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21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及格局演变

作者:姜晓燕

现代国际关系 2001年04期

  一

  21世纪初,世界经济正由传统的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革命赋予了经济许多新特征,世界经济形势也将相应发生变化。

  未来5—10年,高科技产业将把世界经济带入一个新的增长期, 世界经济平均增长将高于20世纪90年代水平,其间不排除有不同程度的动荡、波折,但发生全球性经济衰退的可能性很小,国际贸易将继续增长,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将迎来大发展,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加快,政策协调加强。

  (一)未来5—10年,世界经济走势继续看好, 拉动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将由美国“单发动机”向美、欧、日、亚等“多发动机”转变,稳定度提高。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未来5年, 世界经济年均增长将达3.5%—4%,增速高于90年代的3%和80年代的3.4%。世界银行则预测,2001—2007年,世界经济将年均增长3.2%,而20世纪80 年代和1991—1997年间分别为3.1%和2.3%。OECD的预测则认为,从2000年到2020年,世界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全球经济年均增长率将达4%,人均GDP增速将超过3%。上述三家国际经济机构的预测表明,未来5—10年,世界经济增长将快于前20年(见附表)。

  附表:世界银行的世界经济增长预测(1981—2007)

  (实际GDP增长率)

  地区 1981-1990 1991-1997 1997

  1998 1999

  世界总计3.12.3 3.21.8

  1.9

  高收入国家 3.12.1 2.81.7

  1.6

  OECD国家3.02.0 2.71.9

  1.6

  非OECD国家 6.66.4 5.3

  -1.8

  2.0

  发展中国家 3.03.1 4.82.0

  2.7

  东亚及太平洋国家7.79.9 7.11.3

  4.8

  东欧和中亚国家 2.6

  -4.4 2.60.5

  0.1

  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 1.93.4 5.12.5

  0.6

  中东和北非 1.02.9 3.12.0

  2.8

  南亚5.75.7 5.04.6

  4.9

  撒哈拉以南地区 1.92.2 3.52.4

  3.2

  地区20002001-2007

  世界总计

  2.73.2

  高收入国家 2.32.6

  OECD国家

  2.22.5

  非OECD国家 3.95.2

  发展中国家 4.35.2

  东亚及太平洋国家

  5.96.6

  东欧和中亚国家 3.45.0

  拉美及加勒比海地区 3.34.4

  中东和北非 3.13.7

  南亚

  5.65.5

  撒哈拉以南地区 3.84.1

  注:GDP是按1987年现价和汇率测算的。

  发达国家经济将保持适度扩张,美、欧、日之间的速度差将逐渐缩小。世界银行预测,2001—2007,发达国家GDP年均增长率为2.6%,与OECD的预测(2002—2005年为2.8%)相当接近。发展中国家仍能保持速度优势,经济增长将高于80—90年代。据世界银行估计,2001—2007年,发展中国家的GDP年均增长为5.2%,高于80年代的3.0%和90年代的3.1%。东亚地区有望再次成为世界经济增长中心之一。 世界银行预测,2001—2007年,亚太地区GDP年均增长率为6.6%,日本经济研究中心预测,在2020年以前,亚洲经济年均增长率可达5.6%。

  (二)21世纪初,信息技术革命在全球的扩散,促使世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以信息、通讯、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高技术产业将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导产业。

  20世纪90年代发源于美国的信息技术革命,目前正以惊人的速度向世界扩散,并日益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的发展。信息技术投资的急剧增加,高科技企业的不断涌现,正使信息技术相关产业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产业结构的高科技化已成为世界潮流。

