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毕业论文格式-泰山学院教务处

附件6

泰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

一、一般格式和顺序

1. 封面:(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毕业论文(设计)最重要的内容,具体、切题、不能太笼统,但要引人注目;题名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0字以内。(2)学生学号和姓名(3)专业名称(4)申请学士学位所属学科

(5)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2. 中文摘要和关键词:毕业论文(设计)第一页为中文摘要,约300字左右。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毕业论文(设计)的创造性成果,语言力求精炼。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摘要主要内容下面另起一行注明毕业论文(设计)的关键词,最多不超过5个。

3. 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后为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相同。

4. 目录应是毕业论文(设计)的提纲,也是毕业论文(设计)组成部

分的小标题,其内容从引言开始。中英文摘要、主要符号表等前置部分不要放在目录里。

5. 引言:在毕业论文(设计)正文前,内容为:该研究工作的实用价

值与理论意义;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毕业论文(设计)所要解决的问题。

6. 毕业论文主体:是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部分,字数在5000-7000

字。结论应明确、精炼、完整、准确,使人只要一看结论就能全面了解毕业论文(设计)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要认真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

7. 附录:可以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说明等。

8. 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且在正文中被引用过、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

9. 致谢:致谢对象限于对毕业论文(设计)的完成有较重要帮助的团体和人士(限150字)。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书写

1.语言表述:(1)毕业论文(设计)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使用文学性质的带感情色彩的非学术性词语。(2)毕业论文(设计)中如出现非通用性的新名词、新术语或新概念,需解释清楚。

2.层次和标题:(1)标题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2)层次代号的格式如下:

1 ××××(居中书写)

1.1 ××××

1.1.1 ××××

„„

3.页眉和页码

页眉:(1)对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等前置部分,页眉用各部分内容的标题;(2)从引言开始,页眉用“泰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3)页眉字体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页眉线为单横线。

页码:(1)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录等前置部分用罗马数字连续编排;(2)从引言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1,2,3 „„);(3)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书写。

4.有关图、表等

图:(1)要精选,要具有自明性,切忌与表及文字表述重复。(2)要清楚,但坐标比例不要过分放大,同一图上不同曲线的点要分别用不同形

状标出。(3)图中的术语、符号、单位等应同正文表述所用一致。(4)图序与图名居中置于图的下方。

表:(1)表中参数应标明量和单位的符号。(2)表序及表名置于表的

上方。

公式:公式的编号用括号起写在右边行末,其间不加虚线。

图、表、公式等与正文之间要有6磅的行间距。文中的图、表、附注、

公式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号。如:图1、图2、图3,表1、表2、表3,公式1、公式2、公式3等。。

5.有关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须在文中标注,并按引用的顺序附于文末。作者姓名写到第三位,余者写“,等”或“,et al.”。几种主要参考文献著录表的格式为:

连续出版物:序号 作者. 题名. 期刊名称,年,卷号(期号):起—止

页码。

专(译)著:序号 作者. 书名(,译者).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 作者. 文题. 文集名.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

页码。

学位论文: 序号 姓名. 文题:[XX学位论文],授予单位所在地:授予

单位,授予年,起—止页码。

专利:序号 申请者. 专利名. 国名,专利文献种类,专利号,批准日

期。

技术标准:序号 发布单位. 技术标准代号. 技术标准名称. 出版地:出

版者,出版日期。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印刷要求

1.封面:见附1由文印中心统一制做。毕业论文(设计)封面采用全校统一格式。(1)题目:三号宋体,题目一行排不下时可排两行,行间距为1.5倍行距;(2)学科专业、指导教师等:三号宋体,行间距为1.5倍行距.

2.毕业论文(设计)字体、字型及字号要求

(1)一级标题 1引言 黑体小三

(2)二级标题 1.1 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发展概况 黑体四号

(3)三级标题 1.1.1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发展趋势 黑体四号

(4)正文 PFOODR 实验取得预期效果 宋体小四

(6)表题与图题 表2.1 语言的语法 宋体五号

(7)参考文献及页眉 中文摘要 宋体五号

3. 段落及行间距要求

(1)正文段落和标题均取1.5倍行间距。

(2)按照标题的不同,分别采用不同的段前段后间距:

标题级别 段后间距

一级标题

二级节标题 30磅 18磅

三级节标题 12磅

(可适当调节上述标题的段后行距,以利于控制正文合适的换页位置)

(3)参考文献行间距取20磅。注意不要在一篇文献段落中间换页。

4. 用纸及打印规格: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和目录的页码分别编排为Ⅰ、

Ⅱ、Ⅲ;若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和目录为两页,正面和背面连续编排页码双面印制,若是一页则单面印制。正文部分双面印制。

5. 基本范式可参见《泰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范例》

四、毕业论文(设计)装订要求:

下顺序装订:

(1) 封面

(2) 开题报告

(3) 任务书

(4) 成绩评定书

(5) 中文摘要(含关键词)

