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面临的挑战

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挑战与机遇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at Post-Crisis Era

郭万达:深圳市综合开发研究院副院长

Guo Wanda, vice president, China Development Institute

后金融危机时代对我国宏观经济两个基本判断:

第一,从短期来看,确实出现了好的、积极的因素。

在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刺激下,中国经济已经确实出现了积极的变化;采购经理指数、经济景气指数、企业家信心指数和汽车销售量、住房成交量、股市、消费的数据来看,都是向好的;5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9% ;5月份用电量下降2.6%,比4月份的降幅收窄。与工业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

第二,短期来看,国际市场不稳定,不能得出“市场反转”的结论,内需的市场仍不稳固。

出口市场不稳定,表明国际经济并没有明确的好转;受全球需求持续疲软的影响,5月份商品出口较上年同期下降26.4%,大于4月份22.6%的降幅; 6月15日,八国集团开始考虑大规模撤销经济刺激政策 ,“撤出战略”成为关注焦点;从国内来看,由政府投资拉动的经济增长能,仍是一个问号。

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之一:可能引起企业成本新一轮的上升。

美国大规模向市场注入流动性的举动,不可避免地会对国际大宗商品走势产生影响。当前中国价格的走势受国际市场影响很大。大宗商品价格快速上扬,原油期货已升至七个月高点,盘中价格一度突破每桶70美元,较年初价格近乎翻番。有色金属价格、黄金价格创下三个月高点;价格的上涨甚至还传递到农产品期货。大豆、玉米、小麦等农产品价格明显上涨。最不利的情况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传递到国内基础原材料市场,引起企业成本上升,企业经营更加困难。

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之二:资产价格的膨胀,可能会影响到通货膨胀的预期。

中国沪深两地的A股股指已创下10个月来的新高,累计涨幅超过50%;香港恒生指数也创下八个月来的高点。 1-5月,房地产同比增长6.8%,增幅比1-4月提高1.9个百分点;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增长25.5%;5月与上月相比,新建住宅销售价格上涨的城市有60个,涨幅为1.5-3.8%,降幅均在0.1%-0.5%之间。2009年5月末,M2同比增长25.7% ,M1同比增长18.7%。1-5月已释放5.77万亿银行信贷。

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之三:无论是通货膨胀还是滞胀,都将极大地影响企业的发展。

5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下降1.4%;工业品出厂价格同比下降7.2% .因此,短期内不会出现通胀,仍然是通缩问题;但从中期来看,国际大宗商品涨价、资产格格的膨胀、全球流动性过剩、H1N1等因素都可能会影响到物价的上涨。美元贬值速度加

快,流动性过剩正在推升全球通胀预期。出现通胀,宏观政策就可能出现反转,一旦央行加息,企业的融资环境和融资成本将可能出现新的变数;出现滞胀,则更麻烦。

宏观环境对企业的影响之四:从长期来看,最主要因素是看新的经济增长点能否引领全球经济走向新的繁荣。

从历史经验来看,大的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主要要靠新的技术革命、新的产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出现;从国际上来看,这次都把应对气候变化的低碳经济作为新的增长点;气候变化:政治家们抓住了这个概念,重组全球的能源革命,引发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重新变化;因此,争论气候变化这个事已经变得没有意义,而是形成一个新的工业革命;可能引发的是人类新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变化。

全球争霸低碳经济的话语权:金融危机加快了这个步伐。

美国:奥巴马7870亿美元经济刺激计划,新能源是重点。奥巴马政府的态度出现了180度大转弯,强调发展新能源、减少温室气体的责任和减少对海外石油的依赖。 日本:4月9日,日本政府正式提出一项总金额为15.4万亿日元(合154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规模接近日本GDP的3%,是日本政府有史以来出台的最大规模经济刺激计划。计划通过推广太阳能发电、电动机车及节能电器来实现“低碳革命”。欧盟:欧盟各国在新能源开发与利用领域大量投入,其相关产业化技术已位居世界前列。利用其相对优势,欧盟大力推进全球二氧化碳排放控制进程。

在中国,低碳经济是否能成为新的增长点?

为什么股票市场传出我国将出台新的3万亿的刺激经济的计划?新能源和智能电网的股票为什么大涨?为什么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09年《财经》年会上不讲货币政策,而是大讲“减排”的“CCS技术”(碳捕获和碳储存)?为什么在国务院刚批准的《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中,将“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列为建设国家循环经济城市和生态文明示范市的重要内容?