  (三)全球贸易将继续增长,贸易自由化将继续推进,电子商务将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世界将迎来电子商务和网络经济大发展的新时代。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预测,1999年世界贸易总额达6.8 万亿美元,其中货物贸易额5.46万亿美元,服务贸易额1.34万亿美元。到2005年,世界贸易额有望达到10万亿美元,2010年可进一步达到17万亿美元,其中贸易和服务贸易额分别为12万亿和5万亿美元。 在全球贸易额继续增长的情况下,贸易自由化将继续推进。互联网的推广应用,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利用互联网进行企业间经营活动(B—B电子商务),越来越多的个人在网上进行购物(B—C电子商务),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带动金融、保险、电信、运输等一系列相关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网络经济的形成与发展。电子商务不仅具有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而且具有更为方便快捷、销售成本低等传统商务不可比拟的优势。它正冲击、改变传统商务的各个领域,带来全新的商务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给经济、社会、生活带来深远影响,并将逐步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受到各国的广泛关注,一股方兴未艾的电子商务潮正在全球兴起。1999年世界电子商务交易额为980亿美元,比1998年增长160%,预计今后数年将继续保持100%左右的年增长率。据美国福里斯特互联网研究公司对全球57个国家进行调查后预测,到2004年,全球电子商务交易额将占产品和服务销售总额的8.6%,其中85%的交易额将集中在12个国家。届时,美国的电子商务额将达3.1万亿美元,西欧1.5万亿美元,亚太地区1.6万亿美元(其中日本8800亿美元),拉美因受基础设施的限制只有820亿美元,东欧、非洲和中东加在一起是686亿美元。

  (四)国际金融市场规模继续扩大,市场一体化加快,金融风险增大,国际金融的地位日显重要,国际性政策协调加强。未来20年,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继续提高,各种投资基金和养老保险基金随之大幅增长,形成充裕的资金供给源。现代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普遍应用,打破了金融交易的地区、时间界限,使国际金融市场真正融为一体。金融资产证券化贯通了间接金融与直接金融,联接了各类金融市场,网上金融交易开始替代传统集中竞价,成为新的全天候交易场所。尽管亚洲金融危机已经平息,但诱发国际金融风波的因素并未根除,国际金融市场仍蕴含着巨大风险。在金融全球化过程中形成的巨额国际游资,目前以日均超过1.2万亿美元的规模在金融市场上流动, 其数额超出了绝大多数国家所拥有的资产总值,加上金融衍生工具的杠杆机制所能形成的巨大冲击力,对各国金融体制构成了潜在威胁。在经济全球化发展中,金融的地位和作用日渐上升,金融关系已不再是个别国家或地区的问题,而成为跨国别、跨区域的全球性的问题。金融危机的教训使人们深刻认识到加强国际间金融合作的重要性,国际金融合作的趋势增加,对短期资金的监控与管理将会愈加受到重视,国际金融政策间的协调也将日益加强,趋同性日趋明显。

  二

  在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过程中,经济的知识化、高科技化,经济全球化,区域经济一体化、集团化,以及国际经济制度的一体化、规范化,正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四大趋势。

  (一)以信息、通讯、互联网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正推动世界经济由传统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世界经济日趋知识化、高科技化。经过近10年发展,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高科技产业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对世界经济的贡献越来越大。据美国商务部报告,1995年以来,信息产业在美国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达三分之一以上。未来5—10年, 高科技产业的重大突破将集中在信息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两大领域。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是生物计算机的突破,一旦成功,信息产业将重新改组。同时,生物工程技术也正酝酿一场革命。人类基因图谱测序工作的完成,使生物工程技术产业成为新的投资热点,2010年左右将进入发展高峰,很可能形成知识经济的第二波浪潮。信息技术和生物技术将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龙头产业,围绕这两大产业,全球将形成新一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进一步知识化、高科技化。

  (二)经济全球化速度加快,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但全球化带来的贫富差距拉大,使发展中国家极为不安。21世纪初,随着各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贸易、投资、金融领域的更加自由化,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将得到更大发展,科技创新将不断深入,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将加速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世界统一市场的范围和领域将进一步扩大,跨国公司的全球经营和产业结构的重新调整都将提高世界经济的总体质量、效益和稳定性,促进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使各国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进一步增强,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但是,由于各国经济实力、产业结构和竞争力不同,各国从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得到的机遇和面对的挑战与风险极不平衡。信息技术革命的半数以上,在“知识权力”的集中过程中,通过创造优势,夺取全球市场份额进行大规模产业重组来获得“先行者利益”,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却处在“信息贫困”之中和“数码鸿沟”的另一边,特别是占世界人口13%的48个最不发达国家正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

