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二地理综合模拟试题3.4

高二地理综合模拟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由于目的不同,所用的指标和方法也不同。读黄河流域图回答1—3题。

1. 黄河流域作为一个区域,其划分的方法是( )

A. 利用单一指标划分 B. 利用综合指标划分

C. 以行政区划分指标 D. 利用气候、地形等指标

2. 甲湖泊面积不断缩小,要及时获取湖泊面积变化情况,最快捷途径是( )

A. RS技术 B. GPS技术 C. GIS技术 D. 实地考察

3. 图中乙、丙、丁三地的最主要环境问题分别是( )

A. 气候干旱、洪涝灾害、生物多样性减少 B. 酸雨、水土流失、赤湖

C. 荒漠化、水土流失、海洋污染 D. 水土流失、荒漠化、泥沙淤积

4. 影响日本和英国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大气环流 B .太阳辐射 C .地形 D .人类活动

5. 关于日本和英国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日本和英国均位于板块交界处,多火山、地震

B .日本气候深受北大西洋暖流的影响,终年温和多雨

C .英国畜牧业发达,种植业以水稻、小麦为主

D .英国北海渔场和日本北海道渔场的形成均与寒暖流交汇有关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划分示意图”,回答6—8题。

6. 甲区的自然景观与乙区截然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甲区深居内陆、降水量少

B .乙区日照时间长,积温高

C .乙区人类活动历史悠久,人口密度大

D .甲区全年气温低、光照时数少

7. 对乙自然区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

B .河流流量大,无结冰期

C .热量丰富

D .植被以常绿阔叶林为主

8.丙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主要自然原因是

A .河谷地区土壤肥沃 B .河谷地区气温较高,热量条件较好

C .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 D .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

9. 下列叙述的排序,同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顺序相一致的是

①休养生息,永续利用 ②人定胜天,世界主宰 ③观风雨雷电而知天地之恩威

A .①②③ B .②③① C .③②① D .①③②

读我国北方某地区等高线图,回答12~14题。

12.下列关于地形地势的表述中,最符合图示地区的是( )

A .山河相间,山高谷深 B .危崖耸立,地势险要

C .远看是山,近看成川 D .地面起伏,沟壑纵横

13.图中所标出的三道堤坝,其主要作用是( )

A .蓄水发电 B .水产养殖 C .拦泥蓄水 D .修桥筑路

14.为改善生态环境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该地区计划发展林果业。适宜在该地区种植的果品是( )

A .柑橘、梨 B .芒果、荔枝

C .苹果、大枣 D .椰枣、香蕉

陕西榆林地区“乌金(煤)遍地”,资源非常丰富。5年前开始,该地“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被人们戏称为“黑三角”。据此回答15—16题。

15.在资源开发初期,当地适合发展( )

A .食品工业 B.高耗能工业 C.农产品加工工业 D.高技术工业

16.近年来,在“黑三角”教训之后,该地区逐渐形成下图所示的发展模式。有关该模式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 实现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的双重效益;

②该模式体现了清洁生产过程;

③该模式延长了产业链,加强了对当地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广度和深度;

④该模式体现了“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经济过程。

A .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资源开发累计采出储量已达到可采储量的70%以上的城市。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因此,资源枯竭型城市的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据此回答17—18题。

17.不属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存在问题的是 ...

A .环境污染严重

C .失业人率高

B .产业结构单一 D .城市化速度过快

18.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下列举措不正确的是 .

A .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

B .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

C .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

D .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

从19世纪后期至今,世界汽车产业中心经历了从欧洲到北美再到亚洲的变化过程。据此完成19~20题。

19.世界汽车产业中心不断向中国转移,主要是因为

A .消费市场扩大 B .原料供应充足

C .劳动力廉价 D .技术水平较高

20.汽车产业中心的转移会使中国

A .环境污染加剧 B .就业压力增加

C .人口向内地集中 D .产业升级加快

读美国东北工业区和鲁尔区图,回答21—22题。

21.美国东北工业区与德国鲁尔工业区不同的区位因素是:

A .丰富的铁矿 B .丰富的煤矿 C .充足的的水源 D .便利的水陆交通

22.下列关于鲁尔区综合整治措施,错误的是:

A .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 B .对企业进行集中化、合理化的改造和整顿

C .消除污染,美化环境 D .增加煤炭、钢铁工业部门的数量

图2为“我国西电东送基本格局示意图”。读图完成23—25题。

23.图中以火电为主的是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24.关于我国“西电东送”工程意义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弥补东部地区电力消费的缺口 B .加速新疆的经济开发

C .减轻东部地区的大气污染 D .促进沿线地区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

25.为缓解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当前面临的能源问题,还应该

A .限制生产规模以应对能源短缺 B .加快东部沿海地区煤炭资源的勘探和开采

C .大规模进口中东石油资源 D .加强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长江全长6300多千米,是我国的第一大河,回答26—27题。

26.长江流域中宜昌—城陵矶河段属于荆江河段,容易发生洪水灾害。相关的因素主要是 ①荆江河段流域面积广 ② 荆江河段所处的夏季多暴雨的气候特征 ③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排水不畅 ④长江上游的人类活动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④ D .②③④

27.长江在不同河段地理特征不相同,因此要因地制宜采取不同发展策略。下列组合,不正..确的是 .

A .发源地——保护植被生态 B .上游——大力开发森林资源

C .中游——矿产资源开发和港口建设 D .下游——注意水质保护,防治水污染

继“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后,我国又制订了“实现东部新跨越”的战略方针,环渤海经济圈作为东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读图完成28~30题。

28.目前,影响环渤海经济圈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是

A .矿产资源不足 B .水资源短缺

C .人口密度较大 D .洪水灾害频发

29.甲地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长的有利气候条件是

A .地势平坦广阔 B. 光热条件好,雨热同期

C .土壤深厚肥沃 D.降水丰富,水源充足

30.天津、青岛、大连吸引外资企业纷纷落户,其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是

①水陆交通便利 ②市场前景广阔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产地 ④水源、动力充足

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 D.③④

二、综合题

32.某校地理兴趣小组对“区域与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其基本步骤如图13所示,根据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阶段Ⅱ成果:

(1)我国某区域地貌格局呈半环状,外侧是河流,内侧是广阔的平原,其间是高低起伏的山脉和山地丘陵,大部分地区气候以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为主;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热量分布南北差异较大。总之,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该区域的基本特征。

(2)该区域某平原在历史上曾是一片荒地。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对该平原进行大规模开垦,使其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但是现在国家已决定停止开发该平原的

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友情帮助:请你按要求与他们一起完成该课题研究。

(1)依据阶段Ⅱ研究成果,推断该区域为我国的 。

(2)比较该区域与长江:角洲的地理特征的差异性,完成下表。

(3)该区域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最主要原因是 。

(4)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和荒地保护工程的实施,该区域靠扩大耕地面积(开垦荒地) 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请你为该区域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出一条合理化建议?

33. 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回答:

材料:正大集团:取得“001号”中外合资企业营业执照的外资企业

正大集团是泰籍华人创办的知名跨国企业,公司以农业起步,形成了由种子改良——种植业——饲料业——养殖业——农牧产品加工、食品销售、进出口贸易等组成的完整现代农牧产业链,成为世界现代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典范。 1980年中国实行改革开放后,正大集团,率先进入中国投资,在深圳创办了一个现代化的饲料养鸡场——正大康地(深圳) 有限公司;现在的正大集团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农牧工商一体经营公司,跻身世界500强大企业行列。 那时刚辟为经济特区的深圳还是一片荒凉的小渔村,有人曾问集团掌舵人谢国民,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人口仅有2万的中国南方小镇投资?

(1)当时,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哪一些区位优势吸引了正大集团率先在这里投资?

(2)经过两次大规模的产业转移,珠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以 为主的 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 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动力。

(3)举例说明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发展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有哪一些?

3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承接日韩产业转移,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呼之欲出。在中国加入WTO 、制造业全球基地初露端倪的大背景下,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建设及其与日韩产业转移的对接,成为更加迫切的现实。山东半岛与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在产业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上存在着一定的“梯度错位”空间,发展国际合作和承接产业转移具有很强的互补性。

材料二 山东省、日本、韩国位置图

(1)日韩产业转移的重要原因是什么?

(2)山东半岛成为日韩产业转移承接地的优势有哪些?

(3)从工业地域分布来看,日韩产业向山东半岛转移的工业类型可能有哪些?