(6) 英文摘要(含关键词)

(7) 目录

(8) 正文

(9) 附录

(10) 参考文献

(11) 注释

(12) 致谢

(13) 封底

要在毕业论文(设计)的左侧按以

泰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范例说明

为简约描述我校“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规范”,有利于学生撰写学位论文(设计)格式的规范和统一,请各位同学参照此示范的格式撰写毕业论文(设计)。

1. 若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和目录只有一页,则单面印制,页码单面编排(即背面页为空白,不编页码和页眉),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和目录的页码就分别编排为Ⅰ、Ⅱ、Ⅲ。

2. 第一部分(引言)以奇数页(第“1”页)开始,页码编排用阿拉伯数字。

3. 页眉的编排分为两部分:从引言开始,页眉用“泰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摘要和目录部分页眉用各自的标题。

4. 纸张为A4纸,页边距上下为3.5cm ,左右均为3cm ,页眉和页

脚距边界均为2.75cm ;

5. 注意公式、图、表等规范性,同页中的公式编号须对齐,并注意公式、图、表等与正文之间应保持6磅的行间距。

6. 参考文献须按引用的顺序在文中标注(范例中已有示例),撰写时一定要注意格式(请按照范例,用半角) ,且序号与题目之间有1空格。

7. 若两个标题之间没有文字,第二个标题的段前距就设置为0(在范例中已有示范)。

8. 未说明的,请参看范例的具体撰写格式或参阅“泰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

9. 若有疑问,请与教务处联系,电话:6715596。

泰 山 学 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黑体小三)论文(设计)题名

毕业论文(设计)副题名(黑体四号)

(题名和副题名)

(作者姓名学号)

专 业 名 称

申请学士学位所属学科

指导教师姓名、职称

年 月 日

摘要

摘 要

多层陶瓷电容器(MLCC )是表面组装电路中最重要的电子元件之一。使用贱金属(Ni 或Cu )代替昂贵的贵金属Pd 或Ag/Pd合金作为内电极,可以极大地降低MLCC 的生产成本。┅┅

本论文(设计)正是针对上述问题,以BaTiO 3基抗还原陶瓷材料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在深入分析BaTiO 3陶瓷的改性机理的基础上,对材料和工艺问题作了创新性和探索性研究。主要内容为:

1.详细研究了稀土元素对BaTiO 3-Mg-R (R=稀土元素La 、Pr 、Ce 、Nd 、Sm 、Gd 、Dy 、Ho 、Er 、Yb )体系的微观结构和介电性能的影响。┅┅

2.详细研究了各种掺杂离子对壳-芯结构的BaTiO 3-Mg-R (R =Yb 、Ho )系统的介电性能的影响及其改性机理。┅┅

3.研究了3d 元素对BaTiO 3-Yb-M (M =3d 元素Cr 、Mn 、Fe 、Co 、Ni 和Zn )系统的改性机理。┅┅

4.研究以溶胶-凝胶法制备的复合氧化物掺杂剂对(Ba,Ca)(Ti,Zr)O3(BCTZ )和BaTiO 3粉料进行改性,从而制备抗还原Y5V 和X8R 材料的新工艺。┅┅

关键词: 改性机理,抗还原,壳-芯结构,复合氧化物掺杂剂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Abstract

ABSTRACT

Ceramic multilayer capacitors (MLCC) are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electronic components at the surface mounting of electronic circuits. A substantial cost saving can be achieved by utilizing base metal (Ni or Cu) electrode as internal metallization in MLCC over the more expensive precious metals such as Pd or Ag/Pd. ┄┄

In this thesis, the basic modification mechanisms of BaTiO3 have been analyzed. Then novel materials and process are explored and investigated for non-reducible dielectrics.

The main results are as follows:

1.The effects of rare earth elements on the microstructure and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BaTiO 3-Mg-R (R=rare earth elementals La, Pr, Ce, Nd, Sm, Gd, Dy , Ho, Er, Yb) system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

2.The effects of various ions on the dielectric properties of the core-shell-structured BaTiO 3-Mg-R (R=Yb, Ho) system are studied in detail and the relative mechanisms are discussed. ┄┄

3.The modification mechanisms of 3d elements are investigated in the BaTiO 3-Yb-M (M=3d elements Cr, Mn, Fe, Co, Ni, Zn) system. Core-shell structure is found in all the 3d-Yb-codoped samples, resulting in improvement of TCC behavior. ┄┄

4.A novel route has been developed to prepare non-reducible Y5V and X8R materials, in which sol-gel derived complex oxide dopants are applied to ultrafine (Ba,Ca)(Ti,Zr)O3 (BCTZ) or BaTiO3 powders.