  (三)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趋势更加明显,区域合作的空间不断拓展,合作的层次不断深化,并进一步推动世界经济向多极化发展。9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组织的发展突破了仅在经济水平相近的国家间形成的传统作法,出现了由经济发展水平悬殊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建立并实现区域贸易自由化的新趋势。21世纪初,跨区域、洲际间的区域经济组织将得到进一步发展,区域经济合作的空间将不断扩大。欧盟将东扩,美洲可能建立包括美国在内的北起阿拉斯加、南到阿根廷、由30多个国家参加的美洲自由贸易区,亚洲也将建成由东盟和中日韩组成的10+3东亚经济组织。随着欧元示范效应的加大, 其他一些区域经济组织也将推动本区域的货币统一进程。各区域经济组织间的相互联系将进一步加强,合作的领域和范围进一步拓展,区域经济组织的集团化发展也将在更大范围内推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加速资本的相互渗透,深化成员国之间的相互依存和国际分工,促进区域生产的一体化进程,进而推动全球范围内贸易、投资、金融的自由化和国际化。区域经济一体化将继续推动冷战以后逐步形成的北美、欧盟、东亚经济圈进一步向世界多极化经济格局发展,这将有助于缓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矛盾,促进南北关系的新发展。

  (四)国际经济制度一体化程度提高、规范化加强,国际经济协调机制的作用将大大加强。21世纪初,国际经济制度的发展将呈现出更加一体化的趋势。一是接受国际经济制度的国家继续增多; 二是参加WTO的国家将进一步降低关税,电信、金融服务市场将进一步开放,投资限制进一步取消;三是发展中国家将加快汇率、利率和资本项目的放开进程。这将使世界经济的全球化步入新阶段。与此同时,国际经济制度的规范和监管将相应得到加强。国际贸易领域,WTO 的争端解决机制将逐步完善;国际金融领域,由于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的教训,人们认识到金融全球运行中必须有统一的金融操作规则,所以,全球金融市场的监控与管理、国际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和应急处置系统的建立、国际金融风险的防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救援功能等问题都深为人们关注,这些领域的规范化、监管化今后有望得到加强。另外,在缓解突发事件和经济危机冲击方面,国际间的经济协调机制出现强化趋势,今后,协调的内容将会涉及到贸易、金融、投资、股市、汇率及财政、货币政策等更多方面,协调力度也将相应加大。不过,由于国际经济制度一体化主要仍将由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导和推动,制度和规则不可避免地更多反映发达国家的利益和要求,所以发展中国家对此会采取更加谨慎的态度,同发达国家的矛盾和斗争也会更加激烈。

  三

  21世纪初,世界经济格局将呈现如下特点:美国因主导新技术革命而处于难以动摇的霸主地位;日、欧、中、俄、印等将因适应新经济的快慢而实力有消有长;新兴工业国家和转型经济国家通过改革确保经济活力;非洲和一些拉美国家则可能走向两极分化,如果信息技术革命利用得好,则可步入发展轨道,若赶不上信息技术列车,则面临“边缘化”危险。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两极格局的瓦解,世界主要经济力量发生了重要变化。美经济持续增长,一超地位稳固;欧盟建成经济货币联盟,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日本经济泡沫破灭,发展缓慢;俄罗斯经济经多年大幅下挫后开始出现转机;东亚、拉美等新兴市场国家受金融危机冲击后经济加速恢复;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实力不断增强。但这些变化并未改变美、欧、日三极世界经济格局。展望未来5—10年, 在全球化和“新经济”等因素作用下,世界经济的基本格局虽不致改变,但力量对比的量变将逐渐加快;美、欧、日三极格局将继续维持,但它们占世界经济总量的比重可能逐渐有所下降;美在经济、科技等领域仍将占据绝对优势,综合国力远超出其他大国或国家集团,为其维持一超地位奠定了经济基础;欧盟作为整体在经济规模上同美不分伯仲;日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和地位会有所下降,将更多地寻求在亚洲地区发挥作用,以支撑其世界经济大国地位。一批新兴工业化国家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大国崛起的势头将更加突出。从GDP经济总量看,未来世界前15强中至少将有中国、巴西、印度、韩国、墨西哥5个发展中国家, 但这些国家的经济实力同美欧日相比仍有相当大的差距。南南合作虽会有所发展,但发展中国家仍难以形成一个整体。

