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从[阿甘正传]论人物语言在电影中的作用

  摘 要:影视艺术要表现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因此影视中的语言也应涵盖方方面面的语言内容与形式。应该指出的是,这里的影视语言并非“蒙太奇”的概念,而是专指影视作品中角色的语言。如同话剧的台词一样,也有对白、独白和旁白。在影视创作中的语言部分,我们可概括称为对白。说话的对象或是人物,或是观众,或是自己,或是镜头所代表的任何物体。但不管是道白也好,台词也好,或者说影视作品中的对白也好,语言做为表演的基本手段,其作用是相当重要的,其难度也是相当高的。因此,语言是演员必须攻克的难关。语言作为人类思想感情的交流工具,在影视与戏剧中是不可或缺的。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语言同动作一样是塑造人物形象,体现人物性格的重要手段;同样做为演员表演中的重要因素,语言甚至能比动作传达更为复杂而深刻,更为强烈而丰富的思想和情感。影视对白要求化然化,是有控制的艺术语言,并非原始的自然主义。

  关键词:阿甘正传;人物语言;电影语言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125-02

  一、电影语言的分类

  我们可以把电影语言分为四大类:叙事语言,声音语言、旁白语言、剪辑语言。

  (1)叙事语言:电影思维是用影像和声音进行的艺术思维,声音是电影完成叙事的独特要素,也是电影区别于其它艺术形式的主要特征。

  (2)旁白语言:通常电影创作者能够更完美的实现时间和空间上的转换,绞尽脑汁、求新求异。

  (3)声音语言:叙事者以声音建构叙事,保证虚构的拟真性;而声音总有“声源”,证明它存在的权威性。

  (4)剪辑语言:电影《阿甘正传》中,剪辑语言则促成了影片的紧凑节奏,给观众带来诙谐的快感体验,引起观众善意的、轻松的笑。

  与此同时,画外语言的剪辑也是十分重要的。电影《阿甘正传》影片的一大特色是画外音。影片给观者制造了一个合适的理由,使得画外音自然合理的贯穿整个影片。由于画外音在叙事节奏的控制和时空转换方面起到很大作用,因此贯穿影片的画外音颇受导演亲睐。

  二、人物形象的塑造

  掌握人物性格基调主要从剧本情节和人物的行为、语言中去挖掘。高尔基说:“情节是性格的历史。”人物性格是在构成情节的矛盾冲突中显示和发展的。我们理解人物性格就要从情节发展、从人物情节展开的每一个事件里,他所做些什么和怎样做的行动中去探求。

  然而,《阿甘正传》则从人物的语言方面巧妙的、成功的塑造了人物形象。

  (一)阿甘弱智形象的塑造

  电影《阿甘正传》中,主人公阿甘是一个典型的弱智者,智商只有75(智商在80以下为弱智),该电影在塑造阿甘这一人物时候,紧紧抓住了阿甘弱智这一显著的特点,不论在词汇、语法的层面上还是在语用的层面上都显示出了话语设计的专业性与准确性。

  1.阿甘话语中的词汇特点

  影片中,阿甘所使用的词汇都是生活中的常用词汇,几乎没有复杂的词汇。在使用比较为复杂的词汇时常常会出现错误,如:阿甘在使用Good的最高级时,这样说到,“Bubba was my best good friend”这说明阿甘不能正确的使用词汇的最高级这种比较复杂的形式。其实,阿甘不仅在复杂词汇的使用上出现错误,他还对复杂的词汇的理解也同样存在着障碍。比如,阿甘在叙述自己打乒乓球的经历时也出现了这样的错误。

  2.阿甘话语的句法特点

  影片中,阿甘的对白里反复出现了不少句法错误,从英语角度来分析,这些句法错误可以归纳为:第一,主谓一致的错误,如:“She said they was my magic shoes ”,第二,否定句的使用错误。众所周知,双重否定表达的是肯定的涵义,而影片中,阿甘却多次使用双重否定句来表达否定的涵义。如:“Instead,he had the police say Jenny did not have to stay in that house no more”,而实际上,阿甘想表达的是“Instead,he had the police say Jenny did not have to stay in that house any more”。第三,疑问句的使用错误。阿甘在剧中的对白中出现了不使用助词,不使用倒装的问题,如“But you know what I find out?”“who I am gonging to be?”等等。

  3.阿甘话语的语用特点

  第一,影片中阿甘说话的语速明显慢于其他人。第二,影片中阿甘喜欢重复别人话语中得词语。从以上对阿甘话语的特点的三个方面分析中,可以看出,这三方面的特点都是符合弱智人群语言障碍的表现。从这一点出发,可以说,电影《阿甘正传》的话语设计元素在表现阿甘的智障这一点上把握的十分准确,表现相当到位。

  (二)人物说话语言的修辞性

  1.《阿甘正传》人物话语的隐喻性

  语言学认为隐喻不仅仅是语言的一种辞格,它更重要的是一种人类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是语言的普遍现象之一。它是人类讲某一领域的经验用来认识和说明另一领域的经验的一种认知活动。

  《阿甘正传》中的人物话语就充满了神妙的隐喻和象征意义。“I don’t know if we each have a destiny,or if we’re all just floating around accidental like on a beeeze。But I think maybe both。Be both is happening at the same time。”这是阿甘在珍妮墓前缅怀爱妻时所说的话。命运到底是像丹中尉认为的“命中注定的”,该是像阿甘母亲认为的那样“随风飘零的”,低智商的阿甘却得到出了一个这样深刻的道理:“both is happening at the same time”。在影片所表现的风起云涌的社会背景下,这句话代表着“反叛的一代”在经历了复杂的社会变迁后形成的新的命运观,即命运是有上帝和自己共同把握的,应以积极向上的态度来面对社会危机和社会对人们自身所提出的种种挑战。正如阿甘母亲所说:“You have to do the best with what God gave you”。