(4)简要说明产业转移对日本经济的不利影响。

35. 读下列图文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我国西部大开发重点产业地带空间分布图。

材料二:上图的圆内部分为2009年我国部分专家学者提出的“西三角经济圈”,包括重庆经济圈、成都经济圈和关中城市群,将联合打造中国第四增长极。

(1)“西三角经济圈”与长三角经济圈、珠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在地理位置上最大的不同点是 。

(2)指出西部地区产业地带空间分布特征。

(3)“西三角经济圈”是西部大开发地带中产业最发达、最集中的地区,简述“西三角经济圈”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

(4)“西三角经济圈” 将逐步承接东部地区和国际产业转移,简要分析产业转移对这些地区可能带来的影响。

36.继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之后,2010年5月,中央正式批准喀什设立经济特

区。读图17,回答下列问题。

(1)与深圳相比,说明喀什地理位置的主要特点。

(2)喀什附近盛产长绒棉。简要评价该地区棉花种植的自然条件。

在我国政府部署的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中,深圳市对口支援喀什地区。深圳市的企业了解到中亚市场每年对我国服装类产品需求量多达8.5亿件,准备在喀什投资兴办棉纺厂和服装厂。

(3)简述在喀什兴办棉纺厂的优势区位条件。

高中地理模拟试题4

一、选择题

1. 以下按综合指标划分出来的区域有:

A .干湿地区 B .我国华北地区 C .高原区 D .热带雨林区

读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分布简图,回答2-3题:

2. 我国三大自然区划分的依据是:

①地形 ②气候 ③水文 ④植被

A .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3. 下列关于各区域特征叙述不正确的是:

A .B 区域人口和城市集中于河谷地带

B .A 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只能发展畜牧业

C .B 区域地势高、气温低,太阳辐射强烈

D .C 区域气候湿润,平原面积最大

4.有关自然区域整体性及其对人类活动影响

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东北地区因降水少,故只能发展一年一熟的农业 ②华北暖温带区因≥10℃积温超过了3200℃,全区均可发展一年两熟的农业 ③秦岭—淮河以南的华中区和华南区因夏季雨热同期,降水较多,可发展水田农业 ④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因距海较近,降水相对较多,故可适当发展旱作农业 ⑤青藏高寒区只能在海拔较低的河谷地带发展农业,高山带则因气候恶劣不可发展任何形式的农业

A .①④ B.③④ C.②⑤ D.①③

依据各省、市、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把我国划分为三个经济地带,三个地带经济发展地带性差异的形成是一系列自然、社会和经济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据此回答5~6题。

5.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是基本吻合的

B .西部经济地带位于内陆边远地区,少数民族聚居,均属于沿边省区

C .新建的重庆直辖市属东部经济地带

D .中部经济地带的能源和矿产资源具有明显优势

6.我国西部经济地带今后经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是( )

A .有步骤地重点治理和开发大江大河、能源、矿产等资源

B .大力发展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发展沿边贸易,扩大旅游创汇

C .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大力发展绿洲农业和林牧业

D .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天然林草,因地制宜地退耕还林还草

7.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协调发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部分高能耗、高原料消耗的企业转移到资源丰富的中、西部

B .将劳动密集型企业转移到人口稠密的东部

C .将大运输量的企业转移到交通发达的东部

D .将轻工业和农牧业转移到资源短缺的东部

每一个区域都具有特定的地理环境条件,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不同区域由于地理环境的差异,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特点有许多不同,区域的发展水平、发展方向等也存在差异。据此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两个区域,回答8—9题。

8. 下列各项,不属于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共性的是: ...

A .都是平原地区 B.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

C .都位于入海口处 D .土壤都比较肥沃

9. 有关这两个区域农业生产活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长江三角洲属于水田耕作业,主要种植水稻

B .松嫩平原发展旱地耕作业,主要种植玉米、春小麦、大豆等作物

C .长江三角洲的作物熟制以两年三熟为主,松嫩平原则一年一熟

D .长江三角洲水产业较为发达;松嫩平原的西部降适宜发展畜牧业

10.下列地理现象与其形成原因的组合,不正确的是:

A .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气候干旱,风力侵蚀、搬运和堆积作用明显

B .东部季风区土壤较肥沃——气候暖湿、多森林植被

C .青藏地区气候寒冷、冰川广布——海拔高度影响

D .西北地区气候干旱——纬度位置影响

图2是海南岛水系图,据图完成11—15题。

11.根据图中信息判断,该岛的地势特征是 ( )

A .西高东低 B.北高南低

C .四周高,中间低 D.中间高,四周低

12.该岛制糖、制盐工业共同的区位优势是

A .接近消费市场 B .力量雄厚技术

C .接近原料产地 D .接近能源基地

13.该岛蔬菜生产的“旺季”出现在冬季,形成

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市场、热量 B .交通、热量

C .市场、水分 D .交通、水分

14.海南岛旅游资源丰富,因此应把旅游业作为海南岛的特色产业来抓。海南岛旅游资源的

开发宜突出

①喀斯特地貌 ②热带海滨和岛屿 ③度假休闲 ④少数民族风情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④ D .③④

15.下列说法与海南岛的区位优势不相符合的是( )

A .近傍香港、遥望台湾、内靠我国经济发达的珠江三角洲,外邻亚太经济圈中最活跃的东南亚

B .位于华东和华南、陆地国土和海洋国土的结合部,是开发利用南海资源的基地

C .位于西太平洋环形带上,处在日本到新加坡的中段,直接面向东南亚,靠近国际深水航道

D .连接亚洲和大洋洲、太平洋和印度洋,海运交通位置重要

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区域的规模有大有小,区域之间长发生生物质、能量、信息等流动。读甲、乙两个不同区域,分析回答16—17题。

16. 若甲、乙分别对对应目前我国的农村地区和城市地区,则沿箭头①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是

A .资金 B. 劳动力 C .信息 D .观念

17. 若甲表示发达国家,乙表示发展中国家,则沿箭头②方向在区域间调配的主要是

A .矿产品 B .粮食 C .工业制成品 D .廉价劳动力

18. 关于区域发展的成长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产业结构日趋复杂,产业由扩散走向集聚

B. 区域内部人地关系仍然基本协调

C. 城市和工业区迅速向外扩展,有些区域形成城市群或工业带

D. 人类对环境的影响比较微弱

19.区域发展的不同阶段,人地关系的变化是( )

A .不协调→协调→不协调 B.不协调→协调

C .协调→不协调→协调 D.协调→不协调

20.有关区域发展的再生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 )

①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工业,解决大量工人失业问题

②集中力量发展原有传统工业,突出主导产业的龙头地位

③调整产业结构,促使区域经济复苏

④人地关系逐渐由紧张走向协调

A .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1.20世纪中叶,一些新兴企业不愿到匹兹堡落户,其主要原因是( ) ①环境污染严重 ②劳动力素质太低 ③地价上涨 ④公共设施不齐全

A .①② B ①③ C.①④ D.②④

22.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的关系可以用图表达的曲线(a表示经济发展,b 表示环境质量) 为( )

近二十年来,我国的海洋渔获量大幅度下降,且捕获上来的多是鱼子鱼孙等小鱼,甚至某些鱼类濒临灭绝。对此我国政府采取对部分海域实行季节性“休渔”,今年渔业资源有所

增加。据此回答23——24题。

23. 产生渔获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A. 厄尔尼诺等气候异常,使渔业资源更新受阻 B. 石油污染,导致鱼类大量死亡

C. 修筑人工岛和海港等沿海工程设施,破坏鱼类的生存环境 D. 过度捕捞,使渔业资源严重衰退 24. 这种行为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 )

①公平性原则 ② 持续性原则 ③共同性原则 ④阶段性原则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牧童经济”是指对资源进行掠夺、破坏的经济模式,其主要特点是把地球看成一个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并且进行无限度的索取,使自然生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同时使环境污染日益严重。据此回答25~26题。 25.“牧童经济”体现

A .地理环境决定论思想 B .人类中心论思想 C .人地相关论思想 D .人地伙伴论思想 26.在该人地关系思想的影响下会造成

A .人类征服自然,地理环境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B .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向不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C .地理环境恶化,人类社会发展停滞

D .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人类社会发展速度加快 27.下列问题不是由“牧童经济”模式造成的是

A .土地沙漠化 B .资源短缺 C .人口增长 D .温室效应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生态可持续发展、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构成一个复杂的系统。回答28~29题。 28.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B. 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C. 社会可持续发展是条件 D. 生态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29.下列做法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要求的是