  决定新世纪前10年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主要因素有:

  1、科技革命。科技革命促使全球性经济结构进行新一轮大调整, 推动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过渡,世界经济全面进入质量、技术的增长时代和新一轮快速发展期,世界主要经济力量的消长变化将加快。今后10年国与国之间的综合国力竞争将主要围绕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这一中心环节全面展开。

  2、创新机制。 高科技产业的发展需要充分有效的内部竞争和外部激励。内部竞争,需要企业的不断创新。在知识经济下,企业间的并购、重组异常激烈。企业间的竞争方式,不仅是打价格战,而更重要的是打创新战、速度战、质量战、服务战,关键是看企业的创新竞争能力。外部激励,主要靠政府的政策创新体制。发展高科技产业,需要激励机制,需要法律保护,也需要鼓励创新、积极进取、敢于冒险的文化氛围,这些都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所以在“新经济”的发展中,政府的作用不是减弱了,而是更为重要了,政府的直接干预减少了,而政府的职能更集中于为市场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为保持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创造必要的政策与制度条件。

  3、高素质人才。面对知识经济的大潮, 许多国家政府已经认识到:知识经济、信息时代发展的第一要素是人,知识差距和信息差距将导致发展的鸿沟。各国均将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人才、实施科教兴国作为基本国策和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还打破常规,制定一系列特殊政策,积极引进国外人才。

  4、跨国公司。跨国公司已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力军。 各主要经济大国将倚仗跨国公司提升本国的国际竞争力,拓展域外经济利益。以跨国公司的外国直接投资为核心的国际生产体系正在加速形成,并日益成为国际经济的微观基础。今后10年,跨国公司的联合与兼并浪潮可能更加凶猛,超大型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将在世界经济中扮演更重要角色,其利益要求已经成为影响今后国际经济秩序和国际关系调整的新的重要因素。

  5、经济全球化。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主导的经济全球化有利于发达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的先机,同时,一些抓住全球化机遇的发展中国家将利用这一大趋势加快其经济发展,增强经济实力。但整体来看,全球化创造的利益主要被发达国家获取,南北经济力量对比的天平仍倾向发达国家一边。

  6、经济区域化。经济区域化趋势的加强,使欧、美、 亚三大区域合作组织成为主要经济大国角逐的依托。2010年前,欧、美两大区域经济集团将进一步增强、扩大,东亚10+3区域合作形式将逐渐成熟, 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明显加强。各大经济圈在加速内部整合的同时,积极外扩,特别是跨洲合作有望机制化。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摩擦和碰撞也将会成为国际关系中的新问题。

  7、国际和地区经济组织。近年来, 国际和地区组织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日益增强,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贸易组织和世界银行等机构改革的开展与深化,新的不同类型或利益集团组成的国际合作机制会应运而生,民族国家主权将日益受到这些超国家机构的制约。因此,各经济合作组织内部的主导权之争将更趋激烈。

  8、全球经济规则、标准的制定。随着经济知识化、 全球化的发展,全球经济规则对民族国家的约束力日益增强,它意味着国家不再能完全一味按自己的利益愿望制定经济政策,在对外经济行为中受到有关规则的制约,而现行的国际经济机制和“游戏规则”主要由西方发达国家建立和制定,这就有可能导致发展中国家处置天然财富和资源的主权行使能力下降。因此,发展中国家要求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呼声日益高涨,围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斗争日益激烈。未来10年是世界经济新秩序逐渐形成的关键阶段,各方斗争的焦点将是国际金融、国际贸易、电子商务等“游戏规则”的制定。由于发达国家拥有强大的经济和外交实力,并在国际机构拥有多数控制权,新的国际金融、国际贸易规则、标准的制定仍将控制在发达国家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