  2.人物话语的非隐喻性

  虽然我在上节说了隐喻是语言的一个普遍的特征,但是,任何事物都有它的特征性,《阿甘正传》的人物话语对于电影受众来说无疑具有隐喻性,如果换个角度,站在有时连复杂词汇和句子都难以正确理解的男主角阿甘的角度上进行研究时,电影中的对白无疑是非隐喻性的。

  阿甘从小到大一直被人瞧不起,受人欺负,在他的孩提时代,一天,几个同校的学生跑来,一边用石头砸他一边向他喊到,“Hey!Dummy!Are you retarded,or just plain stupid?”这句话显然是在嘲讽阿甘,而阿甘并没有理会其中隐含的意思,回答到,“No,I’am Forrest Gump。”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语言对于阿甘的非隐喻性。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同样体现了影片的话语设计上把握阿甘这一弱智人物形象的准确性。

  三、人物语言在电影中的应用

  电影艺术家也正是通过对影片的影像和声音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操控,完成自己的艺术构思,表达了个人对艺术和现实生活的思考,声音能在相对独立的状态里帮助创作者体现影片的叙事风格和主题内涵。任何叙事文体都离不开叙事声音,影视作品中的声音(人声、音乐、音效)由于影片创作的艺术设想,调度安排,在不同叙事时间、空间上,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地起到叙事的作用,发挥出声音在电影叙事中多样性的功能与作用。

  (一)旁白在影视作品时间和空间的转换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

  由于旁白通常在影片中扮演了一个“在场的叙事者”的角色,因而它就成为了一个全在、全知、全能的、“叙事高手”,它可以出现在影片的任何地方,也能够在任何角度上与它所叙述的故事世界往返自如。因此,旁白大大加强了影视作品中时间与空间上的衔接,使它们之间可以大幅度的跳跃,也使影片的叙述与表现有了极大的自由度。

  (二)在影视作品中,艺术创作者是从来都“不在场”的,“在场”的只有叙事者,影片叙事声音就扮演了叙事者的角色

  在张艺谋的《红高粱》中,旁白被用在了影片的开始。影片通过“我”这个人物的旁白,讲述了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起到了引发情节发展的作用;同样,在他的另一部作品《我的父亲母亲》中,也是通过儿子的旁白来完成对父亲母亲故事的叙述。这一段旁白完成了影片中两个自然段落即“黑白的现在”和“彩色的过去”之间的过渡,但它最主要的功能,还是作为一个叙事者立场,推动了影片的发展。

  在这类影片中,旁白通常要比被叙述的人物知道得多。这时候旁白能够知道被叙述人物的全部秘密,先于被叙述人物知道他们所面临的命运。旁白使观众提前了解到人物的一部分命运的发展,进而引起观众的关注和心理的紧张。而事实上这时候的旁白是带有导演主观意图的,是导演有目的的在引导观众,吸引观众的视线,如影片《红高粱》的“我”就是一个“全知叙事者”,影片通过“我”的旁白说出:那天抬轿子的、吹喇叭的都是李大头的伙计,只雇了一个轿把式,他是方圆百里有名的轿夫,后来就成了我爷爷,于是观众从一开始就知道我爷爷是谁,也从而引发了兴趣,有目的地去关注巩俐扮演的“我奶奶”和姜文扮演的“我爷爷”之间的情节发展。

  (四)电影语言具有多重性、超越性与抽象性,因而不一定出现具体的叙事者,但包蕴了叙事态度与价值立场

   詹姆斯・费伦所说:“尽管以文体为中介,声音就像巴赫金所说比文体具有更多的意味,在某种意义上终将是超文本的,声音是文体,语气和价值观的融合"。这里,叙事声音以文体风格作为传递的载体,具有特定的语气,因与“价值观的融合”,于是,“聆听叙事就等于聆听与特定谈话方式相关的价值"。

  如在影片《可可西里》中,叙事声音是导演重点强调的,从北京到可可西里采访的“我”,形成了外来者的叙事声音(画外音)。在开始部分,影片的叙述者与观众就达成了一致,观众就是借助“我”的视点来观察可可西里,“我”的声音叙述也形成了观众对可可西里的体验笑声中,现实生活给人们带来的紧张、疲劳得到大大舒缓,大众传媒的娱乐功能得以充分体现。当然,这种语言剪辑手法并不是这部影片独创的。

  电影中语言和动作都是人内在思想感情活动的产物,而语言则是人的思想的最具体的表达者,最能倾诉复杂、细腻的感情变化,亦即所谓“言为心声”。

  电影《阿甘正传》讲述的是一个笨人的故事,一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人。但是他的故事确是不笨、不简单,充满了深刻的寓意。他那无与伦比的精巧、巧妙的结构、导演深藏的匠心,每一刻都深深的打动我那漫不经心的看电影的心情。

  电影《阿甘正传》是一部启迪心灵,发人深思,激人奋进的精典佳作,每一次看到都觉得它能使人们体味到其人物话语设计的独特魅力及其绝妙之处,深切感受到剧作家在话语设计上的别具匠心。电影《阿甘正传》人物话语的独特魅力无形中为电影本身的成功增加了一个重量级的砝码。

  同样地,电影《阿甘正传》中人物说话语言的技巧,以及如何才可以使电影中人物说话达到一定地高度,还是我要学习和思考的。

  

  参考文献:

  [1]徐通锵叶蜚声.语言学纲要[M].北京大学出版社.

  [2]【英】威多逊.语言学[M].上海外教.

  [3]李稚田.电影语言:理论与技术[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美】D.G.温斯顿著,周传基、梅文译.作为文学的电影剧本[M].