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复旦大学20**年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目 录

第一章 毕业生就业状况综述 ............................... 1

第二章 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 2

一、2014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 2

(一)毕业生生源构成 ................................................................................................... 2

(二)毕业生就业(升学)整体状况 ........................................................................... 4

二、2014届毕业生继续深造(国内外升学)情况 ..................... 5

(一)继续深造整体状况 ............................................................................................... 5

(二)出国(境)深造情况 ........................................................................................... 6

(三)不同学历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 ........................................................................... 7

1、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 ................................................................................. 7

2、研究生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 ............................................................................. 9

三、2014届毕业生单位就业情况 ................................... 9

(一)单位就业整体情况分析 ....................................................................................... 9

1.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 9

2. 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 ..................................................................................... 11

3. 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区 ..................................................................................... 12

4. 毕业生就业单位列表 ..................................................................................... 12

(二)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情况 ............................................................. 13

(三)毕业生不同性别就业情况 ................................................................................. 14

(四)毕业生创业情况 ................................................................................................. 15

(五)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 ................................................................................. 16

四、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 18

(一)就业满意度 ......................................................................................................... 18

1. 用人单位满意度 ............................................................................................. 18

2. 学生满意度 ..................................................................................................... 19

(二)专业相关度 ......................................................................................................... 19

(三)毕业生求职过程分析 ......................................................................................... 20

1. 就业信息来源 ................................................................................................. 20

2. 毕业生投递简历情况 ..................................................................................... 20

3. 毕业生获得面试情况 ..................................................................................... 21

4. 毕业生获得offer情况 ................................................................................. 21

第三章 就业创业工作重点与特色举措 ...................... 23

一、服务国家社会需求 ........................................... 23

(一)培育国家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服务祖国 ......................................................... 23

(二)加大校地校企合作,充分拓展就业市场 ......................................................... 23

二、服务学校人才培养 ........................................... 24

(一)健全就业服务队伍,加强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 ............................................. 24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 24

三、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 25

(一)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 25

(二)关注特殊就业群体,增强分类帮扶指导 ......................................................... 26

第四章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展望 .......................... 27

一、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素养 ......................... 27

二、推进就业引导工作,拓宽学生就业市场 ......................... 27

三、深度掌握就业动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 ......................... 27

第一章 毕业生就业状况综述

2014年,复旦大学认真贯彻并落实中央、教育部及上海市关于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充分结合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特点,不断拓展就业工作思路,完善面向市场与未来人才需求的就业工作体系,努力提高就业工作质量,取得了良好成效。在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下,我校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水平和就业质量优于2013年。

复旦大学2014届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主要呈现如下特点:

1、 截至2014年10月31日统计,我校7509名2014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 96.95%,签约率达到 96.04%,两个指标都比去年有所提升。其中,签约率远远高于上海市平均水平,除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外,共有7212人成功签约。

2、 本科生出国(境)深造人数接近本科毕业生总人数的1/3,继续保持近年来的增长态势。经统计,我校获得世界前50位高校(根据权威教育研究机构QS发布的2014世界大学综合排名)录取的2014届毕业生总数达到 419 人,超过出国(境)深造学生总数的1/3。具有国际视野、科学精神,以及应对全球化挑战能力的我校毕业生受到国内外众多知名高校的认可和肯定,为复旦大学树立了良好的口碑。

3、 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愈加广泛,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的就业人数稳步增长。我校2014届毕业生主要进入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战略产业、重点央企、现代专业服务业、三级甲等医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国有银行等单位就业。其中,进入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毕业生数量超过就业学生总数的 65%。毕业生赴基层、西部和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氛围进一步增强。

4、 用人单位和毕业学生的就业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国际纽约时报发布的2014年《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中,复旦大学在中国大陆高校中排名第2,全球位列第36位。由近400家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的调研数据统计表明,用人单位对我校毕业生的满意度接近98%。我校毕业生在主动学习能力、专业素质、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工作责任心等方面的突出表现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肯定。

第二章 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

一、2014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一)毕业生生源构成

复旦大学 2014 届毕业生共 7509 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 358 人。毕业生总数比2013届减少 296 人,降幅约为 3.79%。