低碳经济发展可能给企业带来的挑战与影响

各国政府巨大的投资将带来新的需求,会形成新的工业革命;新的低碳标准可能会改变新的世界贸易格局(碳关税),对传统的高碳产业和企业带来影响;新的技术革命可能会推动新一轮的金融和泡沫,从而助推资产价格的膨胀;中国的“城市化”和“低碳化”有可能成为中国“内需”市场巨大的推动力。

后金融危机时代,有挑战也有机遇

宏观经济可能出现“W型”;解决金融危机的“剌激经济”的药方可能引发新的问题(也是老问题);从短期和中期来看,企业的宏观环境面临的不确定性很多;从长期来看,全球

经济能否真正走出低谷起决于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否能实质性拉动经济,带来新的工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对中国来说,在短期、中期和长期,既要“保增长”(十大传统产业的振兴),也要培育新的“增长点”(新能源发展计划)。

后金融危机时代企业的战略选择

既要制订“谷底”决策战略,又要备战“W底”的战略,可能要两手准备;成本的降低是一个持久战,管理的精细化和持续的技术创新是一棵“常青树”;要关注“新的经济增长点”所带来的新机遇,气候变化和“节能减排”不仅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全世界的事,而且新的需求、新的技术、新的市场会从这里产生。

(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008年下半年起,国际金融危机进一步蔓延,世界经济增长减速,外需急剧萎缩,我国工业经济运行大幅下滑,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由6月份的16%回落到11月份的5.4%,企业生产经营形势恶化,效益大幅下降,停产、半停产甚至倒闭现象不断增多,经济中一些短期困难和长期矛盾交织,我国工业面临多年来前所未有的困境。

党中央、国务院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果断决策,迅速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立即启动了4万亿元投资计划,并在实施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相关政策,逐步形成了系统、全方位的一揽子计划,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开展一系列落实工作:

一是制定出台十大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1月14日至2月25日,国务院陆续审议通过了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制定的汽车、钢铁等十大重点产业调整振兴规划。各部门、各地区迅速行动,针对落实调整振兴规划,确定需要制定165项配套实施细则,围绕“控制总量、淘汰落后、产业集聚、提升水平”展开,力争短时间内形成一批新的增长点。

二是加强企业技术改造和技术进步,带动投资增长。用好中央财政200亿元技改专项资金,采取贴息(或补助)办法,支持企业围绕品种质量、节能降耗、环境保护、设备更新和安全生产等领域,加强技术改造。目前,由发展改革委和我部共同管理的专项资金已全部下达,从下达投资计划情况看,拉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5600亿元,拉动倍数约为28倍。提前启动大飞机、“核高基”、高档数控机床等重大科技专项,实施3G和TD建设,预计全年拉动投资1400亿元左右。

三是实施减免车购税和“三下乡”,不断丰富和完善促进消费的政策。实施1.6升及以下小排量乘用车减半征收购置税政策拉动汽车消费,促进了产品结构调整

。前10个月,汽车产销分别为1087万辆和1089万辆,同比增长36%和38%,其中,1.6升及以下排量乘用车销售571万辆,增长63%。全年产销有望达到1300万辆。全国补贴下乡汽车摩托车322万辆,兑付补贴资金48.3亿元,直接使百万户农民得到实惠。“家电下乡”拉动家电生产形势好转,下乡产品销售由8月份的76亿元上升到10月份的120亿元。

四是争取财税支持,积极稳定外需。积极推动国家财政七次提高出口退税率,预计全年工业新增出口退税额约1530亿元。10月份全国外贸出口同比下降13.8%,降幅较6月份收窄7.5个百分点,较2月份缩小12个百分点。1-10月,纺织品服装出口下降11.3%,明显小于同期全国总体水平,占美国市场份额由2008年初的31%提高到目前的37%。

五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促进《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并积极开展落实工作。会同财政、金融部门,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贷款贴息和风险补偿机制,开辟多途径融资渠道,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问题;统筹用好中央财政96亿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30亿元技术改造资金和服务体系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开拓国际市场、产业集群发展和社会服务体系建设。

六是积极推进改革,促进政策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大部制机构改革,成立工业和信息化部,集中力量解决工业领域的突出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成立后,立即全力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开展一系列工作,既着力应对当前挑战,又积极谋划长远发展。积极探索大部制改革,实践工业管理新思路,加强行业指导,建立适应新型工业化要求的管理体系。

总体看,中央一揽子计划和各项政策实施,坚定了全社会的信心,稳定了企业生产和预期,工业经济较快遏止了大幅下滑态势,特别是今年下半年以来,企稳回升态势日趋明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由今年1-2月的3.8%提高到10月份的16.1%,前10个月,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可以说,党中央、国务院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和政策实施及时,措施得力,成效显著,实现了促进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预期目标。

