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数学组集体备课材料

数学组集体备课记录

五年级数学集体备课:《长方体》

时间:3月19日

地点:数学组办公室

参加人:数学组全体教师

中心发言人:徐长江

一、 教材简介:

我们组这次承担的教研任务是小学教材数学第十册第二单元《长方体》,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计算。

一、单元的教学目标

1. 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点及其展开图。

2. 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展开与折叠、寻找规律等活动过程,发展空间观念和探索规律的能力。

我们组在本单元里选取了《长方体的认识》一节。下面我就对本节课的内容做以简单分析。

二、教材分析

学生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和自身的生活经验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本节课就是要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

体和正方体的基础上, 来进一步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和认识长、宽、高。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

三、学情分析

《长方体的认识》是在学生过去初步认识了长方体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长方体的特征,这是学生比较深入地研究立体几何图形的开始。由研究平面图形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通过学习,可以培养学生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为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打下基础。针对以上的分析,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小组合作讨论等活动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认识长长、宽、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想象、分析的综合能力和小组合作能力,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并用于实际生活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探究合作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以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王丽霞:教学目标的确立既符合学段目标又符合课标的总体目标,使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在本节课中完整体现。】 教学重点为:掌握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和认识长、宽、高。 教学难点为: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的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实物、盒子,多媒体课件。 本节课属于几何知识中的概念教学,立体图形的教学必须在利用实物模型

的直观活动中通过分析、比较、综合初步概括形体的特征。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图形,所以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如下:

教学过程

(一 ) 创境引入观察发现

1、 导课

师:我们学过了哪些平面图形?

学生回答后计算机显示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同时强调“平面图形是由线段围成的”接着,老师出示长方体教具并引导学生观察:“它是由什么围成的?生活中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然后老师适时提问:“怎样判断一个物体的形状是不是长方体呢?我们研究了长方体的特征,就能够准确地判断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长方体”(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我想用这种复习旧知,提问题导课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并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自觉、有意地投入到新知识的学习中去。)

【徐长江:由平面图形扩展到立体图形,是学生认识发展的一次飞跃。首先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平面图形,然后出示长方体、实物巧妙的引出立体图形的概念揭示课题。这样可使学生的认识由平面过渡到立体。】

【宋全:五年级学生已经有了课前预习的习惯,我认为开门见山,揭示课题也比较好。

师: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吗?

生:长方体的认识

出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2、 观察感知

师出示书中图问:图中有长方体物体吗?

师:除了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事物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作为教师,应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将数学带到生活中和学生 “用数学的意识”。)

二、积极参与 探究感受

1、 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真不少,你们都准备了自己的长方体物体,请拿出来。

师:你知道长方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同学们已经有了预习的习惯这个问题不难回答)

(学生回答后课件演示)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师:研究几何形体一般可以从点、面、棱这三个角度进行,今天我们就从长方体的顶点、面、棱三个方面探究长方体有什么特征。下面我们就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开展研究,可以先分工研究,再共同讨论,一边讨论一边把你们的发现记录在表格里。研究时可以利用桌子上的一些工具。(先展示表格加以说明)学生分组合作研究,教师参与小组研究和讨论。

(这一部分以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为主,通过操作,运用看一看、摸一摸、量一量、数一数等形式出现,然后交流汇报,逐步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设计意图:教学中给学生提供充分活动的机会,让他们在动手中发现,在讨论中明理,在合作中体验成功。)

【王丽霞:本环节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小组合作方式来学习,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地位,符合新的教学理念。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使探究的问题得到深化理解。】

3、小组汇报(到前面展示)

当汇报到面的大小关系和棱的长度关系时追问:你怎么知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

(设计意图;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怎样有序观察、怎样操作、怎样概括结论,通过一系列活动,培养学生动手、动口、动脑的能力,使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逐步提高,教会学生学习使学生终身受益。)

【徐长江:利用课件的演示,化静为动,化虚为实, 有利于帮助学生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 进一步加深对长方体特征的掌握。】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因为本节课学生操作的活动较多占去了很多时间因此巩固练习环节我设计了两道题。但包含了这节课的重难点知识。

1、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 (2)

(1)长方体的长是( )厘米,宽()厘米,高( )厘米, 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 )体,12条棱长的和是( )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厘米.

2、判断.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四、全课总结概括新知:这节课有什么收获?(学生总结说出长方体正方体特征和关系)

【宋全:这一环节注意不要流于形式,要注意引导学生从知识和方法两个角度来回答。如:这节课我们是运用什么方法来探究长方体和震放提的特征的】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诊断

徐长江

如何使精心设计的数学活动更具实效性,是每一位教师所关注的问题,我也不例外。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深深感受到想让我们设计的数学活动更具实效性就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钻研教材上下功夫,在本节课所承载的知识体系上下功夫,让每个教学环节充盈,深刻起来。