从学历分布来看,本科生 2875 人,硕士研究生 3323 人,博士研究生 1078 人,护理学专业的高职毕业生 233 人。各学历层次毕业生人数分布见图 1。

图1:复旦大学2014届毕业生各学历层次人数比例

从性别分布来看,男生 3582 人,占 47.70%;女生 3927 人,占 52.30%,男女比例接近 1:1,性别比例比较均衡。

从生源地分布来看,上海市(30.31%)、江苏省(9.26%)、浙江省(7.43%)、山东省(7.36%)、安徽省(4.71%)、河南省(4.47%)、湖北省(3.37%)、江西(3.30%)等省市的毕业生生源数量相对较多。

各院系(科研院所)2014届毕业生人数分布见图 2,其中三种颜色分别表示文、理(工)、医三个学科大类,圆形面积大小表示该单位的毕业生人数规模。各单位不同学历层次毕业生的具体人数见表 1。

图2:复旦大学各院系(科研院所)2014届毕业生人数规模

表1:复旦大学各院系(科研院所)2014届毕业生具体人数

院系名称

高职 本科 硕士 博士 总计

材料科学系 72 46 17 135 法学院 107 262 19 388 放射医学研究所 7 4 11 分析测试中心 3 3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28 20 48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14 12 26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23 23 3 49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32 64 119 215 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 18 3 21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18 1 19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24 23 47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35 75 125 235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38 22 60 高等教育研究所 19 19 高分子科学系 39 27 22 88 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8 4 12 公共卫生学院 56 76 22 154 管理学院 190 590 29 809 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 153 181 33 367 国际文化交流学院 29 29 核科学与技术系 21 21 护理学院 233 18 23 1 275 化学系 80 51 49 180 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46 46 15 107

基础医学院

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

经济学院

力学与工程科学系

历史地理研究中心

历史学系

旅游学系

脑科学研究院、神经生物学研究所

软件学院

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

上海市肿瘤研究所

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医学研究院

实验动物科学部

数学科学学院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微电子研究院

文物与博物馆学系

文献信息中心

物理学系

先进材料实验室

现代物理研究所

新闻学院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药学院

哲学学院

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中国语言文学系

总计 233 30 98 320 41 92 50 120 404 22 14 31 21 6 75 21 43 6 10 18 18 4 2 14 17 66 29 26 13 10 32 15 8 20 32 10 26 5 15 1078 155 239 767 69 24 141 21 24 111 11 5 189 34 304 38 1 284 207 67 57 3 149 27 14 333 452 136 116 13 200 7509 76 35 7 3 127 134 48 17 104 9 1 169 137 22 86 89 57 67 25 3 31 12 6 203 270 55 51 92 2875 110 150 71 39 8 93 3323

(二)毕业生就业(升学)整体状况

截至2014年10月31日,复旦大学2014届毕业生总体就业率1为 96.95%,比去年同期高出 0.1 个百分点;签约率为96.04%。其中,高职就业率为 96.57%,本科就业率为 97.04%,硕士就业率为 97.38%,博士就业率为 95.54%。就业人数为 4103 人,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54.67%,升学(包括国内直研、考研和攻读博士后)人数为 1052 人,比例为 14.01%, 出国(境)毕业生总数为 1195 人,1根据教育部的统计口径:就业率=(就业+升学+出国出境+定向委培+灵活就业+自主创业)/毕业生总人数。

比例为 15.91%,定向委培毕业生有 931 人,占 12.40%,228名毕业生未落实就业去向,约占毕业生总人数的 3.04%,具体数据见图 3。

图3:复旦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升学)整体情况统计

二、2014届毕业生继续深造(国内外升学)情况

(一)继续深造整体状况

2014届毕业生继续深造人数总计 2247 人,其中国内读研 1052 人,出国(境)深造 1195 人。继续深造总人数比2013年增加 53 人,增幅约 2.42%。各层次学历学生受到国内外知名高校的认可和肯定。继续深造毕业生人数的逐年增加充分展示出我校在培养学生科学精神、专业素养及国际视野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具体数据见图 4。

图4:复旦大学近三年毕业生继续深造人数统计

(二)出国(境)深造情况

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海纳百川的胸怀和应对全球化挑战能力的学生,是复旦大学国际化人才培养战略的重要目标。

2014届毕业生出国深造总人数 1195 人,其中本科 933 人,硕士 192 人,博士 70 人;在明确注明录取学校的 928 人中,本科753人,硕士128人,博士 47 人。获得世界前50位高校录取的毕业生总数达到 419 人,占注明录取学校人数的比例超过 45%,其中本科生比例 47.81%,硕士生比例 35.94%,博士生比例 27.65%,具体数据见表 2。