Key words: modification mechanism, non-reducible, core-shell structure, complex

oxide dopants

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目录

目 录

1. 引言--------------------------------------------------------------------------------1

1.1 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发展概况及现状------------------------------------------------2

1.1.1 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结构和发展趋势------------------------------------------ 3

1.1.2 BME-MLCC 带来的挑战和机遇-----------------------------------------------4

1.2 钛酸钡基抗还原介质材料的研究历史及现状-----------------------------------30

1.3 本论文(设计)的选题和研究内容-----------------------------------------------31

2. BATIO3陶瓷的微观结构和改性机理----------------------------------------------32

2.1 BATIO3的微观结构------------------------------------------------------------------35

2.1.1 BATIO3的晶体结构-------------------------------------------------------------38

2.1.2 BATIO3的铁电畴结构----------------------------------------------------------38

2.2 BATIO3陶瓷的改性机理------------------------------------------------------------39

2.2.1 铁电陶瓷的展宽效应------------------------------------------------------------40

2.2.1.1 相变扩散型展宽效应-------------------------------------------------------41

2.2.1.2 固溶缓冲型展宽效应-------------------------------------------------------41

2.3 化学非均匀性晶粒结构--------------------------------------------------------------42

3. 结论和展望-------------------------------------------------------------------------------45

3.1 本论文(设计)研究总结-----------------------------------------------------------45

3.2 前景展望--------------------------------------------------------------------------------46 致 谢----------------------------------------------------------------------------------------47 参考文献---------------------------------------------------------------------------------------48

1. 引言

BaTiO 3作为人工合成的高介电系数材料,已经广泛用于多层陶瓷电容器(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简称MLCC )的制备。┄┄。BME-MLCC 技术是MLCC 发展历史上的一次革命性的突破,它大大降低了MLCC 的生产成本,所制备的BME-MLCC 具有独特的优势。BaTiO 3基抗还原介质陶瓷,作为可以与贱金属内电极共烧的MLCC 材料,因而在工业应用和基础研究上都是最具吸引力的发展方向之一

[2] [3] [4][1]。

BME 技术的研究自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萌芽,九十年代获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章将简要介绍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基本结构和发展概况,随后讨论BaTiO 3基抗还原介质陶瓷的组成改性机理和研究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本论文(设计)的总体结构和拟展开的工作。

1.1 多层陶瓷电容器的发展概况及现状

1.1. 1 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结构和发展趋势

电容器是一种能够存储电能的元件,具有使用面广、用量大、不可取代的特点,产量占全球电子元件的40%以上,产值约占全球电子元件的10%以上[5] [6]。随着世界电子技术的飞跃发展,┄┄。

图1-1 多层陶瓷电容器的结构

MLCC 的结构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MLCC 的电容量可以表示为:

1

C =εr ∙ε0∙(n -1) ∙s /t (1-1)

MLCC 的种类繁多,按适宜的频率区分,可分为低频MLCC (Ⅱ类)、高频MLCC (Ⅰ类)和微波MLCC ;按温度特性区分,MLCC 又可分为热稳定MLCC 和热补偿MLCC 。MLCC 的发展趋势如表1-1所示:

表1-1 MLCC 发展的主要趋势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MLCC 逐步由贵金属电极时代过渡到以贱金属电极为主的时代。

BME-MLCC 从最初的研制到现在成为MLCC 的主流产品,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2]:┄┄。

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MLCC 逐步由贵金属电极时代过渡到以贱金属电极为主的时代。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MLCC 逐步由贵金属电极时代过渡到以贱金属电极为主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MLCC 逐步由贵金属电极时代过渡到以贱金属电极为主自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MLCC 逐步由贵金属电极时代过渡到以贱金属电极为主电极为主电极为主电极为主电极为主电极为主电极为主电极为主电极为主电极为主电极为主电极为主电极为主电极为主电极为主电极为主电极为主。 2

参考文献

[1] Mamada N. Performance advantages of 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 (MLCC) arrays. Wireless

Design & Development, 2003,11(1):8

[2] Hennings D. Dielectric materials for sintering in reducing atmospheres. J. Eur. Ceram.

Soc.,2001,21:1637-1642

[3] Kishi H, Mizuno Y , Chazono H. Base-metal-electrode multilayer ceramic capacitors: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Jpn. J. Appl. Phys., 2003,42(1):1-15

[4] 李艳霞, 姚熹, 张良莹. 贱金属电极陶瓷电容器(BME-MLCCs )研究进展. 材料导报,

2003,17(10):41-43

[5] Nishino A. Capacitors: operating principles, current market and technical trends. J. Power

Sources,1996,60:137-147

[6] Sarjeant W J, Zirnheld J, Macdougall F W. Capacitors. IEEE Transactions On Plasma

Science,1998,26:1368-1392

[7] 蒋渝, 陈家钊, 刘颖, 等. 多层片式陶瓷电容器MLC 研发进展.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2003,9(1):100-104

[8] 曲喜新. 电子元件材料手册.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89,77-85

[9] Y i Zhang,Lemin Li,Bo Li.Network Traffic Modeling Using Fully-Stable Cascades.2005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munication,Circuits and Systems( ICCCAS’05),Vol.2:726-730

3

泰山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致 谢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