1、加强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学生空间观念的形成是建立在观察、感知、操作、思考、想像等基础上的,其中实际观察和操作是发展空间观念的必备环节。本节课设计了一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及小组合作,通过剪一剪、比一比、量一量、描一描等形式,自己发现长方体的特点。再通过交流,逐步归纳总结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在课后小结时再一次让学生总结研究图形的这些方法,让每个孩子积累研究图形的方法和经验。

2、在每个教学环节的设计上下功夫,让课堂上每一分钟鲜活起来。 ①长方体的长、宽、高作为长方体各部分名称,对五年级的孩子是否有更深刻的意义呢?听过很多课,大多是结合透视图直接给出概念。我这节课设计了一个数学活动,让学生想像至少保留哪几条棱才能想像出原长方体的形状大小,在老师的精心设计的组织语引导下,观察、操作、想像各种感官协调作用,长、宽、高俨然不再是一个名称了,而是决定长方体形状的重要要素,这时再讲授长、宽、高就水到渠成了。在这一环节中,学生的想像力、观察力、分析能力及空间观念均能得到有效的发展。 ②精心设计练习,开发练习的最大效能

本节课讲授的内容较多,学生操作的活动较多,这都占去了很多时间,练习就要设计得“精”而“巧”了。但要包涵了这节课全部重点难点,充分发挥练习的作用。

3、不足之处

一开始让学生寻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有的学生说电视、铅笔盒等不大规范的长方体,认识还停留在每一学段的水平上,老师没能及时纠正。应在学习完长方体特点之后,回到刚才提到的例子中,验证它们是长方体吗?从而再一次加深对长方体特点的认识。

《长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徐长江

教学目标

1、通过感知、操作、交流、归纳等活动,进一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了解长方体、正方体各部分名称。

2、经历感知、操作和归纳等过程,发现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通过具体的操作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继续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进一步形成勇于探索、善于合作交流的学习品质。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教学难点: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教具和学具的准备

长方体、正方体等立体实物、盒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 创境引入观察发现

师: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知识?

生:长方体的认识

出示课题:长方体的认识

师:其实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认识了长方体,现在请你闭上眼睛,想一个长方体,最好能用你的手把它比划出来。

师: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物体。看,里面有长方体吗?

指名学生说

师:除了这些,在现实生活中,你还看到哪些事物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举例。

二、积极参与 探究感受

师:看来同学们的生活经验真不少,老师让你们都准备了自己的长方体物体,拿出来。

师:同学们已经有了预习的好习惯,通过预习你知道长方体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吗?

生:面、棱、顶点。

师:想不想进一步探究长方体有哪些特点。

师:好!现在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参照这个表格(书上),从长方体的顶点、面、棱三个方面对长方体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把相应的数据填写在这个表中,开始。

学生小组探究

小组汇报(到前面展示)

当汇报到面的大小关系和棱的长度关系时追问:你怎么知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怎样分成的三组,你是按照怎么样的标准分的?

师:我们一起来验证。(课件演示)

出示长方体框架观察。

教师提问:框架上的12条棱可以分几组?怎样分?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明确: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课件演示长方体长、宽、高变为相等,六个面都变成了正方形,长方体变为正方体。

师:看到什么了?(长方体变为正方体。)那正方体有什么特征?小组里说说。

学生讨论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 )个顶点,( )个面,( )条棱。相对的面的面积( ),相对的棱的长度也( )。这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共同特点

不同点:在面的形状、面积、棱的长度方面不相同。

师:今天的课题叫做长方体的认识,我们为什么还要研究正方体呢?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关系?

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长方体包含正方体。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量一量自己手中的长方体的长、宽、高,说出每个面的长和宽是多少?

2、根据图中数据口答。

(1) (2)

(1)长方体的长是()厘米,宽( )厘米,高( )厘米, 12条棱长的和是( )厘米.

(2)这幅图中的几何体是( )体,12条棱长的和是( )分米.

(3)如图一个长方体,它的长、宽、高分别是9厘米,3厘米和2.5厘米.它上面的面长是()厘米,宽()厘米,左边的面长( )厘米,宽( )厘米,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长和是( )厘米.

3、判定.正确的在括号里画√,错误的画×.

(1)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是长方形;( )

(2)正方体的六个面面积一定相等;( )

(3)一个长方体(非正方体)最多有四个面面积相等;( )

(4)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相等的长方体一定是正方体.( )

四、课堂总结:

谁来说一说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五、课后作业:

1、拿一个火柴盒,量一量它的长、宽、高各是多少?然后说一说每个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完成p29的“做一做”。

课后交流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数学组集体备课计划

一、指导思想:

改革课堂教学,备课是重要环节。集体备课更是教师之间互相交流教改信息、探讨教学方法、切磋教学艺术的一项重要措施。通过集体备课使老师提前熟悉自己所教的教材;通过探讨与交流,取长补短,提高认识,更好地发挥每个人的教学特色;通过分工合作实现资源的共享,利于教师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二、集体备课措施:

本学期为了把集体备课制度化、规范化,我们三年级数学组全体老师在学校教研室、教导处的带动下进行了集体备课。

具体做法如下:

集体备课包括四个基本环节:

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人细备——课后交流与反思。

(一)个人初备

1. 在个人初备时,一定要认真学习和研究课程标准、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其他相关材料;一定要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同时教师还要深入了解学生,以便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2. 每位教师必须写出备课提纲,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及前后联系;明确教材的编写意图并确定教学的三维目标;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提出具体的教学目标。

3. 每位教师都要努力提出独创性的设计方案,以便资源共享。

4. 每位教师应提出自己有疑问的地方,以便集思广益,攻克难点。

(二)集体研讨

教师在集体备课时,安排好备课内容和中心发言人,让每个教师都心中有数。这样,每次集体备课都有目的性、针对性、实效性。集体备课时,老师们也可以讨论下周上课内容中、重点、难点、注意点及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学策略等等。大家有备而来,发言踊跃,不管是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是刚刚步入教坛的新教师,都要自觉把个体纳入到群体中去,集思广益,以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

(三)个人细备

教师集体研讨后,中心发言人必须根据老师们反馈的意见进行整改,锤炼,整理成一篇完整、实用的教案。

(四)课后反思和交流

如果说课前的精心准备能保证老师们上好一堂课,那课后的教学反思能帮助我们一辈子上好课。一堂课可能成为成功的经验,也可能成为失败的教训,将教学感受及时记录下来,就会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自己的教学艺术更加完善。

2010--2011学年度第二学期

数学组集体备课总结

本学期我们数学组根据学校的工作安排,结合实际情况,开学初我们反复酝酿制订出了行之有效备课组计划。这学期我们本着“勤学、善思、实干”的准则,按计划按步骤进行活动。充分发挥集体智慧,互帮互助,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教研活动。

一、解读教材,取长补短。

新教材给教师留下了太多太大的创造空间,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面对改变后的教学内容和教材呈现方式,有时感到困惑,不知该怎样教了。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这是摆在我们六年级老师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这学期把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了解读教材上。深钻教材,吃透教材,把握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 这学期我们一共九个单元课,方程、长方体和正方体、分数乘法、分数除法、认识比、百分数等内容,大家经常一起商讨如何用好用活教材。教材解读的过程中大家取长补短,就教学的先后顺序做大胆的调整,教学内容做适量的补充,既让新教材充分发挥了作用,又兼顾了知识的逻辑性和条理性。这样在课堂落实三维目标的同时,又能够夯实“双基”。

二、切磋技艺,共同发展。

在教学工作中抓住一切机会,向身边的同事学习,查漏补缺,切实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不给学生增加负担,向“四十分钟”要质量。对每单元新授课确定人员进行说课集体研讨,做到内容

明确,分工落实,有重点、有中心。本学期在学校开展的“30+10”课堂教学模式研讨课比赛中我组蒋蓓蓓老师获一等奖。

三、群策群力,帮扶差生

学困生的问题一直是老师们头疼的事情。这部分学生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我们将许多的时间和精力花费到这些学生的身上。在日常的教学中,怎样把这项工作做得行之有效呢? 在进行教研时,大家集思广益。

1、厚爱后进生。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要正视后进生,要厚爱后进生。真诚的接受和理解后进生的做题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课堂上多给他机会发言,课后多和他交流、谈心。不要歧视这些学生,而是从内心深处感到这是一个需要帮助的群体,从而发自内心地去帮助他们。

2、耐心辅导。从“耐心”入手,去坚定学生的“恒心”。在学困生身上大多表现出的都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但是要养成学困生这些好的品质,不是一朝一夕、一招一式、或只言片语所能奏效的,这需要持续不断。学困生的个别辅导很关键,有的学生在课堂和大家一起听课确实是听不懂,这就需要老师在课下给开小灶,把没有听懂的环节给补上。在对后进生进行辅导的过程中一定要让他感受到教师对他浓浓的爱意,从而激发学生自主的去学习。课间、放学后经常看到组里的老师耐心地对后进生进行辅导。

3、多帮一。现在学生的课业负担比较重,如果让一个学生和差生结对子,会使得这个学生感觉到比较累。根据这个情况我们采取“帮扶小组”,

让一个小组的几个学生一起去帮助一个差生,他们各负其责,这样地帮助能够做到比较全面、到位,效果也比较明显。

在学困生的转化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有爱心、信心,更要有耐心、恒心。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可能一抓就灵,一做就通,更不可企求通过几次家访、几次表扬、辅导几次功课就大功告成。这是一件十分艰巨的工作,它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不断提高的过程,要反复抓、抓反复,持之以恒,才能真正使“学困生”走出困境,学习成绩才会不断上升。 在过去一学期的工作中,始终被一种浓浓的教研氛围包围着,有条不紊、踏踏实实地开展了教研活动,以解决新课程改革中实际问题为突破口,团队协作,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一定成果。在工作中我们充分认识到毕业班的时间紧任务重,自我加压,团结协作共同进取。大家都说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一定也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 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在今后的工作中充分发挥备课组这个主阵地的作用,充分进行教学研讨,发挥教师各自的特长,各展所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使得教研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