表2:世界排名前50位高校录取我校毕业生人数(2014年QS全球大学排名) 排名

2

3

4

5

5

7

8

9

10

11

12

13

14

14

16

17

19

20

21

22

23

24

25

25 国家/地区 英国 英国 美国 英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瑞士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英国 美国 加拿大 加拿大 新加坡 美国 法国 澳大利亚 美国 大学 剑桥大学 帝国理工 哈佛大学 牛津大学 伦敦大学学院 斯坦福 加州理工学院 普林斯顿大学 耶鲁大学 芝加哥大学 瑞士联邦理工学院 宾夕法尼亚大学 哥伦比亚大学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 伦敦国王学院 爱丁堡大学 康奈尔大学 多伦多大学 麦吉尔大学 新加坡国立大学 密歇根大学 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杜克大学 本科 7 7 10 7 13 4 2 8 7 10 39 16 13 17 4 18 12 1 4 9 硕士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3 2 博士 1 1 1 1 1 2 总计 8 7 12 8 14 5 1 2 9 6 1 11 40 16 2 14 18 5 1 23 12 1 4 11

27

28

29

30

31

31

33

34

35

36

37

37

39

40

41

41

43

46

48

49

50

总计 美国 香港 英国 英国 日本 韩国 澳大利亚 美国 法国 日本 美国 澳大利亚 新加坡 香港 美国 美国 澳大利亚 香港 澳大利亚 德国 荷兰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香港大学 布里斯托大学 曼彻斯特大学

东京大学 首尔大学 墨尔本大学 西北大学 巴黎综合理工大学 京都大学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悉尼大学 南洋理工大学 香港理工大学 纽约大学 威斯康辛大学 昆士兰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新南威尔士大学 海德堡大学 阿姆斯特丹大学 6 15 1 2 10 4 16 17 5 3 11 11 3 1 19 2 22 2 1 1 360 7 2 2 2 1 2 5 1 4 1 1 46 1 1 1 1 2 13 6 23 1 2 13 4 18 18 5 5 12 11 5 1 25 2 1 28 3 2 1 419

(三)不同学历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

1、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

2014届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人数计1824人,其中国内读研891人,国外深造933人,占本科生毕业人数的63.44%,比2013年增加60人,增幅约3.40%。具体数据见表 3和图 5。

表3:复旦大学近三年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人数统计

2012届

2013届

2014届 国内读研 816 930 891 出国深造 745 834 933 总计 1561 1764 1824 占本科毕业生百分比 54.13% 62.29% 63.44%

图5:复旦大学近五年本科毕业生继续深造人数比例

2014届本科毕业生国内读研共计 891 人,其中赴985高校读研 822 人(含复旦大学本校读研

744 人),

除985高校以外的211高校 21 人,中科院等科研院所 48 人。录取我校本科毕业生最多的前十位高校(研究所)及录取人数见表4。

表4:录取我校本科生最多的前十位高校及科研院所

学校 复旦大学 北京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 清华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北京协和医院 中山大学 中国科学院大学

录取人数 744 22 16 9 8 7 6 6 4 3

2014届本科毕业生出国、出境总人数达到 933 人,占本科毕业生总数的32.45%,比2013届高出 3%。我校毕业生出国、出境深造的首选地区为美国、英国和香港,这三个地区的出国人数分别占到了出国总人数的 45.98%、12.11%和 6.54%。自2004年以来,我校本科生出国、出境比例连年提升,具体数据见图 6。

图6:复旦大学2004-2014届本科毕业生出国(境)人数比例

2、研究生毕业生继续深造情况

2014届硕士毕业生继续深造人数计 279 人,其中国内读研 87 人,国外深造 192 人,占硕士毕业人数的 8.40%。比2013年增加 38 人,增幅约 15.78%。

表5:复旦大学近三年硕士毕业生继续深造人数统计

2012届 2013届 2014届

国内读博

54 68 87

出国深造 124 173 192

总计 178 241 279

所占百分比 6.06% 7.28% 8.40%

2014届博士毕业生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人数共 144 人,其中国内博后 74 人(985高校 52 人,211高校 6 人,科研院所 16 人),国外博后 70 人,占博士毕业人数的 13.36%。