A .通过经济发展创造一个富足的社会环境 B .提高福利待遇、完善养老保险体系

C .通过技术措施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D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 30. 促使我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古代可持续发展思想对当代人的影响和熏陶深刻而又长久 B .人口、资源、环境问题使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着巨大压力 C .很多地区缺水严重,工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

D .人口基数过大,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二、综合题

31. 读我国重要区域经济圈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6分)

(1)中国主要区域经济圈集中分布在我国三大自然区的____ _______;三大经济地带的____ _____;地势三级阶梯的_______ ___。这表明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等自然条件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在我国重要的经济圈中,属于典型的资源型地区的是___ ___(填图中代号) 。随着经济的发展,资源型地区必将面临哪些问题?对此你认为应采取哪些措施实现该地区经济的振兴?

(3)在实施西部大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树立正确的战略导向,才能实现西部的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请将下列字母代号填入相应的方框内:

A 、煤炭资源 B、油气资源 C、交通建设 D、发展科教 E、旅游资源 F 、有色金属 G、吸引人才 H、铁矿资源 I、注重品牌 J、退耕还林还草

32. 为“东北某城市以煤炭为主导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模式图”(18分)

(1)请简述东北地区发展机械工业的有利区位条件。(6分)

(2)产业结构调整是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主要措施之一。与1978年相比,2005年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图13中,字母A 表示_________工业,B 表示______________工业。(2分) (4)试分析图13所示产业结构调整模式的优点。(5分)

33.读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2分)

图 例

城市

煤矿 A

铁矿

苏州 宝山

河流

芝加哥

湖泊

铁路

甲地区图 乙地区图

(1)甲地区主要农业地域类型为 ;A 铁路线的名称是 ; 乙地区湖泊的名称是 ; B 山脉的名称是 。(4分) (2)甲地是我国著名的商品粮基地,但近年来地位有所下降。简要分析主要原因。(4分)

(3)宝山、芝加哥同为世界著名的钢铁工业中心,比较二者在区位因素上的异同。(4分) 34.(8分)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20多年来,中国创造了堪称“奇迹’的经济增长,但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2003年,中国创造的CDP 不足全球的4%.

但巳成为世界资源增量需求的绝对主力。

中国的资源消耗占全球总消耗的比重及其变化如下表所示。

(1) 。(2分)

(2)目前,我国一批主力矿山的资源日渐枯竭,2/3的国有骨干矿山进入中老年期。面对这种现状,请你为我国重工业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应对措施。(3分)

(3)资源型城市的矿产资源是“工业的粮食”,资源型城市犹如我国的“工业粮食主产区”,资源枯竭威胁着资源型城市的生存和发展。右图是我国华北地区某资源型城市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①据图推断该市附近所具有的主要优势资源是 。(1分)

②为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晨,该市所在的地区正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请你就这一课题提出合理化建议。(2分)

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13分)

材料一: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丹麦首都哥本哈根召开,就未来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行动签署新的协议。这次会议的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上。

材料二:气候科学家们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并且在2015到2020年间开始减少排放。

(1)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科学家表示全球必须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请将

下列选项的字母代号填入到相应的方框内,说明当前全球变化的原因与危害。

A .全球海平面上升 B .海洋表面出现膨胀

C .极地冰雪融化 D .沿海低地、良田、城市被淹没 E .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高 F .大量燃烧矿物化石燃料 G .全球平均气温上升 H .大量森林植被遭到破坏

(2)上面的联系框架图体现了地理环境的______________性。

(3)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的焦点问题主要问题集中在“责任共担”,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_____________原则。 (4)“停止增加温室气体排放”的有效策略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6.(12分) 近年来世界石油价格持续攀升,能源问题越来越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读图并结合已掌握地理知识,回答问题。

(1)目前我国能源消费构成与世界能源消费构成最显著的差异是

(2)1993年后,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生产量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消费的是________。目前我国可以出口的能源产品主要是__________ 。

(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四种主要能源中开发利用持续增长最明显的是________ 。这种能源在我国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地区,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 (4)与世界部分国家相比,我国能源利用存在的首要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能源利用率呈逐渐________ 趋势。从建设和谐社会出发,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主要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