当前中国工业面临的挑战

尽管工业经济企稳向好的局面逐步得到确立,但也应清醒地看到,当前内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我国工业经济回升基础还不稳定、不巩固、不平衡,多年来积累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影响和制约了工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转变发展方式的任务还很艰巨,面临着严峻挑战和复杂的形势:

一是外需不足对我国工业发展的不利影响短期内难有根本改观。从当前看,全球经济复苏将

是一个缓慢曲折的过程,不确定因素还很多,尽管近一段时间世界经济出现复苏迹象,但复苏的基础仍然比较脆弱,增长动力不足,美国及欧盟的部分发达国家高达9%-10%的失业率,制约了居民收入增长和消费扩大,国际上对我人民币施加升值压力加大,对我出口产品频繁采取贸易救济措施,我国工业产品出口短时期内难有根本性改观,很难恢复到危机之前的水平。

二是工业回升基础不牢固,支撑工业消费和投资持续增长的内生动力不足。在外需持续低迷的情况下,对工业经济起主要拉动作用的投资、消费增长,很大程度上依靠政策的支撑,但目前实施的一些政策的效应可能会逐步减弱。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的状况尚未明显改观,民间投资在一些领域还面临准入困难,培育新的增长点也还需要一个过程。

三是产能过剩矛盾突出,结构调整任务艰巨。近年来投资增长过快,不仅带来了传统产业的生产能力严重过剩,部分新兴产业在各地也出现了一哄而上、重复建设的倾向。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地区新增的产能也将在今后几年内释放,今后几年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可能达到一个高峰。近期我国提出了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的目标。无庸讳言,只有工业节能减排的大幅进展,这个目标才有可能实现。形势和目标表明,我国工业发展面临资源环境的制约越来越突出,调整结构的任务越来越迫切。

四是工业自身的一些矛盾和问题依然存在,部分行业和企业生产经营依然困难。我国工业技术水平与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关键技术自给率低,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处于全球产业链分工中低端的形势还难以在短期内根本改变。当前,工业效益情况仍不乐观,尽管降幅收窄,但仍为负增长。部分行业企业抗风险能力还不强,中小企业融资难等生产经营困难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根本扭转。

中国工业发展的

机遇和政策取向

面对着种种复杂严峻形势的挑战,中国工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基本态势没有改变,支撑我国工业发展的基础条件没有改变,工业化、城镇化仍在加快推进,由此引发的民生工程、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巨大扩大内需潜力,将对我国工业发展形成强有力的拉动。

展望明年,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将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决策部署,围绕会议确定的明年经济工作的主要任务,结合自身职能,继续落实并丰富和完善相关政策。企业可以从中寻找新的机遇。

(一)确保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巩固当前企稳回升成果,继续完善促进消费的各项政策,调整和完善扩大内需

、稳定外需的各项政策。进一步做好家电、农机具、汽车摩托车下乡工作;继续实施汽车家电以旧换新;加快推进3G发展和三网融合,促进信息服务消费。配合落实稳定外需政策,扩大传统优势产品和自主品牌产品出口,妥善应对贸易摩擦,规范铁矿石进口秩序,支持企业“走出去”开展境外投资等。

(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加大企业兼并重组推进力度,研究制定推进兼并重组实施意见,分行业出台实施方案,充分发挥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支持鼓励强强联合、并购重组、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提高产业集中度和资源配置效率。研究进一步加强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意见,严格执行环保、节能等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行政手段,推动落后产能退出。落实国发[2009]38号文件,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修订发布产业结构指导目录,完善产业政策,提高能耗、环保等准入门槛。加强节能降耗和减排治污,推进清洁生产和资源综合利用。

(三)着力提升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改变过去粗放式增长的模式。组织实施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努力推动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攻关,加强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引导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加强质量管理和服务水平,改善产品质量,突出品种、质量、品牌和服务,提高产品附加值。在节能减排、增收节支、降本增效方面下功夫,提高全行业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四)积极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制定出台工业领域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的指导意见,把两化融合与技术改造、自主创新紧密结合,推进企业、行业和区域信息化,促进传统产业改造和转型升级。

(五)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选择信息通信、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等领域作为重点,发展工业服务业,延伸传统产业价值链。制定专项规划和政策,突破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促进产业创新发展,从投融资、财税、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六)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抓紧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各项政策的同时,继续保持对中小企业投入力度,切实加强和改善政府服务,进一步健全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落实财税支持政策。加快推进改革,着力解决中小企业,特别是小企业融资难和经营发展中的体制机制问题。用好中小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中小企业加快技术进步。

相信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工业将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中不断取得新的成绩,不断迈向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