表6:复旦大学近三年博士毕业生进入博士后流动站人数统计

2012届 2013届 2014届

国内博后

46

96 74

出国博后

62 93 70

总计 108 189 144

所占百分比 10.26% 13.31% 13.36%

三、2014届毕业生单位就业情况

(一)单位就业整体情况分析 1. 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

近几年来,复旦毕业生就业多元化趋势越发明显。在学校的积极引导下,更多的复旦毕业生进入与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战略产业、重点央企、三级甲等医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银行等单位。不同学历层次的毕业生进入各类性质单位就业的人数分布见图 7。

我校2014届毕业生赴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总数达到 681 人,占所有去企业就业总人数的 24.63%,相当于每四名去企业就业的复旦大学毕业生中就有一人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

图7:复旦大学2014届毕业生赴不同性质单位就业人数分布

2014届本科生毕业生(含高职生)中选择就业的总人数为 931 人。文、理(工)、医三大类学科毕业生中,文科类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的人数最多,理(工)科类和医科类毕业生单位就业的相对较少,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继续深造。就业的本科毕业生中去三资企业的人数最多,超过1/3,其次是国企和大型股份制企业,各约占 1/4 和 1/5,具体人数分布见图 8。

硕士研究生是我校毕业生就业的最大群体, 2014届毕业生硕士研究生就业总人数达到 2303 人,大大超过本科生( 931 人)与博士生( 644 人)就业人数的总和。复旦大学的硕士毕业生因为专业基础扎实、综合素质高、适应社会与工作的能力非常强,因而受到国内外高层次用人单位的青睐。文、理、医三大类学科专业的硕士毕业生中,除了大型股份制企业外,文科生进入国有企业的比例最高,而理科生则较多地选择三资企业,医科生几乎全部在医疗卫生单位就业,具体人数分布见图 9。

2014届博士毕业生中选择就业的人数为644人。从三大学科门类的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析可见,文科类博士毕业生进入高等教育单位的人数比例最高,理科类博士生进入企业的人数相对较多,医科类则以医疗卫生机构为就业的主体单位,具体人数分布见图 10。

图8:本科(高职)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图9:硕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图10:博士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分布

2. 毕业生就业单位行业

复旦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单位的行业分布广泛,医疗卫生、金融、现代高端制造业、IT信息高科技、教育科研和以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为代表的现代专业服务业成为学生就业去向的主渠道。具体人数分布见图 11。

图11:复旦大学 2014 届毕业生就业行业分布

3. 毕业生就业单位地区

复旦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地带,去西部地区的毕业生人数比往年有所增加。按省份统计,在上海市就业人数共3107 人,占毕业生总数的 75.73%,其次是浙江省和北京市,分别有 159 人和146 人,占比 3.88% 和 3.56%,出国(境)就业的有 49 人,占比 1.19%。 4. 毕业生就业单位列表

我校毕业生就业分布在 2039 家用人单位,平均每家单位录用我校学生约 2 人。就业人数在 10 人及以上的单位共 50 家,其中医疗机构单位 13 家,非医疗机构单位 37 家,两类单位招收的复旦毕业生人数分布见表 7 和表 8。

表7

:招收复旦毕业生人数前10位的医疗机构单位

单位名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

高职

9 19 4 8

本科 3 2 1 2 4

硕士 20 18 18 14 11 10

博士 48 44 21 2 18 8

总计 71 62 50 36 35 30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 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

23 7 9

1 2 8 3 6

9 3 8

25 24 16 14

单位名称

表8:招收复旦毕业生人数前20位的非医疗机构单位

本科 52 10 14 12 7 3 22 25 8 9 21 4 3 7 3 6 15 4 5 9

硕士 6 35 31 26 28 29 11 6 22 21 8 11 20 19 15 16 11 4 14 13 9

普华永道中天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华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招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交通银行

毕马威华振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中国工商银行

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复旦大学

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中国银行

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银行 中国电信集团公司 百度(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公司

博士

7 2 1 13

1 3 1 2 1

总计 58 52 45 38 35 34 33 31 31 30 29 24 24 22 22 20 20 20 19 19 18

(二)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情况

近年来,复旦大学不断培养学生的国家责任意识,积极鼓励学生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将越来越多的优秀毕业生输送到党和国家需要的关键岗位上去建功立业。2014年,学校主动为人才输送工作搭建平台,与各全国多个省市,包括中西部地区各大型科研院所以及国家重点行业企业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切实推进我校毕业生的就业引导工作。

