖肥总量的80%全田施入,余20%在11叶品种6叶期看田找施,哪黄哪弱施哪。

3、调节肥(接力肥)。氮肥总量10%,水稻倒4叶前后,11叶品种8叶前后,水稻抽穗前30天左右,功能叶明显褪淡2/3时使用,如不使用调节肥时,则将调节肥用于基肥,即基肥氮量由30%调整为40%。高产攻关的地号必须施用调节肥。

4、穗肥。在水稻倒二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田间观察飘长叶出现后一个叶片就是倒二叶,10叶品种在9叶、11叶品种在10叶、12叶品种在11叶露尖到长出一半时施用,氮肥总量的30%,钾肥总量的50%,施肥时观察田间是否出现拔节黄,底叶有无枯萎,有无稻瘟病害,如未出现拔节黄褪淡时则晚施;底叶有枯萎、干尖现象先放水壮根,后复水施肥;有稻瘟病发生应晚施,先晒田壮根或先防病后施肥。

5、粒肥。常规生产田叶面追肥代替粒肥,高产攻关田依据田间叶龄诊断,在抽穗后如田间出现落黄现象时,可以亩补施总氮量的10%(约合尿素1公斤),在水稻抽穗后8天以内施完。

三、建议

1、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化验结果, 当土壤有效磷含量大于20毫克/公斤时, 亩可适当减少磷肥用量1公斤左右, 同时, 配合施用硅肥、解磷生物肥和叶

2、水稻生育后期视田间水稻长势长相,按照水稻叶龄进程做到三看施穗肥,切忌中后期氮肥用量过大,田间水稻长势过旺,加重水稻病害、倒伏现象的发生。

3、水稻全生育期结合防病叶面追肥(主要是磷酸二氢钾等促早熟微肥)2~3次,充分发挥飞机航化作业优势,扩大航化作业面积,提高防病及追肥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