2014届毕业生中,赴西部、基层和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人数持续增长,

进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新兴战略产业、重点央企、三级甲等医院、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国有银行等大型国有企事业重点单位的毕业生数量超过 65%(2013届为 60%);西部就业 188 人,同比增加 6.82%;基层就业 403人,其中选调生录取 41 人,同比增加 20 %;村官录取 5 人,三支一扶及社区服务计划 2 人;国家重点单位也有所突破,航空、航天、军工、核工程、船舶、兵器等非我校传统就业领域就业的人数也达到 84 人。

表9:复旦大学2014届毕业生赴西部省份就业人数分布 省份 甘肃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 内蒙古自治区 宁夏回族自治区

青海省 陕西省 四川省 西藏自治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云南省 重庆市 总计

本科 3

2 1 4 3 1 16 6 3 39

硕士 8 13 6 4 2 17 37 2 3 4 11 107

博士 4 4 4 18 3 5 4 42

总计 11 17 12 4 1 2 25 58 3 22 15 18 188

图12

:复旦大学近三年选调生录取人数和西部就业人数

(三)毕业生不同性别就业情况

复旦大学2014届 7509 名毕业生中,男生人数为 3582 人,占 47.70%;女生 3927 人,占 52.30%。和2013届相比,女生占总人数比例上升 2.23%。

复旦大学男生、女生就业率基本一致。从总体就业率看,男生为 96.82%,女生为 97.35%,女生略高 0.5 个百分点。从学历层次看,本科、高职和博士毕业生的女生就业率水平均超过男生,其中本科和博士毕业生的差异都超过1个百分点。在硕士毕业生群体里,女生的就业率水平较男生略低,差值约 0.26 个百分点。复旦大学女毕业生整体的高就业率充分表明复旦学生具备的优秀综合素质和强劲就业竞争力。具体数据见表 10。

表10:复旦大学不同学历、性别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

学历 本科生

性别 男 女

硕士研究生

男 女

博士研究生

男 女

高职 总计

男 女

出国出境 428 505 109 83 40 30 1195

定向委培

35 0 380 274 129 113 931

升学 476 415 41 46 44 30 1052

就业 415 516 1004 1299 349 295 8 217 4103

暂未就业

55 30 39 48 29 19 1 7 228

总计 1409 1466 1573 1750 591 487 9 224 7509

就业率 96.10% 97.95% 97.52% 97.26% 95.10% 96.10% 88.89% 96.87% 96.95%

(四)毕业生创业情况

多年来,复旦大学始终注重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校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联合校资产经营管理公司、校团委、教务处和校友会等多部门的力量,共同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观念,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不断加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支持力度,达到以“创”促“就”的目标2,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三年,每届毕业生中都有30人左右毕业后成功创办了公司。2010年以来,复旦毕业生创立的部分公司名录见表 11。

表11:复旦大学2010 -2014届部分毕业生创业公司名录 年份 2010年

创业公司名称

上海复天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纳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复启教育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

具体措施见本报告第三章“就业创业工作重点与特色举措”

上海西韵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海复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风创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2011年

上海优罗万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上海凯洛格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尚体武苑实业有限公司 上海复知合行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顽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物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2012年

上海隆成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复睿文化传播(上海)有限公司 上海步克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复微信息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阿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一川水族产品有限公司 上海歌易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复凌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敢想(上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3年

上海跃殷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市苏沃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盈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灵兮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赛复安防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望云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优制果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复谣真空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缤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14年

上海肩并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食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上海荟邮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彼此(上海)餐饮管理有限公司 上海正藤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上海复翼旅游咨询有限公司

(五)少数民族毕业生就业情况

复旦大学一贯重视少数民族同学的就业帮扶工作,关注少数民族毕业生的职业生涯发展。2014届复旦大学少数民族毕业生人数为 358 人,其中本科生211人,硕士生104人,博士生43人。人数最多的5个民族是回族、土家族、满族、维吾尔族、壮族。各民族毕业生人数分布情况见表 12。

表12:复旦大学2014届各少数民族毕业生分布 民族 白族 布依族 藏族 朝鲜族 傣族 侗族 哈尼族 哈萨克族 回族 基诺族 黎族 满族 蒙古族

总计

人数 3 3 2 17 1 10 1 8 66 1 2 48 27

民族 苗族 仫佬族 纳西族 畲族 塔塔尔族 土家族 土族 维吾尔族 锡伯族 瑶族 彝族 仡佬族 壮族

358

人数 22 3 1 4 1 49 2 32 2 9 11 3 29

2014年,学校大力帮扶少数民族毕业生的就业,积极拓展少数民族地区的就业市场,先后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地方政府达成人才合作协议,主动将就业岗位引入学校,为少数民族毕业生回原籍工作创造条件。2014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整体就业率 96.65%,其中本科 96.68%,硕士 96.15%,博士 97.67%,基本上和全校整体就业率一致。少数民族学毕业生不同去向的人数比例见图 13。

图13:复旦大学2014届少数民族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四、就业质量相关分析

依据对“质量”涵义的理解,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可以概括理解为学生的就业结果满足国家、社会群体和学生个体要求(包括需求和期望)的程度。

(一)就业满意度

1. 用人单位满意度

国际纽约时报(International New York Times,原国际先驱论坛报,2013

年更名)发布的2014年《全球大学就业能力排行榜》150强,复旦大学位列中国第二。该调查共访问了4500名来自全球20个国家的招聘与行政人员,包括美国、中国、日本、英国及欧洲地区,当中超过一半受访者来自1000间全球领先的公司。剑桥、哈佛、耶鲁名列前三,复旦大学名列第 36 位,较2013年(43位)提高 7 个名次。此项调查结果同时於美国《纽约时报》刊登。2013年,我校针对 397 家用人单位毕业生满意度调研显示,用人单位对于复旦毕业生的满意度保持较高水平,表示非常满意比率达到 72.8%,很满意比例达到

17.6%,一般满意比例为 7.2%,不太满意和不满意的比例分别是 1.4% 和 1%。调研同时请用人单位对于我校毕业生相关工作能力进行评价,1—5分别表示从最差到最好,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满意我校毕业生的因素主要是:主动学习能力、专业素质、科研能力、综合素质、工作责任心等方面均十分突出,具体统计数据见图 14。

图14

:用人单位对复旦大学毕业生相关能力评价

2. 学生满意度

就业中心对 2014届毕业生进行了就业满意度抽样调查,抽取样本 3978 份, 其中有效数据 3976 份3。根据统计结果,超过85%的毕业生对自己的签约岗位表示“非常满意”或“比较满意”,比2013届毕业生提高 2 个百分点,毕业生的总体就业满意度较高。关于就业满意度不同选项的人数比例分布见图 15。

图15

:复旦大学2014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统计

(二)专业相关度

我校一直重视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加强学生专业素质和职业意识的培养,使大学生有正确的职业心态和积极进取的职业观,培养学生就业的灵活性和可塑性。

从 3976 份有效调查样本来看,不同学历毕业生就业岗位和专业的匹配程度差别比较大,护理专业的高职专业性强,岗位和专业相关度最高;博士生次之,岗位和专业相关度超过60%的人数比例接近90%,而硕士生岗位和专业相关度超过60%的人数比例不到75%;我校通识教育培养下的本科生就业岗位与专业相关度较低,岗位和专业相关度超过60%的人比例只有50%左右。具体相关度数据见图 16,图中不同色块代表不同的相关度区间。

3样本来自签约就业的毕业生调查问卷,抽取了 2013年 11月至2014年6月的数据。

图16:复旦大学2014届毕业生签约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度调查统计

(三)毕业生求职过程分析

1. 就业信息来源

学校努力为毕业生提供充足、准确、及时的就业信息,从下表的调查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择业信息来源的三大途径依次是社会招聘网站、院系或导师推荐和校内招聘宣讲会。具体来源数据见图 17。

图17

:复旦毕业生签约就业单位的就业信息来源

2. 毕业生投递简历情况

个人简历是毕业生就业过程中与用人单位接触的敲门砖,其重要性和必要性不言而喻。当前,毕业生简历投递的方式五花八门,既可以通过校园的宣讲会、

招聘会,又可以通过社会专业招聘网站或者招聘单位的web页面、E-mail、传真或邮寄等。

从图 18不难看出,不同学历的就业竞争的白热化程度。值得一提的是,我校护理高职学生,就业针对性较强,简历投递成功率高。

图18:各学历层次毕业生择业时简历投递数统计 3. 毕业生获得面试情况

与2013届相比,2014届各学历层次毕业生获得的面试次数基本保持稳定。如图 19,硕士生、本科生、高职毕业生获得面试的平均数随学历层次呈递减趋势,不同学历的就业竞争程度可见一斑。

图19

:各学历层次毕业生择业时面试数统计 4. 毕业生获得offer情况

与2013届毕业生相比,2014届毕业生获得的offer数量基本保持稳定。平

均的offer数量都在2个以上,这也反映了大多数同学有两个以上的offer可以选择,表明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有一定的选择余地。相关统计数据见图 20。

图20

:各学历层次毕业生择业时获得offer数统计

第三章 就业创业工作重点与特色举措

复旦大学紧紧围绕学校整体发展战略和育人目标,不断拓展就业引导工程的文化内涵,致力于“服务国家社会需求,服务学校人才培养,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的“三个服务”工作目标,加快复旦人才输送新机制的建立,优化就业创业工作的战略布局,促进复旦毕业生更高质量的就业。

一、服务国家社会需求

(一)培育国家责任意识,引导学生服务祖国

复旦大学近年来不断加强与各科研院所、国家重点行业企业的战略合作,促进协同创新, 在稳步推进就业引导工作的同时,进一步开拓西部就业新市场。2014年7月,学校和贵州省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吸引贵州省委组织部来校招录定向选调生,并借此机会召开贵州省企事业单位联合招聘会,吸引了大批复旦学子关注贵州、投身西部建设。凭借前期在四川、甘肃、广西等省选调生工作中打下的坚实基础和良好口碑,青海与河北两省也于2014年底面向复旦毕业生招录定向选调生。此外,我校先后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航工业集团、商飞集团、航天八院等国家重点单位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推动相关院系教师带领优秀学生赴有关单位进行实地参观与走访,为进一步密切双方交流合作,加深学生对西部、基层和重点单位的了解,吸引优秀人赴西部和祖国最需要地区就业创造便利条件。

(二)加大校地校企合作,充分拓展就业市场

复旦大学围绕“立足上海、服务长三角、辐射国内外”的市场拓展目标,积极搭建与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合作的桥梁。2014年,学校先后与杭州市人民政府、贵州省安顺市政府以及上海市崇明县团县委等单位签订了共建学生实习基地的合作备忘录,为学生的实践实习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同时,学校面向具有地域和行业优势的就业市场,继续加强合作,拓展市场。如针对复旦毕业生去向比较集中的金融行业、四大会计师事务所等单位,积极组织学生与用人单位的座谈

交流、参观走访和行业调研,深入了解市场需求及学生求职现状;召开长三角地区中型招聘会,筹办浙江省企事业单位联合招聘会等,为毕业生开拓上海以外更加广阔的就业市场。

二、服务学校人才培养

(一)健全就业服务队伍,加强生涯发展与就业指导

复旦大学积极推进以院系管理为主的学生生涯工作室建设,既是健全就业服务队伍的有效途径,也是就业工作院校二级管理的有益尝试。目前,已建成两个上海市级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工作室,即经济学院以培养经济金融类精英为目标的“经英成长工作室”和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旨在培养公务员、推进选调生等基层地方项目的“GIC生涯工作室”。另有校级生涯工作室三个:计算机学院推动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i创工作室”,中文系重在关注女大学生就业的“彩虹坊女性生涯工作室”,以及信息学院旨在培养理工科拔尖人才的“卓越工程师生涯工作室”。各工作室开展了丰富的生涯教育和就业指导活动,成效显著,各类活动参与学生总计达到千余人,突显了其在全校生涯发展及就业指导方面的引领、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

(二)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推动创业带动就业

复旦大学坚持“育人为本,创新为魂”的人才培养方针,注重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内涵发展,积极整合资源,为创新创业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一方面,学校在努力提升学生就业综合素质的同时,着重强调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化。学校充分整合与创业相关的各职能部门力量,对大学生创业的引导宣传、教育培训和孵化落地做到齐抓共管,有的放矢。除开展普及型《大学生创业导论》公选课外,还通过创业指导培训,对创业团队在创业过程中的企业管理、财务分析等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同时,借助创业沙龙、创业导师团经验分享会、创业创意大赛、本科生院“登辉计划”、腾飞书院“腾飞计划”等平台的大力宣传,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全校范围内营造浓郁的创业氛围。全年系统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覆盖面达到4000余人。另一方面,学校充分利用科创

天使基金、复旦科技园等资源,做好创业项目的扶持与孵化,为学生创业团队拓展招商、知识产权、法务咨询、投融资及市场拓展各类服务平台。上海市科创基金复旦分基金自2005年成立以来,已成功资助创业企业120家,批准资助金额1715万。2014年12月,学校积极推动复旦大学科技园与教育部高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签立全国大学生创业基金“复旦科技园分基金”,该基金将为全国优秀大学生创业项目提供资金支持及后续接力服务。为向新创企业提供更加优良的发展环境,学校与上海市杨浦区强强联合,着力打造“复旦创业走廊”。这些举措为进一步鼓励更多的复旦学生走上创业之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和梦想打下了坚实基础。

三、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一)应用大数据技术,提升就业服务水平

提高就业服务工作水平,提升学生就业满意度,是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目标的重要体现。复旦大学积极发挥相关专业师生的技术优势,应用前沿的大数据技术、自然语言处理和智能推荐算法,实现雇主招聘信息发布和学生简历推荐过程中的精准人岗匹配,提升就业服务工作的实效。该人岗匹配模块基于求职学生填写的有关信息和学籍数据库完成学生的个性化画像,通过构建庞大的中文知识图谱为求职学生与招聘岗位之间的精准匹配提供基于背景知识的语义支持。目前,该模块即将加入学生职业发展教育服务中心运营的微信公众服务号“复旦生涯”的服务功能中,使订阅学生能够及时接收匹配自身特性的招聘信息、职业生涯指导等个性化资讯,从而改善用户体验,提升就业服务质量。该服务号于2014年11月底发布以来,订阅学生数已经超过1000人,后续同时面向学生和用人单位客户开放服务后将会进一步扩大用户规模。此外,为了进一步提升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服务水平,复旦大学应用互联网思维对就业信息网开始进行新一轮信息化升级。网站将按照雇主、学生和教师三类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模式进行改版设计,并将在招聘信息发布和简历推荐的业务模块中同样引入智能匹配模块,既能为学生选择适合其自身特点的招聘信息,提供更加精准快捷的求职渠道,也能帮助用人单位快速筛选出符合需求的潜在应聘学生,真正实现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多元化个

性服务。

(二)关注特殊就业群体,增强分类帮扶指导

对于特殊就业群体和就业困难的学生,学校各职能部门与院系通力配合,加强就业困难学生在学业、心理和就业方面的指导与跟踪,针对不同问题、不同困难、不同需求的学生做到分层指导、分类帮扶,积极提供政策、岗位等实际支持,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心理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困难。针对家庭经济困难且就业不顺利的“双困”学生、求职不顺利的少数民族学生以及残疾同学进行专项就业帮扶工程,为这些学生建立“信息库”,专门成立“绿色服务通道”,由职业咨询师为他们做定期咨询辅导,了解其实际困难,缓解其心理压力,在此基础上,提供适合的就业岗位信息,并向用人单位重点推荐。截止2014年10月底,2014届250余位“绿色通道”毕业生,通过多方共同努力,落实毕业去向的达到近220人。

第四章 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展望

展望2015届毕业生的就业前景,就业总量的压力依然较大。针对新形势下的诸多新问题和挑战,我校将进一步开拓思路,不断完善人才培养的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提高复旦大学毕业生就业的质量,并将重点推进以下主要工作。

一、优化人才培养体系,提升学生就业素养

学校将坚持以“三个服务”的目标为导向,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完善学科结构,强化学科应用,凸显人才培养特色,确保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与创业。学校通过对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的全程指导,明确学生的自身定位和职业目标,着力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服务意识,培育学生的国家责任和志存高远的文化情怀,全面提升复旦学生的就业综合竞争力。

二、推进就业引导工作,拓宽学生就业市场

面对依然复杂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将努力提升就业引导工作的效果,优化就业布局,整合就业信息和资源,通过举办大型综合招聘会和行业招聘会、校园宣讲会、定向选调生招录说明会等为广大毕业生搭建就业双向选择平台,同时鼓励毕业生拓宽就业视野,做好学生预征入伍、大学生村官、三支一扶等国家地方项目以及基层事业单位选聘的推荐工作,进一步增加毕业生赴西部、基层及国家重点单位就业的人数。

三、深度掌握就业动态,强化就业创业服务

为了给毕业生就业和创业提供全方位帮助和支持,学校将多措并举,动态关注毕业生的就业进展,及时把握学生择业心态和市场需求。将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加强对就业形势的研判,为工作举措提供科学的依据和支撑。此外,我校还将充分利用现有就业工作服务团队,继续整合多方部门和资源,根据学生生涯发展的实际需求,不断完善就业与创业服务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